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地球重力场模型是指依据重力场理论导出的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等的数学模型,可应用其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N的数学模型,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表现大地水准面的三维图像。通过实验研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96)在我国境内的起伏情况,利用三维显示软件(Surfer8.0)显示铁路线路经过的1∶5万图幅范围内似大地水准面的起伏情况,为GPS水准布点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在似大地水准面拟合的时候,选择适合的数学拟合函数,以达到较好的拟合效果,进一步提高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为工程测量使用GPS测高技术提供实用的测量设计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熊小莉  吴迪军 《铁道勘察》2007,33(2):27-28,46
GPS高程拟合的形式多样,计算方法各异,各种模型的拟合精度也相差较大。通过实例数据的试验计算,对4种常用GPS高程拟合模型的方法、精度及适用范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了若干有益的结论,可供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拟合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鹤  叶云 《铁道勘察》2005,31(3):19-21
在东海大桥的高程控制测量中,最困难的是将上海陆地上的高程传递到小洋山岛,两者直线间距近30km,施工前又无中间平台可利用。将GPS测量与传统的重力测量相结合,通过选择合理的积分半径,采用拟合方式确定了大地水准面,完成了高程传递。通过全年潮位观测,验证了本次高程传递的精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利用EGM96重力场模型计算高程异常之差,将其作为观测值建立误差方程,求解出拟合正常高差,进而实现GPS高程转换的方法。该方法仅需要一两个已知高程点就可以计算出全部点高程。实例验证,这种方法在山区可以达到30L限差要求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GPS高程拟合公共点粗差定位的新方法,即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所得方差,采用假设检验法,完成GPS高程异常拟合模型参数计算过程中的粗差定位与剔除。对多种高程拟合模型的拟合精度进行评价,引入均方误差、信噪比和互相关系数评价指标,提出一种多指标融合评价方法,实现对GPS高程异常拟合精度的评价。结合实例分析,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利用GPS观测信息获得观测点的正常高,是目前GPS应用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本文对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将项目中GPS测量获得的大地高直接转换为正常高.研究结论:利用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对GPS控制网点进行高程拟合,然后对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内外精度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精化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优于±3.5 cm,可以获得厘米级精度要求的正常高,真正实现了GPS技术在几何和物理意义上的三维定位功能;与传统水准测量相比,利用精化大地水准面不但没有误差累积,而且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诸多优点.在交通不便、地形复杂的条件下,采用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模型,水准精度达到厘米级,这是铁路水准测量中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7.
从重力场原理出发,推导出计算高程异常的地形改正公式(LTCHA),使顾及地形改正的GPS高程转换方法获得更好的结果.LTCHA不仅修正了现有公式中计算重力扰动位方面存在的理论缺陷,而且计算中不再需要设定参考面高程,克服了人工设定参数导致计算结果多值性的弱点.最后,通过实例对LTCHA方法进行了试验,并与现有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新方法不但在理论上更加完善.而且所获得的局部山区GPS高程转换的精度比现有方法高.  相似文献   

8.
适合工程应用的高精度宽海域高程直接传递是工程测量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港珠澳大桥既有测量资料进行天文GPS水准法的应用研究,提出天文GPS水准多测线平均法。通过大量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得出:用天文GPS水准多测线平均法求得宽海域两侧高程基准差的精度优于二等水准精度,为高精度大跨距直接传递两岸高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GPS高程转换的拟合算法,分析了GPS高程拟合精度,并对线路工程GPS高程提出了动态的拟合算法。以京沪公路山东省化马湾至临沂段GPS加密网为例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GPS高程转换的拟合算法,分析了GPS高程拟合精度,并对线路工程GPS高程提出了动态的拟合算法.以京沪公路山东省化马湾至临沂段GPS加密网为例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传统方法进行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易超过规定的限值或仪器所能观测的距离而难以实施。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特殊的水准测量:利用河流两岸GPS水准点之间的大地高高差及水准测量高差来拟合跨河点之间的正常高高差。结合某铁路工程实例,探讨GPS高程测量代替常规水准测量的基本施测方案和计算方法,通过同岸计算数据及国家水准点闭合数据验证,满足二等水准限差要求。  相似文献   

