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道路路基下面,一般都会铺设地下市政管线,如排水管道,排污管道,自来水管道等.这些管线长期在地下使用,会受到腐蚀和损坏,城市许多道路下面的土壤因此会出现溶解陷穴和坍塌.泥沙会同污水或雨水一起进入被损坏的管线,结果造成道路路基塌陷,给车辆安全行驶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2.
铁路路基在施工、运营期间会产生裂隙、孔隙等病害,注浆是加固铁路路基和治理路基裂隙、空隙等病害的有效方法.采用探地雷达技术对京九铁路某注浆加固段进行检测和分析,检验该路段的注浆加固效果.使用探地雷达时,需根据检测对象的状况及所处的地质环境合理选择参数和布置测线,并尽量避免地下管线等干扰,以便显示的波形能够直观、清晰地反应出路基各部分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地铁8号线隧道下穿地下管线工程为研究背景,在研究现有成果和实际管线变形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地下管线与隧道走向正交、斜交、平行等不同情况,分析归纳了隧道施工条件下管线的变形规律,并利用管线变形和内力预测的刚度修正法,分析研究了管线的沉降变形特性,进而利用刚度修正法对不同情况下刚性地下管线的变形和内力情况进行计算分析,讨论了地下管线变形损坏控制标准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太阳宫~三元桥站区间隧道垂直下穿2 000污水管,此管道为北京东北三环污水干管,流量非常大,隧道与管线间距小,下穿对管线变形影响大,一旦管线变形渗漏、损坏,对区域性排污将造成严重影响,隧道因管道损坏倒灌,将产生灾害性影响,施工风险及环境风险极高。由于管线不能断流,因此采取隧道范围管线加固,并将隧道影响范围污水管道提水导流,再通过隧道内加强超前支护,快速通过方式下穿。相关措施实施降低了施工风险,确保隧道顺利下穿污水管道。  相似文献   

5.
介绍由于电气化铁路回路通过钢轨接地,附近所埋的地下管线等设施有异常带电现象。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当管线接入室内设备后,与周围设备等存在电位差,相互触碰时则会造成放电现象,严重时会产生很大的放电电流;在雨天雷电频发季节,电气化铁路附近的埋地设施受到雷击,放电、损坏的可能性很大。提出处理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铁施工中既有管线综合保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铁国贸站施工为依托,结合工程特点、周边管道结构状况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既有管线的加固保护措施进行方案制订并实施验证和监测,为地下管线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非开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铺设逐渐向深层空间发展。采用非开挖铺设的地下管线由于局部埋深太大,通常会超出管线仪器探测范围,很难探测管线埋设深度。结合天津地下直径线慈海桥北侧35kV电力拉管,进行深埋管线测深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南京地铁 3 号线三期工程110 kV高压电力管线实例,提出大直径电力管道贝雷梁原位悬吊保护技术,保障电力管线在工程施工期间正常运营。针对管道原位保护问题,利用 Midas /Civil 数值软件及相关力学理论,建立电力管道悬吊模型,对悬吊系统、主要构件的强度和变形进行验算,运用现场沉降监测,确保悬吊系统下管道变形量满足原位保护要求。分析结果表明,贝雷梁原位悬吊保护工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度,相关研究可为此类地下管线就地保护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铁施工影响邻近管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管线初始应力、接口模拟、失效模式、管土相互作用、控制标准、评估简化算法、离心模型试验以及有限元数值分析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影响的已有研究成果。开挖引起周围地层的差异沉降是导致管线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形式为纵向弯矩引起的横向断裂和非刚性连接的管线接头张开等。影响管线变形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线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管线的弯曲刚度和土体的强度。管线的控制标准可以从地层移动、管线接头转角与脱开以及管线应变等方面考虑制定。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常用的弹性地基梁法与工程类比法都是基于经验的预测方法,没有考虑管道腐蚀引起的安全性下降,仅是采用较严格的变形控制标准。应在腐蚀管道评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变形控制标准,结合开挖引起地层移动与管土相互作用以及管材强度与变形特性的研究,建立一套完整实用的管线安全性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地铁设计中地下管线拆改综合设计工作思路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给地铁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同时地铁的施工也对管线有着影响;管线的处理往往制约了工程进展,大大增加了施工费用和风险。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管线梳理清楚,并结合工程筹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线处理方案,以保证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管线拆改综合设计的工作思路是:首先要准确的掌握管线与地铁结构的平、剖面位置关系;然后以重力流、热力管道、电缆沟等大型管线为首要,来制定初步的拆改方案;同时要结合施工围档与交通疏解对管线改移方案进行优化,尽可能的不发生二次临时改移;最后每条管线拆改的实施要满足管线产权单位的要求,也要符合相关规范规定。  相似文献   

11.
