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隧道涌水量计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家服 《铁道学报》1994,16(4):110-116
本文对地下水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水出流过程必须用多个不等调蓄系的线性水库并联来模拟。还对隧道涌水过程进行分析,并用地下汇流模型对某隧道某涌水点出流过程进行模拟。效果很好,分析结果表明,该涌水点出流过程的洪峰流量主要来自潜水含水层,本文还不文学中的流量计算方法于该涌水点次涌水量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涌水点出流过程的实时预报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之前,有必要对隧道涌水量进行准确的计算,从而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本文即是要对处于复杂地质情况下的某隧道的涌水量进行计算,探讨这类隧道涌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法国水力学家计算地下明渠流量的理论,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加以修正,给出一个计算隧道正常涌水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根据工程实践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用经验公式计算隧道涌水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法国水力学家计算地下明渠流量的理论,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加以修正,给出一个计算隧道正常涌水量的半经验半理论公式,根据工程实践认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渝怀线武隆隧道岩溶涌水量计算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重空隙介质理论和化学动力学水文地质理论为基础,根据武隆隧道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将岩溶含水介质空隙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出折算渗透系数KL的概念,并根据变通后的达西公式将三种空隙介质中存在的不同流态耦合于达西—非达西流控制方程,提出一种新的岩溶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进行隧道岩溶涌水量计算主要有两大优点:一是可进行分段隧道岩溶涌水量计算;二是计算中最关键的参数折算渗透系数KL容易获取。  相似文献   

6.
山岭地区隧道涌水量预测计算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山岭地区隧道基岩裂隙水的涌水量计算,至今仍是一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法,与实践中应用的地下径流模数法、水文学法、降水入渗法均经过模型概化,或以均质介质进行解析,显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研究结论:为使涌水量的预测计算更趋于实际、合理与科学.结合工程实践认为,在考虑到裂隙的折减、边界条件等的不对称性时,稳定流宜采用分部叠加法计算,非稳定流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渗透系数和含水层厚度进行计算;地下径流模数法应以分析地貌、构造条件为基础,利用有效汇水面积预测涌水量;水文学法具有宏观估算作用,不宜用于定量评价;条件具备时,应建立数值模型计算方法,尤其是三维流的数值模型计算.  相似文献   

7.
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是一个由四条区域性大断层组成的挤压构造带,由于强烈的多期构造挤压作用,围岩破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进入该地段,7,8,9号斜井施工出现困难,F7断层初期支护变形,施工受阻.多次进行动态施工组织调整,优化设计方案,完善内控标准,加强质量控制,坚持科技为先导,指导设计与施工,用11个月的时间进行越岭攻关,使Ⅰ线顺利贯通,确保预期的工期.  相似文献   

8.
本简要介绍近年来铁一院在西北地区设计的特长隧道工程,并结合已建隧道开挖中出现的地应力问题从设计及施工角度做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毕焕军 《铁道勘察》2007,33(1):44-46
应用数值法预测山岭隧道裂隙岩体涌水量,将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分解、转化为几类较典型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析求解,编制计算机流程框图进行计算。根据工程实例,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裂隙岩体数值法预测计算特长隧道涌水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数值法预测计算裂隙岩体隧道涌水量原理的分析研究,把一个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支解、转化为几类较典型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分步求解,编制计算机计算流程框图。同时,针对西康线秦岭特长隧道仙人岔断涌水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预测计算了其涌水量,并与实际发生的涌水量的对比,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张文忠 《铁道勘察》2008,34(2):52-56
从区域构造特征、震源机制解及水压致裂法等方面分析和实测了关角隧道越岭区的地力特征,并对与地应力有关的岩爆、软岩变形等地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刘松 《科技交流》2003,33(2):17-21
本文介绍了对兰新铁路兰武段乌鞘岭越岭隧道方案的比选及确定过程,并总结了对越岭隧道方案比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建铁路兰渝线木寨岭隧道越岭区地层多变、构造复杂的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该越岭区以高一极高地应力为主的区域地应力特征.通过钻孔内实测数据的分析,重点介绍了水压致裂法在地应力测试中的应用方法,并对以往工程施工及运营中灾害频发且危害最为严重的岩爆、软岩变形等地质问题,结合本隧道工程的地应力特征进行了阐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以往的隧道涌水分析中,通常未考虑隧道开挖对应力分布再平衡的影响,而应力集中段落往往节理裂隙发育,也是地下水运移的主要通道,易发生隧道涌水现象。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隧道开挖后的应力变化进行模拟,确定新的应力集中位置,判断开挖后可能涌水位置,为隧道涌水分析及工程措施选用提供设计依据。研究结论:(1)在采用物探方法确定隧道涌水高危段落的基础上,利用FLAC 3D软件对隧道开挖后应力重新分布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发现:断层破碎带和褶皱背斜部分对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有很大影响;(2)通过隧道围岩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分析,确定了DK 121+070和DK 121+300段附近为隧道开挖后应力集中位置,可能发生突水、涌水灾害,数值模拟涌水位置与实际开挖后涌水位置吻合;(3)本研究成果为隧道涌水高危段落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隧道涌水量分析及工作措施选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是国家十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全线重点工程风火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区隧道.本文简要阐述了风火山越岭隧道方案的选取.  相似文献   

