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明确城市海底公路隧道内环境参数和污染物的分布规律,针对厦门翔安海底隧道运营通风效果进行了现场测试,获取了交通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两个时段隧道内气压、温湿度、风速、CO、NO2和PM浓度的分布规律,结合一维扩散理论和Fluent组分输运模型研究了海底公路隧道内环境参数和污染物随交通流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高峰期时段,温度沿车流方向逐渐升高,出口处达到最高温度36℃;湿度沿车流方向逐渐降低,入口处最大湿度为94%;CO、NO2和PM浓度随车流方向逐渐升高,在出口处达到最大,最大浓度分别为21.00 ppm、3.73 ppm和1.76 mg/m3,V型坡坡底处PM浓度也较高(2.03 mg/m3);根据烟尘质量浓度与消光系数的转换公式得到出口处和V型坡坡底处的消光系数分别为0.008 3 m-1和0.009 5 m-1,NO2和PM浓度超过了规范值.(2)非交通高峰期NO2最大浓度为1.68 ppm,出口处和V型坡坡底处的消光...  相似文献   

2.
<正>海峡和海湾,就像一道天堑将大陆与大陆、大陆与海岛、海岛与海岛之间隔开,这给人们的生活、旅行带来许多不便。于是,人们设计建造接通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海底隧道不占地,不妨碍航行,不影响生态环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全天候的海峡通道。目前,全世界已建成和计划建设的海底隧道有20多条,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西欧、中国等地区。1世界第一长——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全长53.86km,一条隧道挖了12年。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中,对水的探测预报有效方法很少。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掌子面前方含水体进行预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在建最长湖底隧道——太湖隧道为例,针对太湖隧道线路长、空间有限、环境特殊、发生事故后救援难度大、疏散困难等特点,为降低隧道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应用列举分析法,研究针对太湖隧道发生单点事故和两点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当太湖隧道发生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后,采取有针对性的隧道设备控制和交通疏导措施,可有效疏导...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中,对水的探测预报有效方法很少。红外探测技术在隧道掌子面前方含水体进行预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分为以爆破为主导和以机械开挖为主导两种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爆破为主导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隧道下穿既有桥梁时对桥梁安全的影响,以某海底隧道下穿海湾大桥连接线匝道桥为依托,对海底隧道下穿桥梁采用桩基托换方案进行MIDAS有限元受力分析,并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行安全性评估;结合工程实例,对设计和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建议,以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型海底隧道钻爆法修建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底隧道建设和运营中的突出问题,以工程安全和排水量控制为核心,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限于通道两岸接线的条件,提出了“极限顶板厚度”的概念,使隧道纵断面位置的选择更加自如;基于精细化的地质勘察,提出了物探与钻探相结合,以钻探为主的超前探测方法;针对海底隧道施工对围岩稳定和堵水的双重要求,提出了“复合注浆”的新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周边帷幕注浆技术;通过对地层变形及动态演化过程的研究,建立了施工扰动下海床安全状态与隧道围岩变形的量化关系,制定了保证隧道安全性的围岩变形控制标准;提出了隧道原始渗水量的分级方法,建立了基于排水量控制的围岩加固圈和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明确了初期支护的主承载作用,二次衬砌结构通常仅作为安全储备;针对海底隧道的高风险特点,建立了工程安全控制体系,形成了相应的管理基准和我国海底隧道钻爆法修建的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兰渝铁路途经的甘肃陇南地区属泥石流多发区,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态多样,基于对铁路沿线泥石流区的地质、地貌形态综合分析,对泥石流堆积体分类并归纳其工程特性,提出了隧道施工中的工程应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含水地层中开挖隧道,地下水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隧道周边地层的力学参数,另一方面也会在围岩中产生渗流体积力,进而影响地层的应力和位移.对于埋深较浅而水压力较高的海底隧道而言,支护结构除承受围岩压力外,还要承受很高的水压力.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受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间接触面剪应力、隧道项板厚度、水深、围岩侧压力系数以及支护结构的厚度和刚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经典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弹塑性解假设的边界条件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文中阐述了弹性力学应力函数法推导支护结构内力的解析解,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海底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通过FLAC3D程序验算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V级围岩海域段支护结构的内力,比较分析了断面形状对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射频信号沿电气化铁路隧道的传播。基于隧道壁的特性以及接触网和轨道的存在,对于应用频率、传输模式、场的表示给出了符合实际的分析。结合设计与研制的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安全防护用便携射频收发机在宝(宝鸡)-成(成都)铁路沿线长期应用与测试,给出了在汇龙场隧道射频传输的实际效果。研究表明,电气化铁路隧道是语音和低速数字信号传输的有效信道。  相似文献   

