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刚 《船舶》2017,28(z1)
面对当前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快速发展,结合海洋调查船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列举了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船型并分析总结了符合当时技术特征的船型特点和应对当前需求的不足。通过引入现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的定义,阐述了其发展由来和船型特征,并从集成性、协调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海洋综合科考船的船型设计特点,最终为国内科考船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家海洋战略不断推进,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建造数量越来越多,从我国近几年建造的科考船来看,大多采用电力推进方式。其主要特点是船舶电站功率较大、配电系统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智能电站管理系统应用普及、数字化集成设备大量使用,使船舶电力系统故障多样化,故障查找困难,船舶管理面临新的挑战。1 某科考船电力系统特点我国某型5 000吨级科学考察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配备水体探测、大气探测、海底探测、深海极端环境探测、  相似文献   

3.
海洋科考船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电力推进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海洋科考船动力系统的主要要求和配置情况;其次对采用电力推进技术海洋科考船的优点进行分析;最后阐述国内配套设备的技术水平,指出国产电力推进系统可以满足我国当前海洋科考船型的动力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海洋科考船的历史沿革,分析海洋科考船的工作特点、风险种类、存在的问题,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深海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船级社(CCS)检验的全球级海洋综合科考船"向阳红01"在青岛交付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使用,同时该船列入我国海洋调查船队,将承担全球各大洋全水深的科考任务。"向阳红01"是一艘无限航区科考船,满载排水量4 980 t,船长99.8 m,宽17.8 m,续航力1.5万海里,电力推进,具备动力定位能力,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能够满足深海大洋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和编制了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船型评估/认可和审图);介绍了该船型的现行规范标准应用,入级符号及附加标志,送审文件,船舶设计基础及环境条件,航行及在位状态下的布放、作业、自存等工况和配套的多种组合装载模式;提出了该类船舶的评估技术标准。作为全球范围内首个专门针对深海采矿船这一新颖船型的评估技术标准,对我国自主开发、设计、建造深海采矿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船舶》2018,(1)
正1月16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的"东方红3"号在江南造船下水,该船将于今年下半年交付中国海洋大学。这艘凝聚中国智慧的科考船,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拥有多项船型设计专利,该船既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也是海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建成后将承担可持续促进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平台,为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8.
3月31日,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异常热闹。厦门大学3000吨级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开工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广船国际和厦门大学的领导、嘉宾及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广东造船等10多家媒体工作人员共50多人参加了仪式。广船国际董事长韩广德、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均表示,该科考船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可进一步增强我国深海大洋的科学考察能力。据悉,该科考船船长77.7米,型宽16.24米。设计吃水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船,多体船具有更好的波浪耐受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多体船的船型设计相对于单体船更加复杂,设计参数更多。为了提高多体船的船型设计效率,本文基于参数化设计技术,对多体船的最优船型设计进行研究,建立了多体船的数学模型,并结合NURBS样条曲线和CATIA进行了多体船的最优船型设计。  相似文献   

10.
厦门大学科考船是广船国际承建的第一艘科考船,异于我司建造的常规产品船,舱室狭小而复杂,且高精设备多。结合我司生产流程以及科考船的建造策划方案,通过分析各个施工阶段整船主体舱室的通风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通风措施,从而改善作业环境,保障本船的安全建造,为今后我司类似船型的通风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义  卢晓平  董祖舜  郦云 《船舶力学》2007,11(4):553-563
对一种新型高性能船-小水线面单体船的船型与阻力性能作探索性研究,通过船型分析与设计计算,提出了两种小水线面单体船的船型方案,绘制了其中一种型线简图,结合理论计算、模型试验与经验公式方法,对设计船型的阻力性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小水线面单体船各阻力成分分配特性、主船体部分几何参数、潜深、支柱形状对阻力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船舶》2020,(2):76-76
近日,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船台仪式顺利举行,该船为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建造。面对疫情不利影响,MARIC设计团队攻坚克难,与中山大学科考船建设指挥部、江南造船、中国船级社、上海佳船监理等各方紧密合作,确保了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上船台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13.
正厦门大学"嘉庚"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以下简称"嘉庚"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承担前期方案、详细设计和施工配合,美国Glosten公司承担基本设计,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承造。该船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主要尺度及参数见表1,图1为"嘉庚"号下水图。该船为钢铝结合轻型科考船,可充分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需求,以较小的排水量获得较大的实验室面积利用率。其采用AFE有  相似文献   

14.
田中法 《航海技术》2019,(3):101-103
正0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再一次吹响了号角。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了解、掌握、探秘海洋,完成这些任务需要更多的科学考察船。2012年,我国开始组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科考船建设迎来高潮。截至2017年底,科考船数量已近百艘(包括海洋石油企业勘探船),数量急剧增长。科考船管理也成为各科研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既有自己建立体系管理的,也有委托第三方管理的,船员配置上  相似文献   

15.
舷侧浮体型船是为适应高速船市场需求开发的一种新船型。该船型借助支撑侧船体,综合了单体船和多体船的优点,并获得了减少总兴波阻力的效果。文章从功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从设计、侧船体位置布置等介绍了设想;通过与单体船型、双体船型、表面效应船型的比较;得出选用舷侧浮体船型总体经济性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新型海洋救助船主要尺度选择、线型设计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海洋救助船执行海上救生的特殊使命与要求,研究分析了系列海洋救助船的主尺度要素、线型设计特点,阐明了该类船所具有的船型特点,提供了此类船型的主要尺度及有关参数范围,可供今后设计同类船型时参考。同时通过对该类船不同艏部形状、不同艉部推进形式及有无减摇鳍的模型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指出了用以最大限度改善海洋救助船航行性能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时尚多体船     
与同吨位单体船相比.多体船可获得较大的甲板面积、良好的横稳性.较高的操纵性和优秀的耐波性。同时.意味着其结构更复杂及建造难度更大。通常来说.双体船适合用于内河高速客货运输领域.但在高海况下横穿海洋时较为不稳定.而三体船本质上可以看作一个带侧体的稳定单体船,并且和五体船已经成为当前新船型研究和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自主设计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成功交付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自主开发的船型介绍,结合试验验证总结科考船的设计亮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船舶》2019,30(6)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江南造船为中山大学建造的6 000吨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正式开工建造。该船总长约114.3 m、定员100人,续航力15 000 n mile,是一艘无限航区船舶,具备B3冰级加强以及DP-1动力定位能力,是目前国内在建吨位最大、性能最优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近年来继"科学号""嘉庚号""东方红3"号"雪龙2"号等科考船后,MARIC精心打造的又一艘大型海洋综合科考船。针对科考船底部声学设备对防气泡干扰要求  相似文献   

20.
4千吨级单体深V复合船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新研发的4千吨级深V单体复合船型模型在拖曳水池进行了静水阻力及耐波性试验.并将单体复合船型的试验结果与常规单体深V船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减纵摇组合附体对复合船型静水阻力、航行浮态和耐波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减纵摇组合附体构成的4千吨级单体深V复合船型的静水阻力与单体深V船型相比变化不大,而其纵向运动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大幅改善了单体深V船型的耐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由新型减纵摇组合附体组成的单体复合船型向大吨级舰船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