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6年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同比增长16.2%。我国港口吞吐量连续4年居世界第一。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9300万TEU,同比增长23.4%也连续4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水运文献信息》2006,(10):16-16
2000年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已经占据了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82.5%。时至今日,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0-75万TEU的港口被认为能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100位。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造就了全国港口行业历时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奇迹。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港口行业的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放缓,却依然有着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一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8.7亿t,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6亿TEU。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2%。唐山港、湛江港和连云港于年内相继跨入了亿吨大港行列,我国大陆至今已拥有17个亿吨大港,其中8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进入世界前20强.5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进入世界前10强;  相似文献   

4.
2005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5亿吨,增长16.34%,位居世界港口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为468万TEU,增长41.5%。南沙港区投产后第一个完整年度就突破100万TEU,达到108万TEU。随着周边港口的繁荣发展和崛起,未来五年广州港吞吐量和发展将如何变化?现根据广州港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我们简要地对广州港未来5年吞吐量进行预测,以求探索和把握其发展规律。然而,对港口吞吐量进行预测,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它是制定港口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要对它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并不容易。因为它受到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港口能力、市场份额等众多不确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0年,世界排名前100位的港口集装箱总吞吐量,已经占据了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82.5%。时至今日,年集装箱吞吐量为50~75万TEU的港口被认为能进入世界港口排名前100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港口》2018,(3):49-49
2018年2月,我国港口行业吞吐量指数为98.52点,环比下降16.1点,降幅为14.0%;同比上涨7.2点,涨幅为7.9%。 从吞吐量统计数据来看,环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指数分别下跌10.6%、11.2、20.1%;同比方面,当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指数分别上涨5.4%、12.6%、5.6%。  相似文献   

7.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47-347
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1中国航运发展报告》中获悉,2011年我国水上运输船舶总规模首次突破2亿载重吨,其中海运船队达到1.1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四位;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也首次突破100亿t,集装箱吞吐量达1.64亿TEU(标准箱),双双位居世界首位。2011年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为42亿t,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为100.41亿t。同时,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1968个,比上年底增加334个,  相似文献   

8.
外资的中国港口投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迪 《中国水运》2006,4(7):36-37
近年来,伴随亚太地区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港口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航运业繁荣兴旺的引擎。2005年我国港口吞吐量达到49.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580万标准箱,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上海港吞吐量达到4.43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0万和1618万标准箱,分别跃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由港口大国进入港口强国。  相似文献   

9.
据悉,2008年青岛港货物吞吐量达3亿t,居世界大港第七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TEU,排名世界港口第十位。  相似文献   

10.
艾穗 《中国海事》2008,(8):67-69
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广州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商贾巨富纷至沓来,云集至此。如今的广州港以货物吞吐量3.4亿吨的强劲实力,在2007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排行榜上居第5位;集装箱吞吐量达926万标准箱位居全国第五位,世界第十二位。  相似文献   

11.
港口     
《中国船检》2005,(12):72-73
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沿海港口吞吐量2010年超50亿吨;宁德港口岸正式对外开放;5年内烟台将建两个亿吨大港;连云港与徐州实行区域通关;深圳盐田港区百亿元扩建;南通港提升航道水深达10.5米;曹妃甸矿石码头一期工程竣工;苏州港吞吐量跃居内河之首;洋山保税港区通过国家验收  相似文献   

12.
张敏 《集装箱化》2009,20(1):29-3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印度港口吞吐量稳步增长,预计未来5a的年增长率为10%~12%。印度信用评级机构ICRA的研究报告称,在商品出口增长、石油和煤炭进口上升以及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下,印度港口吞吐量节节攀升。2007-2008年度,印度193个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6.29亿t,预计2012年将达到10.08亿t。未来港口吞吐量的增长潜势取决于全球产出、世界贸易和海运贸易的发展情况。据估计,2007年全球产出增长4.9%,其中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分别增长7.5%和2.5%。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开展国际集装箱运输以来,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事集装箱运输的港口数量不断增加,沿海和沿江港口大都相继开始从事集装箱运输,到1987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68.9万TEU。1987—1995年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如图1所示),吞吐量增长速度居各货种之首,成为我国港口发展的重要生长点.同时也成为我国港口在国内和世界地位的重要指标.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集装箱运输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至今一直不断发展。1992年中世界集装箱保有量达745万TEU(其中营运集装箱保有量为732余万TEU,与1990年相比,增长率达25%)。1992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亿TEU。1992年我国港口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80余万TEU,  相似文献   

15.
我国钢产量从1996年突破1亿吨以来,已连续10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钢产量达到2.73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26%。2003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48亿吨,2004年进口2.08亿吨,从2003年开始超过日本的进口量,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进口铁矿石大国。铁矿石已经成为我国外贸散货进出口中的最大货种,也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接卸散货的主要品种,在港口的吞吐量中占有很大的份额。2004年我国沿海港口外贸进港金属矿石吞吐量为2.09亿吨占全国沿海外贸进港货物吞吐量的33.5%,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达4.31亿吨,占总吞吐量的13.0%。我国进口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约占世界铁矿石海运贸易量的40%,在全球铁矿石运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劳秀 《集装箱化》1997,(9):9-12
近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81年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下同)。集装箱吞吐量仅10.1万TEU.而到了1996年达到了803万TEU,增长了近80倍,年均增长率达33.9%,远大于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1982年我国还没有港口跻身于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37亿吨,比2005年增长21.3%,位居世界第一位;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171.9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0.1%,居世界第三位。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东南亚地区总裁柯文伟表示,虽然2007年5月新加坡港的船运集装箱吞吐量又创新高,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出口量增大,使上海港的增长速度更快。预计上海港在2008年就将取代新加坡港,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  相似文献   

18.
集装箱运输业的不断成熟,给集装箱港口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英国海洋咨询公司的报告,在1995—2000年之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每年将增长9%,到2000年将达到222亿TEU,在2000—2005年之间,平均将以7%~9%的速度递增;而在2005—2010年之间,平均年增长率将达5%~7%,即到201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达到3.91亿~465亿TEU之间。如此之快的发展速度,迫使世界集装箱港口业也要有相应的发展,以适应世界集装箱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大幅度提高。笔认为,在未来的若干年中,世界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将出现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19.
1月19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09年底,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在连续两年保持全球港口业“龙头老大”地位的同时,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1月19日,记者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09年底,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500万标准箱,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在连续两年保持全球港口业“龙头老大”地位的同时,2009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