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沥青生产中,沥青的调运、输送是一大难题,无论保温油罐还是输送沥青的泵管,其堵塞的原因都是因为沥青散热、降温凝固所致。我们只要采用加热保温的方式,在保温的前提下,将沥青散失的热量在适当的时间以加热的方式给予补充,使凝固沥青液化,堵塞就能消除了。保温油罐设置加热保温是为了防止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热管式太阳能加热技术;针对中国新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间长等特点,设计了基于太阳能的加热式沥青油罐,并进行了试验及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证明此种新型太阳能加热沥青油罐能耗低、污染小、实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1汽车喷烤漆房分类及结构组成 汽车喷烤漆房按照加热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燃油加热型、燃气加热型和电加热型。燃油加热型汽车喷烤漆房是以燃烧油料(煤油、柴油或废油)产生的热量间接加热空气介质,并在其中进行喷漆烘烤作业的装置。  相似文献   

4.
孙昌盛  魏永锋  高江涛 《公路》2022,(4):351-354
为了解决乳化沥青混合料内部界面水分难以彻底排除的致命性缺陷,进行了不同体系乳化沥青混合料快速修补材料的机理构建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以及吸水性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均存在不足,无法彻底排除混合料内部水分;微波加热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可彻底排除水分,达到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的性能。同时,对最佳结构体系进行应用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微波加热乳化沥青混合料体系修补材料可快速加热、快速破乳、快速形成强度;微波加热技术可实现新旧沥青材料同步加热,新旧沥青界面在碾压作用下形成牢固的嵌挤-融合界面结构,界面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修补界面。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波对物质的加热特点即是从物质内部向外加热的方式,且其对沥青混合料加热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本文将微波这种特有的加热技术引进到路面养护中来,对相同级配不同种类的沥青混合料分别多次作用后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分析,总结出微波这种作用方式对路面材料性能影响的一般规律,并与普通热拌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初步探讨了微波这种加热方式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多次加热的可行性,颠覆了沥青混合料不能进行多次加热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6.
微波、红外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亮  郝培文  邹天义  黄永烜  杨瑾 《公路》2007,(2):149-152
微波加热和红外加热现已逐渐应用到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中。为了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微波加热和红外加热下的各项性能,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分析了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和红外加热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高温变形特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和抗疲劳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具有较红外加热和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更好的路用性能,可以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品质,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中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就地热再生微波加热效率,解决传统沥青混合料吸波能力弱问题,选择多种吸波材料代替矿粉,通过微波加热试验,研究吸波材料对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吸波升温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波材料可明显提高集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吸波性能。随着吸波材料掺量的增加,石灰岩AC-13与玄武岩SMA-13沥青混合料的温升变化趋势不同。吸波材料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影响甚微,其能够提升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动态沥青加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静态沥青加热法容易使沥青罐壁附近的沥青因温度过高而碳化,造成沥青性能的下降,而运用动态沥青加热,不仅能够保证沥青的使用性能,而且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沥青性能在加热中的损失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动态沥青加热法的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9.
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亮  郝培文  邹天义  黄永烜  杨瑾 《公路》2006,(12):188-192
微波加热是一种全新的热能技术,现已逐渐应用到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和维修中。为了评价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微波辐射加热下的各项性能,利用微波加热设备,研究了微波加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均匀性和微波加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最佳厚度。试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有着快速、穿透深度大以及受热均匀一致等优点,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中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传统沥青混合料吸波效率低的问题,以磁铁矿粉、石墨烯为主要成分,研发了一种微波敏感添加剂,以此制备微波辅助加热沥青混合料,用作填补料。通过试验研究,进行了微波辅助加热混合料的吸波升温特性评价,并分析了微波辅助加热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AC-13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可以提升吸波升温速率30%,且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实践表明,将微波加热沥青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修补,可以提高现场作业效率,缩短维修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1.
沥青加热和加热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道路沥青的结构组份、物理特性以及影响其路用性能的因素.特别提出了温度对沥青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常用几种沥青加热工艺的原理与用途,选择加热工艺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沥青加热设备的原则,分析了常用的两种加热设备的结构特点与用途.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和紫外线老化试验,对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等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线老化对重交通道路沥青、SBR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性能都有影响,但是相同条件的紫外线老化后,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PRPLAST.S沥青混合料温拌效果,对AC-20C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加热温度、沥青加热温度进行室内试拌试验及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当该混合料集料加热温度为160-170℃和普通沥青加热温度为150-160℃时,既可使PRPLAST.S抗车辙剂软化,又可以达到温拌施工的效果。对PRPLAST.S温拌及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对比,发现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基本相当。与浸水马歇尔试验相比,以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标准作为PRPLAST.S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主控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天然气作为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加热材料的技术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文丽  杨文苑  陈维华 《公路》2012,(7):273-279
通过对沥青拌和站使用不同类型加热材料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分析,了解了天然气这一全新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楼加热材料,在各个方面表现出的优越性能,为后续沥青混凝土路面项目施工加热材料的选择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添加钢棉的多孔沥青混凝土在感应加热后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愈合裂缝性能,测试了掺加不同钢棉的多孔沥青混凝土试件的电阻、感应加热速率、抗松散性能、间接拉伸强度,确定了最佳掺量。在此基础上,对比了基准多孔沥青混凝土与掺加钢棉的多孔沥青混凝土的间接拉伸疲劳强度和四点弯曲试验中的感应愈合效果。结果表明:添加钢棉有助于多孔沥青混凝土导电和感应加热;综合导电性、感应加热速率和飞散试验结果,钢棉的最佳掺量为2.54%;添加钢棉的多孔沥青混凝土试件的抗松散能力、力学性能均有改善;感应加热达到85℃时愈合效果最佳;经过感应加热,多孔沥青混凝土的自愈能力和耐久性将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公路建设飞快发展,国内市场上对沥青运输车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市场上用喷灯加热沥青的传统的沥青运输车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要求,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将国外进口柴油燃烧器安装到沥青运输车上,及时开发研制了新一玳沥青运输车。  相似文献   

17.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加热时间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热力学方法,结合沥青混凝土加热性能、运动状况以及与加热介质的热交换过程,给出了旧沥青混凝土加热所需温升时间的计算方法,为加热滚筒的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并依据该参数设计样机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智能化监测设备获取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的沥青路面温度分布,研究就地热再生施工过程中高温加热对SBS改性沥青的老化与再生效果的影响;采用常规试验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比室内外再生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沥青经过长期自然老化后低温性能下降,黏性增强,再生剂加入可改善老化沥青的低温延展性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再生剂加入有助于调整老化沥青的组分。就地热再生高温加热后沥青路面的表面温度可达230℃,原路面老化改性沥青经过加热机高温加热后发生二次老化,此外,现场再生沥青的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综合室内外原路面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提出需根据原路面老化沥青的现场再生情况,为现场施工质量的保证留出一定的再生剂余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升沥青道路材料微波加热设备的性能,通过对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发生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可以通过提高磁控管效率和使高压电源变频来提升磁控管微波发生系统的加热效率。同时研究了固态源微波加热系统,得出了基于大功率蓄电池技术的5.8 GHz固态源高效移动设备解决应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发生系统的能效,为未来沥青道路材料微波加热设备的核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永川  李建新  于善颖  陈光明 《公路》2006,(12):184-187
介绍了一种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加热沥青的公路养护车试验装置、工作原理及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展示了利用汽车余热的沥青加热装置良好的余热利用性能,为这种余热利用装置的理论模拟及性能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