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复杂条件下隧道围岩变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目的:新七道梁隧道是甘肃省在建的开挖断面最大的公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研究复杂条件下长大隧道围岩变形分布规律,可以指导隧道开挖支护设计施工,这也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手段。研究方法:在现场布设收敛大量量测断面,并长期监测,对隧道围岩收敛测量数据进行曲线分析。研究结果:结果显示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包括3个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基本稳定阶段。新七道梁隧道围岩变形具有变形较均匀、收敛速度快、变形小、拱顶下沉较水平收敛变形大的特征,这是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周围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表明隧道区围岩条件较好,自稳定性能强,隧道开挖支护设计施工技术科学合理,支护结构较强。围岩变形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中,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研究结论:地质条件复杂、岩性、空间位置变化频繁地段围岩变形变化大,应引起特别注意,并制定相应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通过对优化后的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法进行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实际施工过程仿真计算,分析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应力场、位移场、支护结构强度变化等规律,并结合工法的资源配置、施工进度和监控量测结果来综合确定各种工法的适用范围,从而选择合理的超大断面黄土隧道开挖工法。研究结论:结合超大断面黄土隧道的围岩地质条件,研究了隧道开挖工法CRD法、短台阶七步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在进度指标、下沉量、施工工序、资源配置、施工风险、施工成本等方面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对传统的开挖方法进行了工序和支护方法的优化,提出了优化后各工法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观音山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工程实际,采用数值方法动态模拟了不同开挖方法对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周边围岩和坡体变形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开挖和支护方案下隧道围岩变形、应力、塑性区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进而确定了较优施工开挖和支护方案。同时,为了解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状态,确定支护参数,通过现场监控量测获得了围岩和坡体变形数据,并将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为经济可行的较优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介绍石太客运专线南庄隧道出口段DIK152+570~DIK152+933CRD法施工技术,对该大断面黄土隧道采用围岩预加固及辅助施工措施,开挖采用交叉隔壁法,及时封闭开挖面,做好衬砌支护,加强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并通过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掌握大断面黄土隧道围岩的变形情况,及时调整衬砌、支护时间及参数,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结合广深港客运专线ZH-2标百足地隧道的施工实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支护情况进行了施工过程的研究。主要对三台阶典型开挖步骤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开挖对洞周围岩压力、初期支护的内力、洞内水平收敛及拱顶下沉的影响。通过对隧道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来分析施工中初支内力、拱顶沉降以及隧道收敛在各施工阶段的变化情况,以便在施工中结合监控量测数值来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6.
利用数值分析方法,针对某公路隧道进洞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探究了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变形规律及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结合现场监控量测技术,通过对比分析围岩变形数据,动态地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为围岩类别调整、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如何确保隧道原位扩挖安全是隧道施工中面临的新课题。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周边收敛、拱顶沉降、初衬与二衬间应力、钢支撑应力、围岩压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原位扩挖CD工法施工形成大断面小净距隧道时围岩及支护的应力变形特性;阐明CD工法开挖时围岩内部周边收敛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间的相互调整变形机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隧道围岩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七道梁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本文对复杂条件下长大隧道影响围岩变形的施工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法模拟施工中围岩的力学特征,表明隧道施工对围岩变形影响显著。同时,在隧道内布设大量收敛值量测断面,并长期监测,对隧道围岩收敛测量数据进行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变形包括三个阶段,即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基本稳定阶段。同时分析开挖方法、支护结构、邻近施工、施工工序等施工因素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结果认为施工中开挖初期对围岩变形影响最大,而设置仰拱可减小隧道围岩变形,因此应选择对围岩扰动小的开挖方法,并及时进行后序施工。将围岩变形施工因素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中,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管棚支护技术在武广客运专线隧道软弱围岩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由于隧道洞身横穿软弱围岩,结构松散,围岩稳定性极差。为了解决这一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因此特别针对软弱围岩的开挖支护进行了技术研究。研究结果:通过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在桐木冲隧道出口软弱围岩开挖中的应用和监控量测,进一步地了解了管棚注浆支护的原理,有效地阻止了开挖时软弱围岩的坍塌和涌水,为隧道的施工安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黑松驿隧道进口段浅埋段V级围岩施工的工程实例,论述了大断面软弱围岩偏压隧道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总结隧道开挖支护、防排水、围岩量测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武广客运专线软弱围岩浅埋隧道的施工,总结施工方法及施工经验,探讨有关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塌方预防与整治技术。