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260t铁水车上、下车架的力学模型、计算工况。根据铁水车在运用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8种工况下结构的力学行为,计算结果显示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双司机室HXN5型内燃机车车架的结构特点、结构参数及主结构材料等,整个车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根据总体确定的各部件接口尺寸要求,把整个车架分为几个独立的结构模块,并对其主要结构模块前后端部和承载式燃油箱的结构设计及优化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验证本车架是否满足苛刻的工况载荷要求,对整个车架结构进行了强度计算和模态等分析,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表明,本车架的强度及模态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Nx Nastran软件对公铁两用半挂车车架的初始方案进行有限元计算,并对超过许用应力的区域(结构)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措施,最终优化后的方案强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文章最后对公铁两用半挂车车架设计提出相应建议,为同类型的车架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重型载货汽车车架局部出现的疲劳寿命问题,通过有限元理论生成车架的模态中性文件,并对车架进行静力分析及强度校核。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考虑车架弹性的整车刚柔耦合模型,并对刚柔耦合整车模型进行随机路面不同速度下的整车动力学仿真,提取车架关键边界载荷谱。利用S-N疲劳设计方法,选用疲劳分析软件nCode Design-Life对车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得到车架在不同工况以及不同车速下的疲劳寿命结果及损伤位置。结果表明:车架的最小寿命满足行驶要求,并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工程车转向架新设计的轴箱存在诸多理论设计缺陷的问题,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依据EN 13749:2005《铁路应用转向架构架结构要求的规定方法》,计算了结构优化后轴箱在超常工况、运营工况及起吊工况所受载荷,并对其进行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轴箱满足超常工况、运营工况及起吊工况的强度要求;运营工况时,轴箱应力较大位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种地铁车辆构架的三维模型进行了超常工况下的静强度计算,发现构架牵引拉杆座模型有较严重的结构问题,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文章基于计算结果和设计经验进行模型优化,优化后再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复验计算,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使牵引拉杆座的优化方案达到预想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速列车司机室是整个列车运行的控制中枢,舒适的热环境可有效保证司机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利用Airpak三维软件对某型高速列车司机室内夏季和冬季极端工况下的热环境进行仿真计算,对司机室内的热舒适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夏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35℃)下,司机头部温度偏高,头部PMV值偏大,人体感觉偏热;冬季极端工况(室外温度-20℃)下,热环境参数指标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在不改变原有送风系统结构设计的前提下,对司机室空调送风口的风量分配以及送风角度进行了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司机室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静力计算的模型进行了优化,建立加入钢轨、纵梁及扣轨梁等纵向构件的三维模型,考虑了支撑加固体系的框构桥及开挖土体的影响;设置变化不同参数的多个工况,将优化模型与简化模型在各工况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综合考察相关规范及规定,从而建立评价纵横梁线路加固体系静力计算结果的标准。基于模拟计算的结果,分析了各工况下横梁的挠度和应力以及钢轨的挠度,并利用建立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优化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现场工况,使计算结果更加贴近真实值;利用建议的线路加固体系评价标准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得到的结论将更加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东风牌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及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整车多刚体模型和考虑柔性车架的整车刚弹耦合模型。在验证虚拟样机刚柔耦合整车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两整车模型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性能。结果表明:车架柔性越大,其低阶固有频率越低,反之,低阶固有频率越高;车架柔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不大,对行驶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车速越高,平顺性越差,路面越粗糙,总加权加速度值越大,舒适感越差,适当增加车架刚性可以有效改善整车行驶性能。因此,该方法为汽车车辆开发设计车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机车加装司机室空调器时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机车架装司机室空调器的现状,分析了机车司机室空调器运行工况及研制思路,提出机车机室空调且采用单元顶置式的,且其制冷可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增加3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