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GZH-4标下穿砂层不良地质地段为例,根据现场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单排旋喷桩、双排旋喷桩和小导管注浆三种超前支护技术对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排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效果更好。对单排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在此工程应用中的施作范围、施工参数选取及施工组织要求等予以分析,并把实际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水平旋喷桩能有效控制浅埋暗挖隧道因施工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进口端位于浅埋、沟槽软土等不良地质隧道的工程实践.施工中,综合运用了预锚固桩、洞门与锚固桩联体、钢管桩、锚管注浆、竖向旋喷桩连续墙、超前小导管注浆、密排管棚、全环钢拱架解决了进口端隧道"全浮"在软土上的进洞、开挖、支护、衬砌等技术难题.对施工支护受大雨影响产生的剧烈开裂进行了跟踪监测,并提出了处理方案.可供不良地质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蒙华铁路万荣隧道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分析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在砂质新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隧道采用全断面开挖最不利工况下,模拟15 m水平旋喷桩进行超前加固,计算结果显示隧道掌子面塑性区长度明显减小,保证了隧道开挖过程掌子面的稳定;针对TY400和ST60两种钻机施作水平旋喷桩技术进行研究,优化确定施工参数及相应加固方案,并指出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要点,研究提出在砂质新黄土隧道中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施工技术。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时采用15 m水平旋喷桩加固掌子面后,在掌子面及周边形成了承载环,掌子面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提高了掌子面的整体稳定性,实现了万荣隧道的顺利贯通,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技术在砂质新黄土地层加固效果明显,可为今后砂质新黄土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位于滑动带的歌乐山隧道出口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小导管超前支护、超短三级台阶开挖以及监控量测等措施实现了顺利进洞.  相似文献   

5.
深港隧道下穿运营地铁和商业街地层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程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通过小导洞对隧道上方地层实施加固补偿注浆,分层分部位加固土体,精确控制沉降,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地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蒙西至华中铁路银山二号隧道洞身范围内均含有不同程度的细砂层,开挖过程中出现溜砂、涌砂、掌子面滑塌、拱顶超挖,导致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困难,安全隐患突出,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初期支护沉降变形。本文从支护参数选择、设备配置及选型、工艺流程、工序施工要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平旋喷桩超前预支护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隧道细砂层段落加固处理中,具有提高开挖面的整体稳定性、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可为今后软弱围岩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系统介绍温福铁路客运专线分水关隧道进口段下穿104国道的施工技术处理措施,包括隧道在进洞前进行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时洞顶国道路面出现下沉及位移的情况、进洞前洞口接长套拱及回填反压加固措施、104国道路基防护及加固措施、进洞后洞口段开挖地表下沉的控制措施、监控量测措施以及施工中公路路面产生下沉后的对策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草原隧道通过Ⅵ级围岩风积砂层为例,结合隧道软岩常规的加强支护、超前支护等处理方法,提出了旋喷桩加固Ⅵ级围岩风积砂层施工技术.通过施工实践证明,旋喷桩加固风积砂层是最合理、进度最快、安全措施最得力的施工方法.其次,将旋喷桩整体咬合加固优化为分离桩整体加固,即桩与桩间留空挡,洞身开挖后用超前小导管将桩串联成整体受力,不仅节省成本,施工简单,而且解决了拱顶因不均匀性强度和渗透性造成的掉桩或断桩施工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围岩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干燥粉细砂层大断面斜井转入正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干庆隧道3号斜井转入正洞施工中,成功运用了梯形断面弧形巷道垂直挑顶直接转入正洞的施工方案。就干燥粉细砂层地质,针对不同部位综合采取了密排超前小导管注改性水玻璃加固砂层施工技术、多台阶分部开挖法、侧壁超前旋喷咬合桩加固砂层施工方法、强刚度特殊结构门架技术和控制支护脚部下沉施工技术,分别阐述了其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该技术可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和控制流砂、涌砂甚至砂层滑塌等现象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岭隧道因地形地貌条件限制,洞口往往不可避免处于半明半暗、偏压等不利地形中,给隧道洞口施工带来很大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大开挖刷坡及加强洞口支护设计,不仅使洞口上方围岩受扰动程度大,还额外增加很大的工程量及成本。本工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一种浅埋偏压地形中非对称式护拱进洞开挖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不对称护拱基础、施工护拱、暗洞开挖、洞口衬砌施作、洞顶反压回填。非对称式护拱减少了对隧道洞口的开挖,洞口无需进行大量边坡防护,大大节省施工工期及成本。半明半暗盖挖进洞施工方法适用于公路与铁路山岭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及偏压部位的隧道洞口施工。  相似文献   

11.