12.
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研究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某地区的重力资料、GPS水准数据和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了1’×1’(约2 km)格网似大地水准面重力模型和仅依靠GPS水准数据确定1’×1’格网几何模型。GPS水准点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标准差)均优于±3.0 cm。  相似文献   

13.
江滔 《铁道勘察》2013,39(2):16-18
铁路勘测工程中,为克服水准测量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实施的困难,采用GPS大地高转化为正常高以代替水准测量是一个有效途径。EGM2008是由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在2008年4月发布的最新一代全球重力场模型。基于EGM2008模型的GPS高程拟合方法在铁路勘测工程实际应用上可满足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武鹏 《铁道勘察》2009,35(6):11-13
简要介绍了当前采用的高程系统,结合客运专线精密工程测量网施测的二、三等水准成果和GPS测量数据,通过高程拟合得出水准点高程,并将GPS拟合高差与水准实测高差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铁路勘测的定测阶段,采用精度较高的拟合算法所得到的拟合高程可靠,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GPS拟合高程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广东莲花山隧道工程中应用GPS技术建立三维控制网的工作实践.从隧道工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分别就平面和高程控制阐述了GPS网的布设方式和数据后处理的特色,包括附加参数拟合法统一高程系统、采用"施工椭球"的高斯投影法坐标转换和适合隧道控制测量的GPS后处理软件包等.竣工实测的莲花山隧道工程的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均远远小于有关隧道施工测量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广东莲花山隧道工程中应用GPS技术建立三维控制网的工作实践,从隧道工程本身的特点出发,分别就平面和高程控制阐述了GPS网的布设方式和数据后处理的特色,包括附加参数拟合法统一高程系统,采用“施工椭球”的高期投影法坐标转换和适合隧道控制测量的GPS后处理软件包等。竣工实测的莲花山隧道工程的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远远小于有关隧道施工测量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GPS高程在杭州湾大桥高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杭州湾跨海测区高程异常值数据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过渡曲面高程拟合法,并制定出海中GPS高程的施测方案,使海中GPS高程的精度满足控制桥墩承台面高程的要求,为跨海工程GPS高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于20km基线的快速准确相对定位可用双频GPS接收机完成。使用不同的水准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出若干GPS站点的正高,可模拟出大地水准面的起伏,从而使GPS技术成为比地面测量更快、更经济的测量正高方法。大地水准面异常对于研究地壳构造非常有用。在平均海拔4000m喜玛拉雅山脉西北部的印度Ladak地区,地形起伏非常大,我们联合GPS、水准和重力测量,完成了一段长达200km的测量工作。在28个GPS水准测站和67个GPS重力测站上测量大地水准面起伏与重力异常。局部区域的大地水准面下陷将近4m,这与一个陡降的地球重力阶梯相对应;新近来自地球物理研究的成果发现,印度—西藏板块边缘以北,西藏板块一侧有一块厚20~30km的低流速层,这两个发现完全吻合。地形、重力和大地水准面数据表明,很可能实际的板块分界线应该比地理上惯用的传统雅努藏布江缝合带板块分界线更靠北边。比较实测大地水准面与由OSU91和EGM96重力位模型计算出的数据,说明单独使用GPS来测量喜玛拉雅地区的正高,可以达到1~2m的精度。  相似文献   

19.
EGM2008重力场模型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最新的超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EGM2008,该模型的阶次完全至2159,空间分辨率约为5′(~9km).结合现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精测网建设情况,利用客运专线精测网测设的二,三等水准观测结果和CPⅠ、CPⅡ GPS测量数据,采用高程拟合方法对三种模型的精度进行了统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EGM2008模型进行GPS高程拟合,其拟合精度明显优于360阶的EGM96以及EIGEN-CG01C模型.  相似文献   

20.
移动曲面法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伟伟  郑红晓 《铁道勘察》2009,35(5):30-31,45
以某市为例,介绍了移动曲面法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拟合得到厘米级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并给出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