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通过对陇南地区G212线宕昌境内泥石流形成的地质、地形条件及危害分析,提出了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对泥石流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岫岩山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泥石流的多发区,选取太平岭沟作为岫岩地区典型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首先对太平岭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运动、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进行论述;然后分析太平岭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素,以东沟泥石流为例分析太平岭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并对太平岭各主要支沟发育特征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太平岭沟泥石流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学科体系、形成条件、泥石流体模型及泥石流运动及冲击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强调建立公路泥石流学的必要性,为有效防治公路泥石流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析泥石流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综合治理措施、工程防治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三大类针对泥石流的防护对策,并对这三种措施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本文作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了公路泥石流学中对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防治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形成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对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库区工程弃渣具备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选取沟床比降、沟床糙度、汇水面积、洪峰流量等10个因子分析了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稳定性条件,建立了适合重庆库区工程弃渣泥石流的起动机理;并以重庆库区奉节县城李家大沟工程弃渣为实例进行验证,说明工程弃渣的活动性是可以通过实际验算来具体确定的,为泥石流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汶川县两条主要交通干线(都汶公路和省道303)沿线60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对汶川地震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危害类型及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震后地质地貌、岩土物质基础的不稳定性,以及高强度降雨与泥石流物源区的相互作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控制条件;公路沿线的泥石流危害以冲毁或淤埋公路,或堵塞、挤压河流,及形成灾害链等3种类型为主;地震后,泥石流流体以黏性为主;临界降雨量降低,发生于面积较小流域,并具有高频性与群发性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泥石流研究综述(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既是一种典型的公路水毁类型,也是公路水毁的主要动力。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泥石流研究成果的分析,笔者将其研究现状概化为泥石流学科体系及分类、泥石流形成条件、泥石流模型、泥石流运动及冲击、泥石流磨蚀作用、泥石流防治技术、泥石流试验和泥石流灾害评价与预测等8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泥石流学科体系、形成条件、泥石流体模型及泥石流运动及冲击作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强调建立公路泥石流学的必要性,为有效防治公路泥石流奠定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的历史及现状、主要类型及危害、生成环境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地形高差、岩土体地质类型是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断裂是影响泥石流生成的主要因素,新构造运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重庆市泥石流、滑坡活动的本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重庆市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冲淤变动型沟谷泥石流是我国西部公路沿线致灾最强烈的泥石流类型,通常表现为对公路构建筑物的冲击和淤埋毁损.笔者从地貌条件、物源及动力条件3方面出发对该类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泥石流沟长宽比小于5 0并且具有较大的形成区、大比降的流通区、宽缓的沉积区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地貌条件;丰富且稳定性差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工程弃渣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物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有机结合或较高的日温度是该类泥石流形成的动力条件.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泥石流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矿山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山泥石流是由于矿产资源集中开采所诱发,主要分布在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结合国内部分矿山开采过程中频频发生泥石流事故,初步分析了矿山泥石流的发生机理,指出地形地貌,丰富松散的固体物质,水动力条件及人为因素是形成矿山泥石流的必备条件,对矿山泥石流形成过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并对今后矿山泥石流研究的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特性、类型、空间分布、原因机理进行研究,得出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发育,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分区发育特征的结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诱因,提出了充分重视地质勘查工作,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工程活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强化灾害分布预测,改进灾害时间预报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特性、类型、空间分布、原因机理进行研究,得出重庆市国省干线公路灾害发育,并且具有十分明显的分区发育特征的结论,分析了灾害发生的诱因,提出了充分重视地质勘查工作,合理规划和控制人类工程活动,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强化灾害分布预测,改进灾害时间预报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危岩形成机制及破坏模式的确定是对危岩进行有效治理的前提.基于地貌学、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等理论,对重庆市巫山县望霞危岩形成机制及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建议,为三峡库区同类危岩发育机理的深入研究及有效治理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