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究现场测定灌浆料早期抗压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采用一种加固型灌浆料制备2种不同类型的灌浆料,各14个龄期,共252个试块,并对其进行回弹和抗压强度试验,以探究该灌浆料早期强度与回弹值之间的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按照不同的函数表达式,分别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对比,提出了回弹法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的测强公式,从而为采用回弹法进行现场检测灌浆料早期强度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回弹法作为无损检测技术之一,由于其便捷、测试费用低、检测结果相对可靠等特点,已经在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其数据处理流程较为繁琐的问题亟待解决。根据回弹法的原理,对其数据处理流程进行简化分析,为回弹法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快速养护方法确定早期混凝土强度,以及建立混凝土标养强度与本体混凝土强度关系,以此推断最终混凝土强度,确保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智 《铁道建筑》2014,(5):60-62
钻芯法与回弹法是检测混凝土实体结构强度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互补性,在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钻芯法与回弹法的特点、影响测试精度的因素,以及隧道衬砌强度检测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对这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燥的衬砌混凝土,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回弹强度与芯样强度相关性较好,适合于隧道衬砌检测;回弹强度标准差5 MPa时,易出现回弹不合格现象,应综合分析,适当验证,减少误判。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强度超声回弹逆回归区间融合评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变量估计自变量及其可能取值范围的逆回归分析方法代替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推导出回弹值和声速值的逆回归模型数据融合测强曲线。运用区间估计方法代替传统的点估计方法,导出结构混凝土强度的置信上限、下限和置信区间。给出混凝土强度的判定标准,在给定高置信度下对结构混凝土强度做出合格、不合格和待定结论的定量判断。该测强曲线比任何单一方法的测强曲线的精度高,减小偶然误差,能够消除无损检测中无法通过仪器校准的系统误差,并且解决了回弹值和声速值不同量纲的数据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影响钢筋锈蚀后强度的因素多而复杂,目前尚没有普遍认可的统一范式。本文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大量试验数据的自适应分析,对造成钢筋锈蚀的多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力学性能的变化范围,构建了预测模型。从得到的实验结果来看,预测模型具备较好的适用性,能够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有望成为评估锈蚀后钢筋强度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动车组车轮设计优化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对车轮进行强度评价。为了提高车轮设计及优化效率,采用Matlab、APDL和C#3种语言混合编程的方式开发了一套基于参数化建模的车轮强度快速评价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进行车轮参数化建模以及强度评估。利用该系统,对动车组全磨耗车轮进行了强度计算,计算考虑了最大过盈量及离心力的影响,并对15.45t和16t两种不同轴重的车轮进行静强度及疲劳强度评估。结果表明,车轮轴重增加后载荷有所增加,车轮静强度最小安全系数、车轮辐板疲劳强度最小安全系数有所减小。因此在车轮设计过程中应将轴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基于火灾高温后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是判断火灾后建筑结构损伤程度、剩余承载力的重要依据,设计了一个进化神经网络模型,用遗传进化算法优化RBF网络的连接权和网络结构,并将其应用于火灾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评定,给出了混凝土强度测试的实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进化神经网络比回归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产实验中分析研究了用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回弹法与用试验机测定强度的对比试验,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回弹法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掌握铁路冷链物流运量发展趋势,是实现铁路冷链物流市场化经营,推动铁路冷链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制定铁路冷链运输组织及开行方案的前提.为合理预测铁路冷链运量,在阐述我国铁路冷链运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灰色系统预测法与冷链运输产运系数相结合,构建基于灰色预测法的铁路冷链运量预测模型,结合历年主要生鲜农产品产量、铁路历史...  相似文献   

