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上船舶无人驾驶技术是现代海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不仅需要按照规定的航向航速运行,还需要考虑船舶碰撞及各类突然情况。无人驾驶技术对采集的信息及数据融合处理要求很高,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海上地形﹑环境﹑目标船只等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为船舶无人操控提供可靠的航行数据。本文重点研究无人驾驶领域中利用AIS与雷达数据的信息融合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船舶航行及数据加权融合算法,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2.
给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船舶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使用激光传感器LD-LRS3100与LMS221,对船舶长度、高度、宽度、速度信息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关联、数据融合方法进行船舶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方法比单个传感器的提取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开发、环境探测的需要,海洋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其中海洋信息共享是系统的重要基础。由于信息采集技术的多样化,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异构数据进行融合,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重点。本体构建理论在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与集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系统中的本体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如何通过解决本体间的异构问题实现本体间的沟通成为构建本体融合模型的关键。本文提出基于贝叶斯决策理论和本体构建理论的多策略本体融合模型,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映射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航运的发展,海上船舶朝着大型化、智能化及精密化发展,船舶设备特别是动力装备系统精密度越来越高,其故障定位及保障维修难度系数呈指数级增加,传统依靠人工经验的保障维修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船舶维修要求,高智能化、高可靠性及费用低安全性高的保障维修技术成为未来船舶动力装置维修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基于云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将其运用于现代船舶的动力装置维修数据平台中,对虚拟维修管理过程进行建模仿真,提高了维修保障数据平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水体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体系在并发性和扩展性方面存在的限制性问题,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水下旋转推进器数据融合方法。分别连接底层助力架构及动力传感器,完成云计算条件下水下旋转推进器的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统计数据处置量结果,通过特征节点整合的方式,确定边界融合值的具体权限水平,完成水下旋转推进器的数据融合方法研究。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Storm手段相比,应用新型数据融合方法后,旋转推进器的QEA指标由0.35增大至0.98,整个水下传感体系的并发性与扩展性均出现明显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数据融合技术在船舶组合导航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船舶导航系统的组合应用,有必要对组合导航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以提供高可靠性的导航信息。在简单分析了船舶导航信息主要的数据融合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联邦滤波器的结构设计了传感器本地多次数据融合决策算法,并对融合了传感器本地决策数据融合算法的容错性进行了分析,对于推动数据融合在船舶组合导航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无人驾驶船舶在海洋勘探、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当前造船业和航海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社会意义。然而,当前无人驾驶船舶的自动航行,仍需要较多的人工干预,一方面需要接收岸基控制中心的控制,另一方面为了保证较高的可靠性,通常需要在较好的海况和气象条件下工作,大大限制了无人驾驶船舶的使用范围。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船舶无人驾驶技术,这种方法能够将雷达和卫星图像、传感器数据、GPS数据等相融合,实现全自动的无人船舶自动导航技术,从而大大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无人船舶遂行各种海洋任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阐述进行大规模海洋地形数据处理时,为提高运行效率,需要将获取的数据进行分层分块,对分好的面片进行希尔伯特编码;然后利用实验验证云计算构建云影像金字塔模型的有效性,并且在云计算下进行任务调度,实现海量数据的分布并行计算;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本文算法收敛性和自适应能力强,提高系统对任务的调度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海上作战领域,不再是对单独舰船的指挥调度,基于舰队组网的军事作战指挥综合平台成为现代海上战争的中枢系统。在此平台中,各子系统之间信息交互的及时准确性对决策影响深远。传统的作战综合指挥平台利用总线结构进行子系统的信息交互,存在多链路复合使用﹑负载不均衡,当交互的数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通信链路堵塞。本文研究现有的云计算平台数据通信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云平台的军事作战指挥综合平台数据交互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为给船舶航行控制、运维等提供数据,设计基于云计算平台的船舶航行数据实时快速采集系统。该系统数据源模块利用数据采集装置采集船舶实时航行数据,通过接收机和广播信号将其传输到DDN网络模块内,该网络模块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将船舶航行数据传输到服务模块内,该模块通过采集服务和其他服务内的单元执行数据采集、数据异常分析、告警以及采集远程控制等功能,并将数据采集、分析等结果传输到应用模块内,应用模块通过数据实时显示、数据查询等单元为用户提供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结果。实验表明,该系统采集船舶航行数据较为精准,且采集数据的实时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之间的通信以及数据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船联网是未来船舶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船联网可以有效管理船舶之间的通信,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同时使得船舶之间的通信数据量越来越大,并且对通信的准确性以及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船联网中通信网络存在的一些问题,对Qo S保障技术在船联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使用NS2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动态最短路径机制可以有效保障网络传输通畅。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海量舰船目标识别方法存在检测用时长、监测精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云计算平台为研究基础,对该平台提取的海量异常舰船目标图像特征,进行识别方法的研究。首先,利用C-V水平集模型对舰船目标进行分割,根据轮廓曲线方程求解能量最小值后,使区域内的轮廓曲线逼近于图像目标边界,实现舰船目标的有效识别,最后实验证明,本文研究的智能监测方法用时短、监测精度高,且能够对舰船目标进行准确跟踪,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07-111
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船舶制造企业相比较,我国在船舶生产管理方法与理念方面还存在差距,尤其在生产的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上。为此,本文对船舶生产信息平台建设进行研究,针对我国船舶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知识工程的船舶制造与管理模型,提出云架构下的船舶生产信息平台结构设计,同时对该平台的开发环境、安全措施及费用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规模和复杂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本文主要研究在云计算技术的基础上合理搭建船舶虚拟化综合信息平台。通过这种方式搭建的综合信息平台具有成本低、共享性好、维护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面对快速发展的云计算技术,船舶业也面临着新的技术更新需求,尤其是现代船舶集成了众多的导航和通信设备,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现有的独立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云计算的组成原理,结合船舶的GIS电子海图数据处理特点,对现有的数据通信处理网络进行了平台升级,在平台的网络通信特性和软件流程处理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通过对网络数据接口和云计算的网络数据进行合理的算法优化,大大提高了整个应用平台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船舶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舰船监控系统也朝着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同时随着监控数据的急速增长,如何实时从海量监控数据中挖掘出有效信息是现代船舶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的瓶颈所在。云计算平台利用分布式架构﹑云存储及并行计算技术,在大数据信息处理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文将现有的开源云平台Hadoop引入船舶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在研究基于云平台的监控系统架构基础上,改进监控系统中的并行数据查询算法,最后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IT产业界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云计算技术凭借其低成本、灵活部署、大规模以及虚拟化等优势,以提供服务的形式满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此同时,云计算技术也引起了用户对数据存储安全的担忧。如何确保云计算中数据的安全性,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针对数据存储安全问题的数据完整性和数据隐私性保护两方面,提出一种基于M-POR算法和MC-R算法的安全存储模型,并给出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云计算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上船舶云计算数据中心在水上多目标检测、船舶安全航行和海洋环境探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雪花结构作为船舶数据中心的网络结构,该结构具有模块化、易扩展、并行路径等优点,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的扩展性,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减小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19.
存储数据的安全性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如何利用虚拟盘副本容错技术提升云存储网络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可用性是云计算领域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虚拟盘副本容错技术,提出基于混合粒子群的副本放置策略和副本动态调整策略,通过副本放置、异步副本更新、副本资源调度和动态调整等方式,提高云存储网络的读写性能和数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