正地铁车站多设置于路口位置,此处地下管线众多,与车站站位平行、斜交或垂直相交。采用明挖法施工,其结构防水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土建工程造价较低、工期短,因而被广泛采用。管线若位于地下明挖车站上方的覆土内,施工时可临时改迁或采用悬吊处理,待车站施工完成后恢复管道。但一些大直径管道,如电力管道埋深很深,进入车站主体结构,该位置基坑侧壁无法施作围护结构,横向支撑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总结某滨海2.4km深厚软土地区城市主干道地基处理设计和体会,指出城市道路软基处理要围绕满足城市道路和市政地下管线等众多特点,并考虑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武汉长江隧道施工对地下管线的影响,对于确保工程的安全实施至关重要.建立江北竖井地下连续墙、土体与地下管线变形耦合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开挖步骤、不同管材、不同地下管线埋深、离基坑的不同距离、不同管径、壁厚对地下管线位移的影响.研究结论:以武汉长江隧道江北竖井施工为例,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对不同开挖步骤、不同管材、不同管径、不同地下管线埋深、离基坑不同距离的分析,管线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头两步开挖对管线位移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在前二步开挖时要严密监测施工对管线的影响;由于受到地下连续墙的抑制作用,地下管线存在着端部效应问题,离基坑越近,其端部效应越明显,端部效应改变了管线的位移形态;管线外径和壁厚对其位移的影响不显著;多种管线并存时,其相互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穿越地下管线引起的管线沉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下管线沉降的规律与通常情况下盾构推进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有明显的不同.基于某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实例,对上、下行线隧道穿越地下煤气管线的整个施工期间及其后续阶段的管线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从管线沉降随切口位置的变化、直接观测点与间接观测点的沉降比较、不同位置观测点的沉降比较和纵向沉降特征等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上、下行线隧道引起地下管线的累计沉降历程规律基本一致;采用间接观测点观测地下管线沉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上、下行线隧道引起地下管线上不同位置观测点沉降的规律有所差异;上行线穿越后,地下管线的纵向沉降近似符合Guassian正态分布,而下行线穿越后不再服从该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地铁施工临近管线安全管理及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地铁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标准》国家标准编制项目的支持,对地铁工程施工临近地下管线安全管理及评价进行研究,确定地铁施工临近地下管线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与要求,分析临近地下管线的调查内容、调查步骤及其变形控制标准;将地铁施工诱发临近管线安全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提出不同安全风险等级下地下管线的保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地铁工程施工临近管线安全管理体系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以铁路地下管线探测实践,分析地下管线探测的工作难度、质量要求、工作任务等特点.为了保证地下管线探测质量,采用积极有效对策,对成果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以期在地下管线安全的前提下,积累经验,促进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满足铁路建设对地下管线探测的需要.研究结论:针对地下管线探测难点与特点,分析影响铁路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的影响因素.详细介绍了铁路地下管线探测采取的对策,有针对性阐述了促进和提高地下管线探测质量的解决办法.应做好现场管线调查与配合工作,管线探测单位应具备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全面的管理制度,探测应本着"三个不放过"原则,就能有效避免错探、漏探现象发生,更好地为勘察、设计、规划、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顶管施工敷设管道,是地下敷设或修复旧管道,利用少开挖或不开挖技术的施工方法.采用这一方法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构筑物多、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复杂的城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文章介绍了南宁南铁路地区排水工程采用顶管施工的准备、工艺和质量要求,并以此例说明这一施工技术的优越性、适用范围及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管线及地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铁在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对某黄土地区地铁施工过程进行研究,针对以往将土舱压力等效为均布荷载的不足,重点分析将其等效为梯度荷载时地铁隧道开挖对地下管线及地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地下管线众多影响因素中,埋深的影响最大;(2)地表沉降与管线弹模成反比;(3)管线沉降曲线变化规律符合Peck曲线。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地表位移、管线自身位移等地下管线控制指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北京地区26条管线直接监测点的管体变形结果以及137条管线地表间接监测点的实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地下管线的变形规律.实测结果表明,地下管线的差异沉降是控制其安全的重要指标,评价地下管线的安全状态应同时考虑管线的总体沉降和差异沉降.根据工程监测情况分析总结地下管线总体沉降量较大的原因,并给出不同类别地下管线控制指标的建议数值.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合理调整施工参数与控制盾构姿态,避免不正常事故的发生,是保障地下管线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地下管线的种类多样性和空间关系复杂性,使得目前直观性差、易出错的二维管理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车站建设时存在难以发现潜在的管线碰撞冲突等一系列难题。采用BIM API二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C#语言,实现了管线数据提取处理算法、管段与管点连接构件的建模方法,解决了地下管线数据批量自动导入和复杂地下管线模型的快速高效创建关键问题。开发了地下管网三维建模系统,建立了管线颜色色系,实现了地下管网布局直观可靠的BIM表达,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类型地下管线建模。通过与地下车站及周边构筑物融合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反映了整个地下空间的具体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