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沂蒙路MAC改性沥青罩面施工实践,介绍了沥青混和料配比、摊铺、碾压工艺和施工要求,说明MAC改性沥青是旧路罩面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成品MAC改性沥青长途运输运费过高、温度下降过大等问题,根据胶结理论和加入改性剂后的反应机理,研究开发出MAC改性剂.在施工现场加工MAC改性沥青.基于室内试验,对MAC改性剂的生产工艺、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制定了改性剂质量标准,并将用改性剂现场生产的MAC改性沥青与传统的工厂内生产的MAC改性沥青以及SBS改性沥青从性能和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性剂现场生产的MAC改性沥青,相对于传统工厂内生产的MAC改性沥青,具有使用方便、可降低造价的特点;与SBS改性沥青性能相当,但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MAC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病害突出的问题,通过对MAC与SBS复合改性沥青针入度指标性能和PG分级系统研究,确定了MAC与SBS适宜的掺配比例,系统评价了不同MAC和SBS掺量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MAC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MAC与SBS复合可以充分发挥SBS与MAC各自对沥青的改性作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MAC与SBS复合改性沥青中,MAC的推荐掺量为2.5%~3.0%,SBS添加量为2.0%~3.0%;MAC与SBS复合改性沥青可大幅改善SMA以及AC沥青混合料的综合路用性能,其抗疲劳耐久性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实体工程和试验段检测结果表明,MAC与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凝土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马士杰  王林  陈江 《公路》2005,(2):104-107
SMA作为优秀的抗滑表层得到了广泛应用,混合料的设计一般都加入纤维稳定剂,但采用MAC改性沥青可以不加入纤维稳定剂,另外最近研究加入橡胶粉代替纤维稳定剂也能得到很好的性能,研究采用MAC改性沥青不加纤维、MAC改性沥青加纤维、MAC改性沥青加橡胶粉和SBS改性沥青加纤维等4种形式进行了混合料的设计和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5.
依据胶结理论和胶结体系理论,首先分析了影响沥青集料胶结体系稳定的因素,然后研究了沥青与改性剂之间的作用,最后揭示了MAC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通过试验手段,将MAC改性沥青性能与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性能做比较,得出MAC改性沥青性能优越、应用前景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公路》2017,(6)
为薄层罩面实际工程选择适宜的沥青胶结料及专用改性沥青的开发研究,选用4种常用的沥青(高黏沥青、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布氏黏度、弹性恢复、动态剪切流变、沥青黏附性等试验,对比分析4种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表明: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与NovaBinder标准进行选材时高黏沥青与复合改性沥青适宜于薄层罩面;除温度敏感性和与集料黏附性外路用性能皆为高黏沥青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橡胶沥青;高黏沥青综合性能优于只添加了橡胶粉或SBS改性剂的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复合改性沥青,但价格昂贵,复合改性沥青较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刚满足NovaBinder标准要求且与高黏沥青性能差距较大;因此最终提出开发研究薄层罩面专用沥青时可将高黏沥青中组分与橡胶粉、SBS进行复合改性,在提高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同时降低改性沥青成本。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埃索改性沥青有关技术标准、材料来源及其混合料的室内试验情况和改性沥青混合料超薄罩面结构的施工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常温改性沥青混合料可在常温条件下拌和、摊铺、碾压,有利于环保,且能实现沥青混合料的薄层摊铺,是高等级公路薄层罩面和低温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结合G30连霍高速公路(嘉安段)实体工程,研究了SMC常温改性沥青材料组成设计方法、改性机理、生产控制指标和施工工艺,为SMC常温改性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施工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对SBS改性沥青的研制;研究解决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与下面层基层的联结以及SBS改性沥青上封层上的稀浆封层或罩面问题;SBS改性沥青在浙江省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对SBS改性沥青的研制;研究解决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与下面层基层的联结以及SBS改性沥青上封层上的稀浆封层或罩面问题;SBS改性沥青在浙江省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弹改性沥青易密实型超薄罩面具有良好的抗裂性、抗滑性,是当前高速公路预防养护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现结合桂阳高速公路养护工程实际情况,从高弹改性沥青易密实型混合料的材料特性、施工工艺方面分析高弹改性沥青易密实超薄罩面的施工技术,并对试验路段进行检测.其路用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该技术可在广西地区高速公路预防养护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张江亭 《公路》2004,(8):145-148
