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流滩坝枢纽坝下、沱江河口洪水位及李家湾水文站洪峰流量分析了长江回水顶托对沱江河口段水面比降的影响,采用流滩坝枢纽坝下一般受顶托影响和不受顶托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和相应比降分别推求了龙透关沱江大桥受顶托影响和不受顶托影响的3 a一遇洪水位,应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SMS对上述2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论证受长江回水顶托的龙透关沱江大桥通航净空尺度。  相似文献   

2.
受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调水的影响,汉江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汉江下游河段在调水后总水量减少,且每年受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时间较长,通过对典型年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计算分析,研究汉江下游河段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后汉江下游总体表现为洪峰削减、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减少、枯水流量历时加大,相同流量下,汉川水位相差超过10m。  相似文献   

3.
小市枢纽为沱江流域最后一梯级。依据李家湾(富顺)水文站泥沙资料进行库区泥沙淤积分析计算,基于现有资料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对淤积成因进行研究,采用一维水动力计算模型分别计算受长江顶托和不受顶托两种工况的建库前后水面线。结果表明,个别断面淤积现象较严重;河槽有冲有淤,整体形态基本稳定;受顶托工况下的水面比降明显小于天然情况下的水面比降,受洪水顶托的影响在坝前明显比库尾小。  相似文献   

4.
长江回水顶托对汉江兴隆至汉川水沙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江、长江口水位站的来水来沙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得出了长江不同时期水位变化情况对汉江来水、来沙过程的影响范围及程度。为兴隆至汉川段航道整治工程完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汉江梯级枢纽首次生态调度实施以后,汉江兴隆枢纽常年库区新河口河段航道弯曲出浅的问题,对水文条件、河床演变和航道尺度进行分析,探究汉江梯级枢纽生态调度对兴隆枢纽库区航道的影响,预测库区航道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汉江梯级枢纽首次生态调度期间,兴隆枢纽库区水位陡落陡涨,水流比降流速大,兴隆枢纽库区马良—沙洋河段过渡段航道稳定性差,调度历时短导致过渡段航槽缺乏足够的水流冲刷而出现碍航情况。预测远期马良—沙洋段过渡段均可能存在航道摆动的现象,且河槽将呈淤积趋势,航道条件可能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宜昌—大埠街砂卵石河段的航道特点,选取了宜昌站、枝城站、马家店站点的分时水位流量数据,分析了三峡蓄水后电站日调节对下游近坝河段沿程水位和航道条件的影响,为长江近坝砂卵石河段航道维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哲  冯小香  彭伟  张明 《水运工程》2015,(6):127-130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由于出库水沙条件的变化,引起坝下长距离的河床冲刷和水位下降。根据有关预测,水库运行20~50 a后,城陵矶枯水位将下降1~2 m。运用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城陵矶枯水位下降对洞庭湖区湘江尾闾航道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城陵矶枯水位下降1~2 m时,湖区航道水面比降加大,自湘江洞庭湖出口航道至湘江湖区航道营田滩处约80 km范围的沿程水位下降、航道水深减小,大部分已整治的滩险水深难以达到Ⅱ级航道标准,航道条件恶化。  相似文献   

