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车运用所室外综合管线是指所内室外各个专业的管沟、管槽、管线、管廊等,其数量种类多、交叉点数量庞大、多专业设计内容又互为边界条件,综合管线设计一直是动车所工程的重难点。传统二维施工图设计具有局限性,协调难度大,容易造成施工阶段管线安装工序不当,进而引发安装空间不足或管线冲突等问题。提出基于BIM的三维正向设计方法,通过研究协同设计、重要基准导入、三维管线综合排布方法、复杂交叉点优化方法、管线碰撞检查和调整方法等,立体直观地展现综合管线的空间排布位置,同时优化三维模型转二维施工图出图方法,合理规划出图内容,确保图纸表达完整,减少设计出错率,指导施工,减少返工和浪费人力物力等现象,为后续复杂段所室外综合管线正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新型工程,由于涉及多专业、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施工过程中存在技术难度大、专业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加之工程设计分人员、分专业进行。传统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设计冲突、设计管理无序、施工图出图效率低等难题。在BIM技术应用逐渐成熟的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在工程前期、过程中借助信息化技术施工,及早发现、解决各种缺陷与不足。在吕梁市新安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BIM技术在施工现场布置方案优化的应用、BIM技术与理正软件在深基坑施工中结合应用、BIM技术在综合管廊主体施工中的应用等,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场地布置方案优化、深基坑安全及稳定性的探索和综合管廊各专业协调不一致等问题,可快速有效地复核设计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赵琳  张轩  陈鹏飞  杨启凡 《铁道勘察》2020,(1):111-116,122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高铁车站,车站由80多种洞室组成,传统二维设计难以准确表达其错综复杂的空间位置。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和信息交流的准确性,采用BIM设计,解决了轨道交通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营中的难题。基于三维碰撞检查、正向智能设计,加深了对BIM设计应用方式和铁路BIM相关标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铁路信号设计采用传统二维设计方式容易出现"错、漏、碰、缺"等问题。利用BIM技术建立信息化模型库,实现信号专业的碰撞检查及设计合理性检查。分析信号专业传统二维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实现三维可视化和精确定位、实现碰撞、遮挡综合检查以及管线径路合理布置方面验证采用BIM技术可展现信号设计优势;从交付成果可视化和碰撞、遮挡综合检查方面分析BIM技术在信号工程设计中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二维监控系统表现形式单一、枯燥、表现内容不够形象、生动以及可读性差和不支持可视化等缺点,在传统二维监控系统中引入BIM技术,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模拟性和数据高度集成等优势弥补传统二维监控的不足。结合BIM的特点,提出构建基于BIM的三维监控系统的实施途径和实施框架,给出了基于BIM的三维监控系统软件架构设计、硬件架构设计以及数据流设计方案,开发了基于BIM的三维监控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虚拟漫游、设备定位、监控设备动作仿真模拟以及三维路由等功能,并在港珠澳大桥交通工程中应用。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具有可行性,其功能具有易用性和适用性,相对于传统方法更加形象直观,该监控系统可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管理,便于运营人员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有助于提升运营管理人员对日常运营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动车段所工程建设中,因二维设计与施工现场情况冲突造成较多返工情况.改变传统二维设计工作模式,开展基于BIM的动车段所三维协同深化设计应用研究,规范BIM深化设计流程与方法.以南通动车所项目为例,重点对BIM在综合管线碰撞优化、工艺方案模拟优化、专业间接口深化设计、预留孔洞深化设计、正向设计探索、BIM+GIS可视化施工...  相似文献   

7.
阐述BIM在铁路领域中的应用理念和BIM在铁路设计中的发展趋势。针对铁路隧道专业,结合宝兰客运专线石鼓山隧道辅助坑道工程,从斜井模型建立、模型审查和生成二维视图等方面分析BIM在隧道设计中的应用,探索BIM三维模型的建立,实现隧道设计从传统二维向三维转型;提出铁路建设项目各参建方BIM技术应用方案,分析运用BIM技术开展铁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桥梁工程设计的特点,自主开发一款具有二维交互设计,及三维显示功能的铁路桥梁BIM设计程序。阐述了在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式下桥梁程序开发不易完全抛弃二维设计视图及传统设计的理念。着重介绍了该程序的MVC框架、桥梁设计功能,以及在二维、三维显示视口开发中所使用的OPENGL VBO、四叉树空间索引等技术。通过工程项目应用,表明该程序具备BIM铁路桥梁方案设计功能,三维场景直观生动,并且结合二维视图辅助,使用户能够直接、实时地掌握桥梁结构高程、尺寸等数据,更好地帮助决策合理的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接触网二维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Inventor的接触网BIM设计系统。探讨接触网BIM设计的系统框架和需求及针对接触网设计的Inventor二次开发和关键技术,期望实现接触网三维设计的智能化。为基于BIM的接触网三维设计系统的实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在南京地铁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基于当前南京地铁中三维管线综合设计的应用总结,探索地铁三维管线综合设计要点和管理模式。对比传统二维管综设计方式,以南京三维管综设计具体成果为依据,论证地铁行业中采用BIM技术开展三维管综设计的显著效益;基于南京经验对当前地铁三维管综常见的3种管理模式进行优劣对比论证;最后,对地铁业主单位如何采用BIM技术开展三维管线设计、以及在设计阶段和设计施工阶段的管理重点给出明确建议。  相似文献   

11.
