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本段防洪工作的形势做了分析,明确了防洪目标;提出了防洪的对策,使防洪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迈进;总结了防洪的实践,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铁路防洪工作是铁路安全工作的重点,总结历年防洪安全经验教训,分析防洪安全工作中的思想误区,提出防范警示,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杭深线的防洪重点、特点,通过分析、总结防洪工作上的有效做法,为今后类似的山区客运专线如何做好防洪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工务防洪工作特点的分析,结合高速铁路工务防洪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运用WBS-RBS风险识别方法,对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工务防洪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出的中高等级风险事件提出风险管控建议,以期为艰险山区高速铁路防洪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防洪防汛安全动态随机、复杂艰巨,历来是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铁路防洪防汛工作面临诸多问题:部分防洪设备抵御强降雨能力不足、近年来汛期强降雨增多呈常态化趋势、临近线路的人为活动带来设备质量和排水径路新的变化、对开通运营的新线设备质量和环境变化的认识不足等。结合近年来发生水害行车事故的数据,从应急处置、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新技术的应用、完善防洪预案、水害后运输秩序恢复等方面探讨研究新形势下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山区铁路防洪防灾工作的要求和需要,结合彭山工务段近年来在运用雨情信息网络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与防洪工作相适应的工务段雨情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办法和进一步拓宽该防洪雨情信息网络运用范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防洪工作中人工判断气象云图准确度低,无法预判降雨影响的具体线路位置等问题,设计基于气象短临预报技术的铁路精准防洪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数据源组成、具体功能和关键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可有效改善传统24 h天气预报在铁路防洪预警中的不及时、不精准等问题,能够实现铁路雨情、水情的精准判识与险情预警,提升铁路防洪技术水平,提高铁路防洪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统计分析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K0 000~K248 000历年雨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防洪工作中坚持防抢并重的防洪工作指导思想,从注重线路的立体养护、预抢工程、科技手段、气象信息、责任考核以及抢险预案、实作演练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降雨量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集计算机软硬件、远程通信技术、网络发布系统于一体,可将收集到的铁路沿线降雨信息实时地传输到各级防洪指挥部门,科学地指导防洪工作,保证汛期铁路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介绍铁路防洪应急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系统功能及实现方式。系统采用B/S应用模式,以GIS为展示平台,接入全路沿线降雨量信息,准确显示铁路沿线实时雨量,为防洪应急指挥提供第一手雨情信息;将天气预报图、卫星云图、测雨雷达图、台风等实时气象信息与全国铁路电子地图进行整合,实现了铁路沿线未来短时雨情的精确预判,搭建了防洪地点、防洪队伍、防洪备料等防洪抢险资源子系统,实现防洪综合信息共享,为排查险情和应急处置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5月24日-29日,路局组织开展了为期6天的汛前防洪准备工作平推检查。路局领导杨绍清、张义平、杨国秀、郭家宏、俞蒙、王金虎、刘枫,路局相关部门和单位人员,乘坐防洪检查列车,昼夜兼程,行程4000多公里,对南北同蒲、侯月、石太、侯西、太焦、太中银、京原、京包9条干线和介西、宁岢、太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陇海铁路天水—兰州段线路的地理特征、近3年雨情雨量进行分析,分区段阐述该段铁路防洪重点和水害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山区铁路汛期雨量警戒制度、防洪安全对策和科学防洪措施,为做好山区铁路防洪安全管理提供借鉴。铁路工务段可根据线路地理环境,借鉴陇海铁路天水—兰州段防洪管理措施,有效保障汛期旅客列车运行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铁路防洪风险隐患排查作业效率与技术水平,从无人机平台与载荷选型、航线设计等方面,提出铁路无人机防洪巡检技术方案.结合铁路防洪管理特点和无人机巡检数字成果形式,建立了基于无人机的多层次铁路防洪风险隐患排查体系框架,实现沿线隐患排查、数字化台账管理、形变定量分析、水害应急处置等功能.依托邯郸—长治铁路,开展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铁路的防洪减灾能力进行精确评价,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铁路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模型:①通过分析铁路的现状特点,采用频率统计法与经验判断法,从生态环境系统、社会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与铁路防洪体系4个方面选定22个指标,建立铁路防洪系统评价体系;②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建立铁路评价标准;③基于铁路防洪评价体系,构建了三层神经网络的铁路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甘泉铁路的防洪性能进行评价:甘泉铁路综合评价结果为0. 520 4,防洪能力表现为一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铁路科学防洪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介绍兰新线西段铁路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分析洪水灾害造成路基病害的类型。阐述我国防洪体系研究现状和铁路防洪体系建立,提出以预抢工程、防洪工程、修复工程、防排水设备整修为主要内容的铁路防洪工程措施,以法律法规、洪水预报预测系统、调度指挥系统、救援抢险系统、灾害信息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铁路防洪非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防洪防汛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当前研究现状,立足于铁路防洪防汛监控的基础建设,围绕以降本增效、促安全保财产的宗旨,提出基于5G的物联网铁路防洪防汛监控系统。该系统利用5G网络的高速率、大容量、低功耗、低时延等优点,解决铁路防洪防汛相关的运行安全问题,促进铁路产业的智能化与节约资源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戈壁干旱地区防洪抗灾的必要性 分析了水害的特点,提出了防洪措施及防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2002,(2):32-35
总结了铁路工务部门2001年在完成第4次提速任务、安全生产、线桥维修、推进养路机械化、防洪及林业绿化等方面的工作,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2002年的重点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20.
合武客运专线属于典型的山区铁路,针对动车组开行时段人员不能上道的实际情况,通过汛前抓设备排查等预防工作的落实、汛中抓"五位一体"巡查等制度措施的盯控、汛后抓好分析总结工作,能及时发现和排除水害,有效地保证合武客专新线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