8.
胡鹏  裴金林  秦磊  郑力 《水运工程》2016,(6):144-148
引江济汉工程是从长江荆江河段引水至汉江兴隆段的大型输水工程,以补给汉江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年平均输水量37亿m3。工程取水将会对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产生影响。以三峡175 m试验性运行期(2008年以后)作为一般水文年,根据引江济汉工程设计取水流量,通过计算工程取水所引起的长江干流河道流量及水位的变化值,分析受影响河段航道条件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后,丹江口枢纽坝下河段来水来沙过程将发生较大变化,低水历时大幅延长,中水流量及历时大幅减少,来沙量减少,现有整治水位的确定方法不能适用于调水后的新的水沙过程。通过研究,提出采用"有效时段输沙能力法"确定整治水位,并已将成果应用于汉江下游兴隆至岳口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江凌 《水运工程》2018,(7):96-102
随着上游水利枢纽的陆续修建,长江干流宜昌至大通段的来水来沙条件与河床发生了重大变化,航行基准面与枯水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因此有必要对航行基准面的适应性及调整思路进行研究。基于宜昌至大通河段现行航行基准面使用以来的流量、水位实测资料,分析最枯水位变化特点、原因及趋势,认为宜昌至枝城段航行基准面基本适应,而枝城—大通段航行基准面适应性较差。在此基础上,探讨航行基准面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型沉箱出运压载水监测精度低、不连续、存在人身安全隐患的问题,基于智能液位计研发了大型沉箱水位监测系统,达到安全、不间断地监测沉箱水位的目的,也可为大型沉箱远距离安全拖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位监测站点的水位信息感知、采集、传输、集成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了能实时并准确地反映长江干线水位变化信息的水位监控系统,可全面准确地反映长江干线水位变化,为长江数字航道提供重要的水位基础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3.
随着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为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长江下游港口和航道的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迫在眉睫。南浏河段河道条件复杂,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现状条件下,要对长江中下游主航道进行经济合理的整治开发必须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保证。不受潮汐影响或是受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该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来计算取值,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方采用低潮位累计频率曲线90%来取值,南浏河段受径流、潮汐共同作用,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岛屿地区长期潮位资料缺乏,给工程设计水位确定带来一定困难的问题,利用浙江沿海16个潮位站一年的潮位资料,推算本海域各站特征潮位及设计水位,并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特征潮位与设计水位间关系进行研究,得到两者间规律性的成果,可为浙江沿海港口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等阶段估算工程设计水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晓云 《水运工程》2013,(3):140-143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地处感潮河段,如何计算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是航道建设技术论证的首要工作。通过初步论证分析,得到一些基本认识:对于南京以下河段,现行航道水深起算基面不能视同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不宜轻易调整航道水深起算基面、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宜统一采用海港方法计算并根据水文条件变化作必要调整、个别河段航道设计水深需大于12.5 m。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所在河段为潮汐河段,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乘潮进出.根据工程河段的潮汐特性,分析南通天生港至长江口采用一乘进出港和二乘进出港的乘潮历时、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乘潮水位,进而分析航行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原油船、散货船的乘潮保证率,据此论证一期工程确定的通航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整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枢纽下游河床遭受清水冲刷,河床下切、水位降落是普遍的规律,也是历来枢纽设计及航道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文中针对闽江水口枢纽坝下水位降落幅度及河床地质条件,采用1:100正态物理模型与遥控自航船模相结合的研究手段,提出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小,且坝下河床冲刷已基本稳定,可采取潜坝或明渠及溢流坝方案治理;若坝下水位降落幅度较大,且坝下河床冲刷仍在继续,单纯解决通航问题可采取船闸改造或船闸加中间渠道方案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发生的复杂变化,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沙市、汉口、大通等重要控制站点的枯水位进行分月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站枯水期发生中、强的变异;沙市站发生强、巨的变异,变异程度最强;汉口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强变异;大通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中变异;各站点10—11月均发生向下的变异,与2003年相比,2021年汛后宜昌、沙市、汉口站水位(流量)分别下降了0.76 m(6 000 m3s)、2.82 m(7 000 m3s)、1.66 m(1万m3s),大通站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对航运的潜在影响需加强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设计最高通航水位是船闸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船闸通过能力、建设工期和投资。针对株洲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值的问题,根据株洲枢纽处洪水暴涨暴落、峰值历时短的水文特点,进行枢纽设计挡水位和不同重现期洪水历时分析,对船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航道通航条件及不同特征水位时二线船闸工程投资情况进行论述,采用模型试验验证和测算投资比较的方法,得出"株洲二线船闸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宜采用10 a一遇洪水标准"的结论。该研究方法对山区、丘陵区枢纽扩建船闸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详细阐述了余水位潮汐差分改正原理,论证了应用该方法可以减少海道测量中水位站的布设数量。通过利用精确的潮汐模型描述天文潮变化,设立水位站监控余水位变化,相当于增大了水位站的监控范围,从而减少实际测量作业中水位站的布设数量。文章给出了多站余水位差分的内插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基本的多基站数学表达模型,对潮汐分析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潮波传播较为复杂的渤海湾东部海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单站水位改正精度仍可在10 cm以内,并且通过误差分析,说明了该方法还可继续提高改正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