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0年底至2001年初大面积钢轨滚动接触疲劳引起了英国铁路断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由三部分组成:轮轨接触面表面引起的初级裂纹,由接触应力场引起的浅角裂缝的发展;钢轨内部深层次大面积的应力场裂缝的延伸,这三个因素在转换时就产生了开裂的可能,另外自然磨耗或打磨产生的磨耗可能促进裂纹的发展,科研人员认为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的认识和现在理解的现场实践战略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钢轨中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钢轨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分布形态以及对钢轨使用性能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测量钢轨中残余应力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钢轨中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分布形态以及对钢轨使用性能的影响,同时简要介绍了测量钢轨中残余应力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欧洲、日本等国家在钢轨滚动接触疲劳和减缓措施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研究和解决钢轨滚动接触疲劳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通常曲线轨道条件下,货车车轮和钢轨之间的导向力将导致钢轨滚动接触疲劳(RCF),本文对影响钢轨RCF的有关各种货车参数进行了参数化研究。仿真模型中考虑了3种货车悬挂系统、400m~10000m半径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有的参数对RCF影响十分显著,有的参数则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6.
对不同类型的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函数进行分析.采用基于磨耗数的损伤函数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系数进行测算,得到疲劳损伤在实际线路轨面上的分布和特征,并比较与不同转向架结构形式相关的钢轨疲劳损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速度和轴重增加的情况下均会加剧钢轨的疲劳损伤;疲劳损伤曲线存在一个拐点,超过拐点后由于钢轨磨损加剧而使损伤减小;在半径小于600 m的曲线上采用轮缘润滑措施会使外侧钢轨的疲劳损伤系数急剧增大,严重影响列车行车安全,故对轮缘润滑要慎用,并应与钢轨打磨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钢轨轨底残余应力限定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热轧钢轨中轨底残余拉应力的存在对钢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对轨底最大残余应力加以限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国产不同轨型、不同钢种和不同钢厂生产的钢轨残余应力分布状况的测定和分析,以及参考国外钢轨相关标准,建议目前国产钢轨轨底残余拉应力限定值最好小于200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锯切应变片法与X射线衍射法,对75 m定尺在线热处理贝氏体钢轨全断面三维残余应力进行表征,研究两种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通过两种方法测得的钢轨头部、中部、尾部纵向残余应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呈C形分布,即轨头和轨底为残余拉应力,轨腰为残余压应力;轨头轨面下30 mm深度范围内为纵向残余拉应力;内部残余应力一般低于外表面残余应力;钢轨全断面垂向、横向残余应力相对较小。建议在钢轨母材残余应力检验与评价等工程领域采用较为简便与高效的锯切应变片法,在钢轨应用技术与伤损分析等研究领域采用更具局部微小区域针对性的X射线衍射法。  相似文献   

9.
钢轨打磨对轮轨滚动接触斑行为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高速铁路钢轨轨头非对称打磨有效地减缓了钢轨疲劳斜裂纹的形成与发展.利用三维弹性体非Hertz滚动接触理论及数值程序CONTACT分析了钢轨轨头非对称打磨对轮轨接触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打磨后轮轨磨耗数有所增加,有利于预防钢轨疲劳裂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由于滚动接触疲劳引起的波浪形磨耗、裂纹和裂缝已成为钢轨维护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高速打磨作为一种预防性技术可以温和去除轨面的脆化和裂纹。高速打磨列车已在德国铁路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钢轨波磨的波长固定机理,给出了改善钢轨波磨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普速铁路京九线不同曲线半径为研究对象,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模型、磨耗和裂纹萌生预测模型;计算60N廓形在不同曲线半径条件下的轮轨接触状态,预测了不同曲线条件下磨耗发展率、裂纹萌生位置与寿命,并与京九线现场观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损伤的累积,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的阶段磨耗发展率呈下降的趋势,其中曲线半径小(600 m)的磨耗发展率降低最快,随着曲线半径的增大,平均磨耗发展率降低趋势减缓;不同曲线半径下钢轨裂纹萌生位置均在钢轨表面以下1~3 mm处,横向位置在距离轨顶中心15~20 mm范围内,曲线半径600 m外轨裂纹萌生寿命大约为2.64×105次,内轨裂纹萌生寿命约为4.86×105次,与现场观测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某国产化电力机车不退火转向架构架的制造,阐述了不退火构架的型式强度试验情况,并模拟测试了构架全寿命周期四个阶段的表面残余应力,以及疲劳试验结束后的近表层残余应力。结果表明:不退火构架型式强度试验合格;不退火构架通过喷丸工艺在表面和近表层引入较大的压缩残余应力,而且压缩残余应力在全寿命周期会得到维持,不会发生明显的残余应力释放。  相似文献   

14.
钢轨螺栓孔冷扩张后的残余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钢轨螺栓孔冷扩张过程,总结了相关的残余应力预测理论模型和研究结果,给出了一种基于冷扩张过程中应变场测量的半理论半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结合磁弹法和应力释放法,从实验的角度,测量并分析了钢轨螺栓孔冷扩张后残余应力场的大小、分布规律,建立了钢轨螺栓孔冷扩张后残余应力场的大小、分布与扩孔率的关系,为制定钢轨螺栓孔冷扩张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钢轨中残余应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比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残余应力的评估和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近几年国内外不同类型钢轨中的残余应力,包括热轧U71Mn,U75V和U77Mn Cr钢轨,在线热处理钢轨,离线热处理钢轨,贝氏体钢轨以及进口热轧U75V钢轨等,分析残余应力测试结果,总结各种类型钢轨中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探讨减小钢轨中残余应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热轧钢轨中残余应力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热轧钢轨中残余应力测试和评定方法的比较,以及对国产和进口钢轨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和分析,找出国产热轧钢轨在残余应力控制方面与国外钢轨存在的差距。根据影响热轧钢轨残余应力的因素,提出降低和优化钢轨中残余应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钢轨内残余应力的危害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轨内的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将直接影响钢轨的使用性能。本文从钢轨的生产工艺入手,分析了钢轨内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并介绍了钢轨内残余应力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降低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方法,从贝氏体钢轨材质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出发,结合贝氏体钢轨残余应力和在重载线路的实际受力情况,分析贝氏体钢轨轨头核伤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贝氏体钢轨在使用过程中,轨顶残余拉应力和轮轨接触压应力相叠加是裂纹源形成及扩展的主要原因;低温环境下,残余应力叠加温度应力,构成轨头较高的拉伸应力;...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铁路》2011,(4):78-78
钢轨折断是不容忽视的课题。在维也纳地铁路网中,近几年出现了钢轨裂纹和破损现象。将钢轨问题分为2个范围:整体应力问题(将钢轨看成是一个整体)和局部应力问题(在轨头周围由于滚动接触产生的法向应力和剪切应力,随着滚动数量的增加会导致钢轨踏面下材料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