16.
金华至台州铁路的技术标准为单线预留双线,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的越岭段存在隧道方案单双线的比较、工程投资、施工安全、工期控制及防灾救援体系等诸多设计难点。通过对隧道两端的接线条件、会让站的设置、地质条件、单线与双线、施工方法、防灾救援、工期、工程投资及环保等多方面的研究,在确保工期合理、节省投资和运营支出、施工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推荐采用18.37 km特长隧道的越岭方案,并采用一次双线分期实施,进口钻爆法+出口1台TBM施工的隧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地铁隧道施工偏差限界检测过程中精度要求高、工作量大等问题,提出了隧道施工偏差限界检测规则,建立了以模块化和功能化为主的设计思想和三层结构整体框架.开发了一套地铁隧道施工偏差限界检测软件,实现了快速、准确的限界设计、偏差检测和断面绘图功能,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秦岭越岭长隧道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微断层研究方法,由定性到半定量,由点到面地分析了西安—南京线越岭长隧道地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性质、方向和构造应力作用方式,为越岭长隧道方案比选提供了应力场依据。根据微构造法计算结果,本区新构造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经历了:松弛期应力场、NW向挤压NE向拉伸的构造应力期、NE向挤压NW向拉伸的构造应力期。自第三纪以来,区域应力状态从总体上讲,是以垂直方向抬升、水平方向拉伸为主,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性质是NE—SW或NEE—SWW向的挤压。从晚近地质时期到现代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σ1优势方位为NNE—NE向。自第二期应力场以来,主应力作用方式都是水平挤压或水平拉伸。  相似文献   

19.
张唐铁路穿越燕山山脉,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地质构造复杂,煤矿铁矿铜矿采空区发育,水文环境因素影响大,如何在地质复杂地段进行越岭隧道方案比选,是张唐铁路地质勘察的工作重点。结合张唐铁路燕山越岭隧道两大方案,对隧道地质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终提出了合理的地质选线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西安~安康铁路线上,我国目前最长的单线越岭隧道——秦岭隧道,已于1994年12月18日先行开工。 秦岭隧道位于陕西境内,西安~安康线青岔车站和营盘车站之间。隧道在此地穿过北秦岭。秦岭岭脊大致成东西分布,主峰海拔2802米,隧道进出口与主峰高差约2000~1800米。 秦岭隧道由两座单线越岭隧道组成,其中Ⅰ线隧道全长18.448公里,Ⅱ线隧道全长18.457公里,埋深达1190米,是我国目前最长的单线越岭隧道,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89年,在世界同类隧道中居第7位,其埋深是全路隧道之冠。 两座隧道基本平行,间距约30米。洞内坡度也基本相同,进洞以11‰上坡,长约14.7公里,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