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汽车维修企业寻求发展,面对着是先做大再做强,还是先做强再做大的问题,大多企业都是非常困惑的。其实,现在很多企业做规模都是恶性循环。我们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说自己做大了,只是维修车间规模做大了,服务场所环境变人了,但是要知道,这些规模做大了,并不等于蜕就是企业变得强了。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大环境和产业形势,阐述了“做强”与“做大”的关系,提出了“做强做大”是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做大与做强     
在7月27日正式发行的美国《财富》杂志和《商业周刊》上,登载了《财富》全球500强和《商业周刊》全球企业1000强的最新榜单。在这两份榜单中,中国大陆企业的排名大相径庭。14家大陆企业入围《财富》500强,但仅有6家大陆企业在《商业周刊》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是因为两张榜单排名标准不同。但从中体现的差异表明,企业在规模做大的同时,赢利能力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老总论语     
重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必由之路有很多的企业和集团,是通过合作、合并、重组做大做强的。那么,对于中国来说,要想把汽车工业做强做大,这也是一个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的发展历程为例,阐述了"产学研"合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由此证实"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企校双方的双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汽车业发生资产重组、联合兼并浪潮,现已基本形成“6+3”竞争格局。世界汽车工业现阶段的发展主流依然是高度垄断和集中,大企业、大集团(跨国公司)“唱主角”。我国汽车企业应把握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潮流,坚定“做强做大”目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诸如整合、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词汇在日益全球化的中国已经不再陌生和神秘.原因在于,企业家们都瞄准了"做大做强"的目标.自然,在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征程中,这些词汇将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成为各行业企业老板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企业家们围绕这一话题谈改革、论发展,并为此津津乐道,更有甚者,大刀阔斧尝试,敢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8.
为做强做大企业车用减震器系列产品,整合优质资源,实现低成本扩张,增强企业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后劲,最近四川宁江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企业发展需要,对原四川山川机械厂实行了收购重组,并在四川隆昌县境内设立了宁江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即"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至此,在宁江公司的统一布阵下,国内车用减震器行业的两大优势品牌——宁江公司的"宁达"牌和原山川厂的"山川"牌"双品牌"资产重组、营销运作拉开了序幕,这一结合促进了企业盘活资产,优势互补,做强做大做精汽摩减震器产业。  相似文献   

9.
为谋求发展壮大实力,越来越多的专用车企业将目光转向兼并重组的发展战略。中集是其中的成功案例,由于成功,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公司,但与之相反的失败的案例更多。如何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专用车企业?本人在研究国内外诸多案例的基础上,对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他们为何成功为何失败,相信对那些想通过兼并重组壮大的企业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渺林 《车时代》2009,(11):18-18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过时了,在当今的商业社会里,发达的传媒体系为新品牌迅速做大做强提供了机会,广告就是很关键的一环。只是,做个好广告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专用车企业普遍比较小、比较弱,急需做大做强,而目前的市场则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只要他们锐意进取,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够实现这一日标.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而企业的创新与新产品开发能力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只有不断地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相似文献   

13.
做企业没有不想做大的。有的时候,企业要想做大,要想迅速做大,仅靠现有的拳头产品还真费劲,于是乎,把眼光投向更吸引人的,利润更丰厚的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事。就是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不少摩托车企业把自己做大的希望寄托于造汽车,理由很简单,汽车产业的“蛋糕”比摩托车产业的“蛋糕”要大很多也香醇  相似文献   

14.
莫明 《中华汽摩配》2004,(10):44-44
做企业没有不想做天的。有的时候,企业要想做大.要想迅速做大,仅靠现有的拳头产品还真费劲,于是乎,把眼光投向更吸引人的、利润更丰厚的产品是自然而然的事。就是在这种思路的推动下,不少摩托车企业把自己做大的希望寄托于造汽车,理由很简单,汽车产业的“蛋糕”比摩托车产业的“蛋糕”要大很多也香醇很多。然而,摩托车企业造汽车“是祸是福”.现在是没法说清楚的,并且存在“个体差异”.只是有一个道理再清楚不过了——一窝风的事情,风险真的很大。  相似文献   

15.
啸霖 《时代汽车》2010,(2):28-30
始于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全球汽车市场全面下跌。美国三大汽车企业中,通用和克莱斯勒全新重组,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引发了新一轮企业破产重组浪潮。而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在历经30多年的发展之后,虽然从规模上看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大而不强却依然是中国汽车产业显著的特征。由此可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于是乎,广汽战略整合长丰、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事件在跌宕起伏的2009年接连出现。  相似文献   

16.
为谋求发展壮大实力,越来越多的专用车企业将目光转向兼并重组的发展战略.中集是其中的成功案例,由于成功,它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专用汽车企业集团公司,但与之相反的失败的案例更多.如何通过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专用车企业?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多年、市场竞争日趋充分的现在,汽车工业该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并保持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值得人们思索。我国汽车工业以往的发展都是以“做大做全”、“扩大产能”为指针和蓝图的。但是,现实变了,管理思路也要变。去年,中国汽车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四位,而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能力和企业的竞争力令人赧颜的现实表明:惟有做强,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国独资、中外合资企业零部件快速涌现,基本垄断了关键和核心技术,中国品牌零部件有边缘化的趋势。掌握关键和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中,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占整个行业的3/4以上(外国独资企业占40%、中外合资企业占35%左右),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代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融荣在回答记者关于央企今后的改革思路时说,为了优化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央企要继续深化改革和调整,未来几年调整到八十至一百户的决心决不动摇。李融荣还表示,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央企就是要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东风汽车一直坚持两翼齐飞的发展,一翼是自主发展,一翼是国际化发展,在自主发展中推动国际化发展,把自主发展作为做强做优的根本,也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不断推动海外发展。国际化发展是推动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的必由之路。以下从三个方而阐述一下东风的思考和实践:首先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汽车强国的关键机遇期,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