12.
盾构扩挖法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案的一个技术关键是在拆除部分管片之前对隧道结构进行加固.综合国内外对于管片破除时的加固措施,提出一种新型的支撑体系:桩-柱-预应力支撑体系.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支撑体系中钢索预应力施加的位置和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片开口部位的上下位置均需要施加预应力;远离管片开口部位的对面管片腰部也需要施加预应力,大小约为开口部位的10%;隧道外侧施做排桩有利于控制管片的纵向变形;在不超过混凝土设计强度的情况下,预应力越大,对管片纵向的约束越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高温渣罐车通过隧道时,因高温热源的传热影响而使隧道内温度场发生变化,隧道内动态热源的热传递问题,并结合实例计算出了隧道内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按一维带有运动点源的不稳定空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双线铁路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并采用控制容积平衡法导出相应对应的离散化方程,建立了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此方法能方便地计算出隧道内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多次行车后的累积浓度、平均浓度。根据不同运行图可定量提出达到卫生标准所需的通风方式、通风时间和行车密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大窑沟2号隧道穿越膨胀性围岩施工,对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和采取的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连拱隧道衬砌裂缝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泉三高速公路新琼隧道各项监控量测数据和隧道实际地质情况,通过对裂缝产生原因和演变规律分析,提出综合处理隧道裂缝的具体措施,方案实施后,工程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隧道衬砌台车快速定位系统综合激光测距和图像处理方法实现台车模板的快速定位,基本原理为:在已成隧道洞壁内已知位置安装激光测距仪和相机,在台车上可通视位置安装点光源,通过测距和成像,计算点光源相对于相机的空间坐标位置,得到点光源的空间位置。由于点光源和台车模板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可以得到台车模板的实际空间位置。将此位置信息和设计要求的位置信息比较,得到台车模板的实际控制量,最后通过调节液压油缸的伸缩量实现台车模板的精确定位,现场测试结果满意。该定位测量系统简化了人工干预和全站仪辅助测量的复杂工序,大大缩短了衬砌台车的定位时间,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市蛇口南水步行街北侧新建王府酒店为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研究了王府酒店建成后对其下方既有地铁隧道安全性的影响,同时就王府酒店建成后邻近既有地铁隧道水平、竖向位移影响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府酒店建成后对既有地铁隧道位移的影响明显,但影响程度满足要求;王府酒店建成后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程度随着隧道距基坑中心距离的减小而增大;王府酒店建成后既有地铁隧道左、右线与基坑中心相对位置的不同对隧道的水平、竖向位移影响不同;王府酒店建成后同一隧道断面顶部的竖向位移大于侧部和底部,而侧部的水平位移大于顶部和底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照度与纵坡耦合作用下海底隧道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选取26名驾驶人在交通状况相近的非高峰时段进行海底隧道实车试验.利用视觉仪、照度计等采集真实交通状态下照度、驾驶人眼睑闭合度、注视时长、车速及位置数据,分析驾驶人受不同照度及纵坡耦合作用下眼睑闭合度、注视时长和行车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眼睑闭合度、注...  相似文献   

20.
驾驶人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中行车,由于频繁进出隧道口,加之山区道路环境变化的影响,驾驶人心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或恐惧,这时驾驶人心率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应用动态多参数生理检测仪,就可测得驾驶人行车时的心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