水平旋喷搅拌桩在暗挖隧道超前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水平旋喷搅拌桩在广州地铁暗挖隧道超前支护中的应用,成功解决了暗挖隧道在饱和粉细砂层中施工的难题,突破了传统矿山法超前支护理念,拓宽了传统矿山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大西客运专线上白隧道全长1 717 m,全隧洞身范围均穿越不同厚度的干燥粉细砂层,最大开挖断面187.08 m~2。施工中,针对隧道全断面为干燥粉细砂地层提出了超前水平旋喷咬合桩预加固技术和多台阶预留核心土顺次开挖法,采用三维数值方法从隧道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及塑性区分布等方面揭示了全断面为粉细砂层隧道的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对指导该隧道的施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应用时必须对隧道洞口的地形、地质与隧道周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使用不当容易产生地表沉陷、初期支护过量变形、衬砌间裂缝等诸多问题。为探究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在高速铁路偏压高边坡隧道的使用效果,以杭温铁路西安隧道洞口段施工为背景,理论分析表明偏压、高边坡和围岩差等不利因素是影响零开挖进洞施工技术的关键,现场采取抗滑桩防偏压、护拱补强、超前管棚预支护和注浆等措施,实现"零开挖"进洞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以太真隧道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技术,针对隧道进洞施工过程中的边仰坡滑塌机理、处治措施以及二次进洞技术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软弱地层条件下,强降雨是诱发依托工程边仰坡滑塌的主要原因。雨水下渗弱化岩土体强度,在隧道进洞施工扰动下,形成贯通性塑性带,进而导致山体大范围坍塌。综合考虑滑塌体本身的稳定性以及隧道再次进洞施工的扰动影响,系统性地提出边仰坡处治以及隧道二次进洞方案,包括:适度清除坍塌体、局部刷方减重+抗滑桩、锚索(杆)加固以及反压回填的边仰坡防护措施;基坑明洞法穿越坍塌体、浅埋暗挖法(加强支护结构和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法)穿越塌方影响段的隧道二次进洞施工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均表明,经综合处治后的边仰坡在隧道二次进洞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上述方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如意坊站前折返线18m跨径隧道工程实践,针对在高富水的厚淤泥质砂层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大跨径地铁隧道施工,通过改进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以及应用搅拌桩与旋喷桩技术预加固改良地层、大管棚超前支护,有效防范隧道坍塌,控制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结合神延铁路沙哈拉峁隧道风积沙段的施工,介绍了水平旋喷预支护技术的试验、超前预支护加固及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风积沙作为一种抗剪能力弱、黏聚力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隧道开挖时围岩变形难以控制,研究风积沙隧道的围岩变形特征及其适用的施工工法则显得尤为重要。依托蒙华铁路王家湾隧道穿越风积沙段,通过室内试验得到相关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有无水平旋喷桩加固两种工况的围岩变形和塑性区发展,从而得出三台阶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三台阶七步法、C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5种工法的变形特征和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无水平旋喷桩加固围岩的情况下,双侧壁导坑法最适用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但其控制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变形要求;(2)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最适合于大断面深埋风积沙隧道;(3)水平旋喷桩与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围岩变形;(4)水平旋喷桩能够显著控制上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并减缓全环围岩变形速率,但对下半部分围岩变形大小控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分析兰渝铁路古子山隧道塌方产生的原因。针对塌方特点,对地表进行应急处理,隧道内抽水清淤,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塌方土体及隧道拱部上方塌腔土体、大管棚超前支护和九部双侧壁工法开挖,以及采用双层支护等综合措施,对同类隧道塌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技术在大跨度隧道进洞施工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文章对开挖方法、大管棚超前支护方案及其实施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系统地阐述了襄渝增加二线铁路工程之下穿既有线羊子岭隧道,在超薄层覆盖段且围岩以自承能力差的弱~中膨胀土为主、地下水丰富的不利环境中,采用便梁、锚固桩等先加固既有线路、后洞内设置超前支护联合系统支护,分部开挖,及时监控量测的的综合施工技术,并于现场设置有效的既有线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安全顺利地经过了既有线地段,确保了既有线铁路运营安全,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