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海军全舰计算环境发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舰计算环境是新一代舰载系统集成技术,对舰艇平台信息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是“网络中心战”在单个舰艇平台上的具体体现,也是舰艇平台信息化技术迈向“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对全舰计算环境的发展情况、体系结构和主要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舰艇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全舰能源的综合利用,是舰艇平台由机械化向电气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现代舰艇动力平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外舰艇综合电力系统应用现状、技术状态、军事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梳理,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外舰艇综合电力系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艇综合电力系统实现了全舰能源的综合利用,是舰艇平台由机械化向电气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代表现代舰艇动力平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国外舰艇综合电力系统应用现状、技术状态、军事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梳理,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舰艇编队防空作战复杂网络建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复杂网络理论为指导,对舰艇编队进行网络化抽象,按照组分功能的不同将舰艇编队防空作战系统进行了作战单元抽象,依据组分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了关系的抽象;构建了不同作战模式下典型舰艇编队防空作战复杂网络模型;通过对"网络中心"和"平台中心"2种防空作战模式的统计特性分析,得出在防空作战中,"网络中心战"在组织结构、协同作战能力、抗毁性能等方面较"平台中心战"具有更大优势.研究结果对了解"网络中心战"和"平台中心战"的特性,促进作战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美国于1997年首次提出"网络中心战"理论以来,受到了各海军大国的普遍重视.在未来的海战中,将面临着由传统的以舰艇为主体的"平台中心战"向以信息为基础的"网络中心战"的转变.但是,在舰艇使命与角色的换位中,并没有降低对舰艇设计的要求.本文从这两方面的关系上,初步探讨了"网络中心战"与舰艇总体设计之间的相互推动与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综合介绍各国作战舰艇的信息化程度,着重论述有关舰载平台的信息化水平,旨在探索舰艇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着眼未来,构想适应现代战争的全舰信息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7.
全舰计算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军新型驱逐舰DDG-1000上的全舰计算环境(TSCE)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最为先进的前沿技术,以软件开发工作为主,1700万行代码在"国家队"授权的、分布在25个地区的80个不同的公司同时开发。该项目不仅在技术实现方面有一定难度,而且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该文主要介绍美军全舰计算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和经验,针对工程实施中进度和困难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我国舰艇信息化发展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水面舰艇作战系统在增强单艘舰艇作战效能的同时,更强调根据使命任务灵活配置,突出其在体系作战中的节点作用。以美海军全舰计算环境(TSCE)、综合海上网络和企业服务(CANES)项目为例,分析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可借鉴美海军舰艇研制的先进设计理念与实现方式,以推进全舰计算环境建设作为作战系统的发展途径,重点是遵循开放式体系结构、构建面向服务的公共计算环境、采用商用成熟技术等。作战系统通过体系规划、顶层设计和跨平台系统集成,使各类水面舰艇有机融合,有利于发挥出海军体系作战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
水面舰船综合生命力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改进和完善当前舰艇生命力的评估方法,将神经网络和贝叶斯网络评估方法应用到舰艇生命力评估中,提出了综合生命力评估方法。将水面舰艇的生命力体系结构划分为全舰、一级子系统、二级子系统和设备层4个层次。对于全舰与一、二级子系统的生命力评估,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对于设备层到二级子系统,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生命力评估方法。同时开发了生命力评估仿真软件,可以解决不同武器模拟攻击下的全舰综合生命力指标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国内外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概况,回顾我国驱逐舰作战系统的研制过程。对水面舰艇作战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应实现平台与负载性能综合兼优;应优化作战系统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OA)的全舰计算环境(TSCE)及应用软件的集成模式;改进信息交换接口设计和数据集成,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和数据集成总线技术(数据分发服务中间件、企业服务总线);采用面向服务与云计算技术;加强无线通信,实现联合作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