明挖法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施工方法之一。该文以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横江大道段地下综合管廊为例,阐述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明挖法中的深基坑施工技术、管廊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其中着重研究并阐述了深基坑施工中的拉森钢板桩施工技术、基坑降水方法及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技术,并总结了富水环境下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为后期工程顺利实施做好铺垫,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下管线的种类多样性和空间关系复杂性,使得目前直观性差、易出错的二维管理模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和车站建设时存在难以发现潜在的管线碰撞冲突等一系列难题。采用BIM API二次开发技术、数据库技术和C#语言,实现了管线数据提取处理算法、管段与管点连接构件的建模方法,解决了地下管线数据批量自动导入和复杂地下管线模型的快速高效创建关键问题。开发了地下管网三维建模系统,建立了管线颜色色系,实现了地下管网布局直观可靠的BIM表达,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类型地下管线建模。通过与地下车站及周边构筑物融合进行三维可视化展示,直观地反映了整个地下空间的具体情况,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三维建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铁典型车站进行了设备区照明正向设计,梳理了BIM三维设计的一般步骤与流程,分析了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的优缺点,展望了BIM技术在地铁照明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伴随城市环境改善和各类公共资源短缺的压力与日俱增,地下综合管廊在改变目前城市工程管线纵横交错、杂乱无章、维修频繁的现状,提高地下空间的利用效率和管线安全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地下综合管廊设计中常见的重点问题,从方案设计、管廊横断面尺寸、纵断面设计、结构设计及附属消防等方面展开探讨,并以淮安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希望通过对综合管廊设计中重点问题的分析与实例研究,为其他地区在城市综合交通建设中的多舱室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铁路机务段设计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接口复杂的特点,传统二维设计容易出现管线碰撞及设计缺陷。为提高设计质量,以迁建西安机务段项目为依托,对BIM技术在大型铁路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本项目运用Inventor、Revit、Navisworks等设计软件作为BIM设计工具,将所涉及的14个专业工程内容全部进行BIM设计。通过建立族库、各专业BIM设计、模型整合的流程,构建一个覆盖全专业的数字化仿真模型,并总结出一套机务段BIM设计流程。实现了模型可视化展示、二维出图、属性信息添加、工程量统计、碰撞检测等应用。机务段工程设计复杂,专业接口众多,运用BIM技术可直观展示设计意图,并能轻易发现各专业设计中的错、漏、碰、缺问题,为提高设计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新兴的市政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迎来了综合管廊的建设热潮。综合管廊的建设能够避免传统直埋管线检修引起的道路反复开挖,有效缓减交通拥堵、节省投资的同时,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依托郑州航空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着重论述了管廊与规划的契合性,介绍了总体设计、监控中心选址等设计要点,并对节点设计、附属设施、结构设计等作了简要说明,可为相关工程人员在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铁路设计存在不同专业间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完全、设计意图表达和理解不明确、设计成果不能有效地服务于铁路工程建造、运营、维护等问题,提出BIM技术应用到铁路设计及地质勘察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BIM技术具多维化、协同性、模拟性等特点,并贯穿设计、施工、运维整个铁路生命周期,其应用能有效地实现勘察成果的数字化、可视化,使铁路设计中各专业能基于BIM模型进行协同设计,多阶段无缝衔接,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设计效率,减少设计变更成本。初步提出将BIM技术应用到铁路地质勘察设计中的2种途径:一是将现有二维成果资料三维化;二是直接模型化勘察基础数据。为BIM技术在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发挥装配式建筑优势,实现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轨道设计,开展基于BIM技术的轨行区轨道三维设计研究。利用Revit软件自身功能和其二次开发工具Dynamo插件,以三维线路为基础,辅以参数化道床横断面设计及自适应构件族的方式,设计出能够沿线路走向自动调整且各部件批量、有序装配的轨行区轨道BIM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有效避免二维设计中因相对位置不直观造成的设计错误。以广州市轨道交通22号线某轨行区轨道系统BIM设计为例,利用该模型可直观查看钢轨、扣件、轨枕、预制板、水沟的空间位置,构造尺寸等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并且通过更新线路数据即可完成对模型的修改,实现BIM正向设计;其BIM模型可进一步与隧道、桥梁模型进行合模,实现与其他轨行区专业的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传统方法在铁路变配电所敷设施工时完全依靠二维设计布线图纸,易发生扭绞、交叉以及浪费物料等问题,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铁路变配电所的线缆敷设进行优化。利用改进的快速扩展随机树(RRT*,Rapidly 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在三维视图下进行智能布线,解决了线缆布放规划复杂,工艺要求高,施工工艺难以掌握等问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扭绞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实现了布线路径最优化。此外,还可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对整个线缆敷设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示,并生成包含路由、长度、规格型号的线缆清单,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艺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武汉光谷综合体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地下交通枢纽,线路交织、体量巨大、空间复杂、设计难度大。提出利用BIM技术进行设计,以Revit软件为核心、其他系列软件为辅助进行项目的土建模型搭建、三维管综设计、人流模拟、气流组织模拟、结构计算等,为光谷综合体设计提供最优方案,同时也为BIM在特大地下交通枢纽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