研究分析了改性沥青的特性及性能评价方法 ,并结合我国实体工程介绍改性沥青在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罩面及重交通道路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粘结强度试验和抗剪试验研究了抛丸处治技术和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加铺Novachip薄层罩面的层间粘结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抛丸技术处治的水泥混凝土面层与Novachip超薄罩面之间具有更高的粘结强度和抗剪强度;使用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作为粘层的Novachip超薄罩面相比使用普通改性乳化沥青、基质沥青、橡胶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等材料具有更高的层间粘结强度和抗剪切破坏能力;Novabond改性乳化沥青的洒布量、罩面孔隙率和罩面铺筑温度的增大均可有效增强层间粘结抗剪强度。  相似文献   

14.
成型温度与击实次数对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显著。为了确定MAC改性沥青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成型方法,首先采用软化点试验,分析了加热温度对MAC改性沥青软化点测试结果的影响,推荐了MAC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其次采用大型马歇尔击实试验,分析了击实次数对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增加,MAC改性沥青软化点增势先急后缓,以195℃为变化节点;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空隙率则相应地先降低后增高,均在112次击实次数时达到极值;推荐195℃沥青加热温度、112次击实次数作为MAC改性沥青大粒径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成型方法。  相似文献   

15.
MAC改性沥青的引进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性沥青是高速公路抗滑磨耗层的优质胶结料,具有粘度大、高温稳定性好、抗水损害能力强等特点。MAC改性沥青较其他改性沥青还具有造价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介绍MAC沥青的引进、开发和应用;并对其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恢复公路使用功能的沥青砼罩面工程,如何防止水分下渗是工程成合江西昌樟(南昌-樟树)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维修罩面工程,对比分析了各种沥青路面防水粘结层的特点,探讨了沥青路面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罩面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黏度改性沥青SMA-10混合料在道路超薄罩面养护技术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实际工程,主要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性能检验、现场施工等方面展开。结果表明,高黏度改性沥青作用于SMA-10沥青混合料展现出优异的道路使用性能,且工程效果显著,可为道路超薄罩面加铺养护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新型沥青罩面维修材料、SMA混合料罩面技术、纤维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在沥青路面大中修与封层技术中的应用、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5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等级沥青路面大中修最新材料与最新技术,供沥青路面维修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择Ipave-S型和RH型2种温拌剂,加入到SBS改性沥青中检测原样沥青及温拌沥青的常规性能指标,并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探究2种温拌剂对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H型温拌剂提高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2种温拌剂均能有效降低超薄罩面混合料的拌合与压实温度,其中RH型温拌剂的降温效果更好;RH型温拌剂能有效提高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Ipave-S型温拌剂改善了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2种温拌剂对超薄罩面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常规性能试验、动力黏度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和Brookfield黏度试验,研究了高黏剂种类和掺量对高黏弹改性沥青宏观性能的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探究了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变化,评价了自主研发的高黏剂制备的STC-10高黏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黏剂均能显著降低改性沥青针入度,提高软化点和延度,但对60℃动力黏度和135℃黏度有不同影响。高黏剂掺量提高导致改性沥青中零散的聚合物微粒向网络结构转变,网络结构间出现明显过渡区,对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STC-10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技术要求,证明高黏弹改性沥青和STC-10级配在超薄罩面中应用具有可行性。研究成果为新型高黏弹改性沥青在同步超薄罩面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