11.
基于灰色预测法的铁路集装箱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是正确制定铁路集装箱营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灰色预测法对铁路集装箱运量进行了预测,得出铁路集装箱的发送箱数和吨数都将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灰色预测-马尔可夫链-定性分析的铁路货运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诚  周湘峰 《铁道学报》2007,29(5):15-21
科学的货运量预测对铁路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以往对铁路货运量预测的相关文献及其预测精度,并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采用灰色预测-马尔可夫链-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铁路货运量进行预测,经分析表明:灰色模型预测结果精确度受原始数据变化幅度的影响较大,通过马尔可夫链修正,预测结果得到较大改善;由GM(1,1)预测值及马尔可夫状态转移下的最大概率可知铁路货运量的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铁路货运量增长速度将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雨后土体强度不断降低的情况,利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数值模拟路堤中潜在滑动面很好地吻合了由监测结果分析得出的滑动面,路堤的滑动从坡体后缘软弱面开始,逐渐展开贯通至整个滑动面。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际工程结果的对比,证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进行工程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声波传播机理、波形特征以及各声学参数变化与混凝土质量的对应关系。结合Ф2.5 m基桩工程实例,论证了通过缺陷混凝土的各声学参数变化趋势与特征,对基桩缺陷程度进行分析与评判,与钻芯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声波透射法基桩检测的综合判读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波透射法是基桩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声波检测结果的正确判读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声波透射数据判读应采用综合判读,需要时进行其他检测方法验证,以提高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某软土地区新建铁路桥梁的灌注桩,其完整性采用声波法检测。据声波法检测的缺陷异常特征判断的不合格桩,对其进行钻芯及开挖验证,发现声波法检测缺陷性质特征分别为桩周严重缩径、桩半边夹泥、桩全断面夹泥,本文就声波缺陷异常特征与缺陷性质特征的关系展开研究,为不合格桩进行工程处理确定方案,并分析原因改进施工措施,使所有灌注桩一次施工均达到Ⅰ类合格桩。研究结论:(1)软土地区桥梁灌注桩施工时受地下水影响,易塌孔、涌孔,桩底有沉渣,采用声波法的平测、斜测相结合进行完整性检测;(2)声波速度大于完整桩声波速度的85%的桩,为Ⅰ、Ⅱ类合格桩;(3)夹泥露筋桩声波速度仅为完整桩声波速度的70%~85%,且桩中心混凝土较致密,随着时间的推进,钢筋锈断,桩的有效截面积减小,耐久性、承载力、抗剪力均降低,为明显缺陷Ⅲ类不合格桩;(4)严重塌孔、严重水平涌孔、桩底沉渣使声测管有效时间内接受不到声波信号,为桩近全断面夹泥呈断桩,为严重缺陷Ⅳ类不合格桩;(5)上述缺陷如在桩浅部做接桩处理、在桩深部做重新施工或进行水泥注浆,达凝期后采用声波检测合格后,方可定为Ⅱ类合格桩;(6)本研究成果可为铁路、公路等领域软土地区声波法检测桥梁灌注桩的完整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塑性极限分析机动学方法出发,利用土的强度折减系数概念,建立了隧道开挖面三维稳定性分析模型,确定了潜在破坏模式下的开挖面稳定系数。针对典型问题,通过与楔形体模型、梯形楔体模型以及离心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得出的计算结果介于楔形体模型和梯形楔体模型之间,更接近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带宽不足和切换频繁是高速铁路现阶段发展宽带移动通信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光载无线电新技术和小区移动的新概念,构建一种可支持高带宽高铁移动通信应用场景的光电联合控制快速越区切换机制,并提出一种与该机制相匹配的车-地同步定位预测越区切换方法。通过在网络仿真软件NS-2下建立高铁通信模型,获得的仿真结果表明,车-地同步定位预测越区切换算法与经典的IEEE 802.11切换算法相比,在网络吞吐量、封包延迟以及丢包率等指标上均有较大幅度的性能提升,有效克服切换时长问题,避免出现严重的切换风暴。  相似文献   

19.
针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论述如何在不进行大规模的分片区城市人口和就业调查情况下,依据社区人口调查和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作为工具,将社区人口和经济普查数据中的就业岗位经分析计算转化为客流预测所需的交通小区的居住人口数和就业岗位数.  相似文献   

20.
九岭山隧道为单洞双线铁路隧道,全长15 371 m,最大埋深约862 m。隧道所处地形起伏大,隧道穿越地层较复杂,九岭山隧道开挖后,深埋段岩体因受高围压作用,产生岩爆现象。通过工程实测地应力成果,基于应力解除法的二次应力测试,并采用应力判据法,对掌子面前方进行岩爆预测,结果分析表明:DK1690+130~DK1690+500为中等岩爆区域;卢森、王元汉、王兰生等应力判据的结论更适合九岭隧道岩爆情况,建议在岩爆预测中为主要岩爆发生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