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网络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船联网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由于船联网通信常常存在网络中断频繁、终端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对船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船联网的信息缓存和网络断接的查询等问题,系统介绍基于客户查询的语义缓存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船联网进行软件和硬件的更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各类船用电子应用越来越广,应用采集数据类型及长度极速增加,如何保障数据挖掘实效性及准确性关系到各类应用的性能。数据查询是数据挖掘最基本的手段,传统的基于链式的查询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船联网环境下的大数据并发查询。空间数据反向最邻查询(RNN)能够适应高纬度的数据挖掘,在网络路径较为复杂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有更好的性能。本文重点研究船联网移动RNN查询算法应用,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船舶业的发展,水运货运量不断增加,船联网获取船舶、货物、作业人员以及通航环境的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对船联网处理数据信息的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船联网数据处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航运业的发展需求,对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技术、手段的需求呼声不断。大数据融合是解决大数据处理问题而诞生的新技术、新手段,本文重点研究船联网结构,大数据融合算法、融合类型以及处理体系结构,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进行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4.
船联网是指多艘船舶通信设备间组成的通信网络,主要用于船舶间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海上通信网络。由于海洋恶劣的通信条件,以及舰载通信设备的性能制约,船联网至今仍然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且相应的研究成果亦数量较少。本文针对船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不同船舶间的信息感知与通信框架,并给出不同网络间的选择算法,以解决船联网中不同船舶的通信接口设计问题,以及交互过程中的通信方式选择问题,对今后船联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在执行任务时不再像以往各船舶独立航行,船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现有的船联网结构与物联网相似,通过各类RFID自动识别器﹑传感器及无线传感网络将各船舶及携带的各类电子设备连成网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输。在船联网中,RFID安全认证协议是保障船联网中各类传感器及传感网络工作的前提。本文分析RFID安全认证协议在船联网中的一些问题,并改进现有的LAMP协议,有效提高协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内河航运非常发达,同时随着船联网的兴起,内河航运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本文针对船联网中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异构网络之间垂直切换的一般流程和关键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垂直切换信号预测算法。并通过试验仿真分析,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此算法可以应用于实际中对船载终端的异构网络的垂直切换和同构网络的水平切换。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三角船联网开发项目,本文探讨了太阳能和风能在船联网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结合嘉于硖线航道进行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最后就风光互补系统在船联网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数字航道船联网及供电分析长三角数字化航道船联网项目是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交通物流运输方式中,船舶航运占有非常大的份额,是社会生产和商品交流的重要环节。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善船舶航运中的交通问题,提高海上航线的利用率,降低海上航运中的安全隐患,保证海上航运的安全性与高效性,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船联网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被开发出来的,船联网与VANET网络可以显著改善船舶的通信能力,促进导航信息、航迹数据等传递。本文重点研究了船联网中VANET网络的路由协议和优化算法,并对VANET网络中的路由数据传输进行了仿真试验。  相似文献   

9.
船联网信息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子设备类型不同,基于物联网结构的数据传输与处理存在大量异构数据,船舶各电子设备之间﹑船与船之间的数据交互需要通过中间件进行数据融合及接口统一。基于船联网的信息融合需要提供一个完整的策略方法及框架来处理船联网中的异构系统数据。本文研究现有基于物联网结构的信息融合技术,针对船舶电子系统特征,提出一种高效特征信息融合算法,有效提高异构数据融合效率。  相似文献   

10.
船舶避碰系统是保障其安全航行的重要保障,基于RFID的射频识别技术是避碰系统主流技术,利用读写器读取对方船只标签信息,从而得到相邻船只的位置、体积、重量等信息,进一步计算合理的避碰策略。通过查询树算法循环读取相邻船舶标签,存在着时隙浪费问题,影响标签读取精度及实效性。本文研究了基于物联网RFID避碰算法结构,针对传统查询树算法缺点,改进标签获取后的数据检测流程,减少了查询算法的交互命令数,提高算法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