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去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去年我国生产了2372万,销售了2349万辆,比上年增长7.3%和6.9%,速度没有前年快,但是仍然是全世界增长最大的市场和增长最快的市场。在各种车型中,乘用车产销分别是1992万和1970万,同比增长10.2%和9.9%。而商用车完成了380万和379万,同比下降5.7%和6.5%。中国去年商用车下降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2.
3.
4.
如果说,194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进而赢得新中国诞生的话,那么2007年就是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战略转折之年.真是无独有偶,从1947到2007时间整整60年,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刚刚一个花甲。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和谐发展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在制造安全、节能、环保汽车的同时,企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规范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把矛盾和冲突限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使之成为推动自身前进的动力。当全球社会关注如何从汽车的泛滥中解放出来时,我国汽车产业却蒸蒸日上,发展的速度令世界瞩目。世界汽车各大厂商先后进入,产销量爆发式增长。在落后发达国家半个世纪后,中国开始进入汽车社会。汽车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汽车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挂着铃铛的头羊(Bellsheep)”。轿车工业进入中国20多年来,带动效应十…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入世”以后,汽车工业有了长足进步,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开始向国内和国际市场并重发展,逐渐参与国际竞争。汽车商品的出口由单一的零部件出口,发展为整车批量出口。由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开始转向发达国家出口。由产品出口转向资本和技术出口。实现了整车出口大于进口、零部件出口创汇增长大于进口用汇增长的可喜转折。[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所能提供的工业产值、就业机会,使以GDP论英雄的地方政府无不为之心动。在利益的驱动下,汽车市场异常火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有123家,全国有27个省(市)生产汽车,有17个省(市)生产轿车,有23个省(市)已建成轿车生产线,不少地方政府都把汽车工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一投资就是几十亿,动不动就要建汽车城、汽车基地。同时围绕汽车产业扩张进行的扩产、兼并、重组、争夺在如今的中国大地接连上演。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园内2010第八届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隆重举办。本届论坛吸引了约300位汽车产业的政府官员、资深学者及企业高管参会,从不同视角剖析影响社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下的中国汽车品牌创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经济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国内汽车企业如何顺应这种趋势,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直接关系到我国汽车工业的兴衰成败。通过对我国汽车品牌创新的动因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我国汽车品牌创新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在全球化绿色浪潮下,如何为汽车提供绿色动力,从发动机开始做到绿色,从而做到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正>本次展览规模再次突破历史记录,展出内容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汽车设计等。2014年12月18—20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交通学会支持的EV CHINA新能源车展(第7届中国国际新能源与电动汽车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展出面积由2013年的1.7万m2增长到2.5万m2,本次展览规模再次突破记录,展出内容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充电设施、汽车设计等。郑州宇通、厦门金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国际环境,提出我们应实施融入策略,借助跨国投资和实施“研究开发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能力,以期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发展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于4月27日在京隆重召开。这是2006年以来第2次举办。 相似文献
17.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照此状况下去,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将达到240万人。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加快向实现零事故的和谐社会目标前进的速度,2010年7月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第4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以及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和代表 相似文献
18.
19.
20.
构筑上海汽车工业的国家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迈克·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强调必须构筑上海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以应对跨国汽车集团强有力的挑战,并给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构筑上海汽车工业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