要保证大跨度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关键在于:控制开挖进尺,加强超前支护,坚持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同时,应建立塌方应急预案,以保证出现塌方时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坞石隧道扩大断面软岩段变形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坞石隧道左线扩大断面地质条件差、断面大,易塌方,施工难度大。对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变形沉降影响疏忽,造成施工缺陷需返工处理。从坞石隧道扩大断面地质条件、调整开挖方案、加大支护参数、加强各工序施工质量等入手,提出了控制大断面软岩隧道的沉降、变形的措施,并采用围岩量测作为辅助施工控制手段,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函谷关隧道砂质黄土地层支护受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郑西客专函谷关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受力及变形特点,进行砂质黄土隧道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结论:结合函谷关隧道设计施工及科研测试,通过现场支护变形、内力量测,分析总结浅、深埋条件下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围岩压力及支护受力特性后得知:对于大断面砂质黄土隧道,采用大刚度型钢钢架,结合网喷微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土体变形、保证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宝平  何晖  王睿 《铁道建筑》2011,(12):83-85
介绍了荼镇公路隧道左线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了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的判别依据和施工管理标准,并对初期支护各监测断面的围岩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指导施工和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杂环境下地铁暗挖车站双侧壁导坑法支撑体系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渝北广场站为大断面暗挖隧道,车站位于重庆市区繁华地段,为保证车站隧道的安全施工以及邻近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对暗挖隧道开挖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采用Midas GTS有限元数值软件,对弧形壁(原双侧壁)和直壁法(双侧壁)开挖方案进行全过程动态模拟,结合监控量测数据,综合对比分析隧道变形和支护结构内力。结果表明,本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直壁法施工方案切实可行,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中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近系泥岩隧道初期支护受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水区泥岩隧道开挖后经常出现支护结构大变形乃至开裂现象,影响隧道的施工和长期运营安全。为掌握新近系泥岩隧道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动态,开展相应的室内试验与现场监控量测以及数值模拟。采用室内试验方法获得泥岩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现场监测方法得到围岩压力、钢拱架应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泥岩软化前、后拱顶及拱脚沉降量、围岩压力、径向位移值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呈弱崩解性,且具有一定膨胀性,是导致围岩变形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多数测点钢拱架弯曲,导致初期支护承载力不足,进而引起初衬混凝土掉块脱落;泥岩软化后,隧道同一位置处拱顶、拱脚沉降量、围岩压力、径向位移值均远大于泥岩软化前的数值,泥岩遇水软化是导致隧道支护结构产生大变形的原因之一。研究方法和结论对新近系泥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结合贵阳枢纽白云至龙里北铁路高风险隧道——龙洞堡机场隧道下穿新人工填筑土及机场敏感构筑物施工实例,综合多种监控量测方法,施工过程中采取密切监测围岩变化、及时优化初期支护参数控制围岩变化,实现了隧道的信息化施工。主要介绍了新人工填筑土段及下穿地表敏感构筑物段隧道洞内沉降、地表沉降及地表建筑物变形的监测,对新人工填筑土中土体的变位和稳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准确应用到隧道现场施工中,可为中长隧道不良地质施工监控量测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探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具体施工应用,进行现场监控量测试验验证。研究方法: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断层---F7断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形特征,简要分析了支护临界失效点,围岩质量、允许变形量、变形速率和运输方式等与工序间距离的关系,具体从地质超前预报、隧道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得出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支护参数与工序间距离确定的基本方法、一些经验参数和施工基本要求,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建议措施。研究结论: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条件下进行施工,要根据掌子面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变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建铁路隧道数量多,大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大多数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机械化程度不高,同时,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因此,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极高。针对隧道施工安全,现有的围岩监控量测主要采用水准仪、收敛计、全站仪进行,从本质上讲,难以突破"人工读数、手工计算、纸质填写"的模式,实施中"干预因素多、数据处理慢、反馈不通畅"等问题时常发生,多数情况下监控量测流于形式,技术数据容易"失真",处理流程不够流畅。因此,对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化研究与管理十分必要。研究结论:(1)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CFC信息化系统由采集传输、分析发布、处理闭环三个模块组成,通过"编码录入→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分析发布→信息读取→现场处理→信息闭环"八个步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2)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CFC信息化系统具有"数据可靠、传递高效、管理简洁、费用合理"的特点,通过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的全覆盖管理,应用效果良好;(3)该研究成果可用于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20.
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竖井可以加快隧道施工进度,既增加了隧道正洞施工的工作面,也可作为隧道施工出渣与进料的咽喉通道。客运专线双线具有开挖断面较大的特点,软弱围岩段的斜井至正洞的衔接更是大断面隧道施工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塌方。在泾县隧道斜井进正洞施工中,制定了以"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成环、仰拱紧跟"为原则的施工方法,采用了针对软弱围岩条件的斜井进正洞施工工艺和监控量测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