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程军 《汽车技术》1991,(12):9-14
用数值优化的方法,对具有射线式特性的感载阀进行了分析计算,使实际制动力分配线(β线)与理想制动力分配线(I线)的方差和为最小,并满足了欧共体EEC/ECE制动法规对附着系数、制动压力与制动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舒红 《汽车运输》1999,25(11):32-35
双轴货车的轴间制动力分配直接影响整车制动性能的优劣,本文将ECE制动法规转换为制动力分配界限图,以此为基础,对装备感载比例阀的货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这种方法能使汽车在保持良好的制动稳定性能的条件下,获得满意的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4.
装有缓速器的汽车在制动时,其制动性不能用理想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曲线)来评价,但对I曲线稍作修改并结合传统的分析方法,仍可以对汽车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的关系式,得出关于路面附着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该方程解的情况来分析制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为了保证汽车制动时的稳定性,施加在后轮上的缓速器制动力不宜过大,并且通过适当调整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某匹配感载比例阀的车辆为例,以理想利用附着系数曲线为目标,以ECE制动法规为约束条件,利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车辆在空载、半载和满载状态下的制动性能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最优的感载比例阀静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6.
某微型客车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M1类车辆空、满载制动力分配系数的计算公式.以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实际应用的两段不同斜率制动力分配线之间面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保证满载状况时的制动效率不小于75%,优化设计了某微型客车变比值的制动力分配曲线.考虑制动器推出压耗,建立了各轴制动力与管路液压的转化公式,由优化后的变比值制动力分配线确定了液压比例阀的特性曲线.对制动力分配曲线优化前、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进行的对比计算表明,优化后的微型客车制动距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由汽车简化模型制动时的受力分析可推导出理想前后轮制动力之间的关系式,得出理想制动力分配曲线,结合实际制动力分配线来讨论确定前后轮制动力,再用附着系数的定义得到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根据ECE法规要求检验前后轮利用附着系数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轿车轴间制动力分配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利用附着系数界线式给出了ECE制动法规换为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界限图,对装比例阀的轿车同间制动力分配翁化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给出了一个轿车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9.
黄金鹏 《北京汽车》2012,(1):31-32,46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为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强度,ECE-R13对制动强度与道路附着系数关系提出了明确规定,汽车制动力分配系数选择应在此规定范围内。汽车前、后轴车轮分别抱死为汽车制动强度达到极限值的下临界值,将计算得到的抱死状态时的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函数图与规定图线相比较,就可以快速得到制动力分配比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某重型6x6越野汽车为依托,对气压制动系统及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对该车型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确定,得到整车制动力分配系数,计算得到该车型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校核了该车型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
郭福祥 《上海汽车》2010,(1):7-9,18
感载比例阀作为重要的后管路压力调节部件,它的动、静输出特性分析与计算相当重要,是整车制动性能理论计算的基础和难点。文章详细介绍了感载比例阀动、静特性的区别以及在制动系统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invention of automobiles, the need to know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of vehicles has been acknowledged. However, because there are numerous design variables as well as nonlinearities in the braking system,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accurately. In this paper, a computational program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braking performance numerically. This synthetic braking performance program accounts for pedal force, pedal travel and deceleration of braking parts, such as master cylinder, booster, valve, brake pad, rotor, and hose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ogram, a semi-empirical model of a brak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test data of pad compression, hose expansion an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pad and rotor. The accuracy of the estimation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it to the actual vehicle test results. The developed program is easy for the brake system engineers to manipulate and it can be us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vehicles by incorporating the graphical 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感载比例阀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研制了液压感载比例阀性能试验台,介绍了该试验台及其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测试精度高、性能稳定、装卸被测试件快速准确、测试时间短、测试结果可视化程度高、历史数据查询方便,可为液压感载比例阀的研制和在线检测提供可靠的测试依据和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制动工况力学模型,绘制了道路清障车拖带车辆行驶时的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I,分析了被牵引车结构参数的改变对制动过程的影响,并建议对这种轴荷变化的道路清障车应安装感载阀,以提高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厂生产的633X微型车制动侧滑稳定性问题,从整车与制动器的匹配上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整车质心纵向分配极不合理,同步附着系数偏小,制动临界减速度低,制动效能不高,而前后制动器给出的制动力分配比又不能满足整车高制动力分配比的要求,从而导致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出现严重的侧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汽车的制动性能关系剑汽车安全行驶性能。ABS防抱死系统的应用是汽车安全性方面最重要的技术进展。通过对装备ABS汽车与普通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比较分析发现,在湿滑的道路上突然制动,ABS系统可以使驾驶员能够保持车辆行驶平稳,在较短的距离内将汽车刹住。但在不湿滑的路面上,缩短刹车距离的范同值比较小。而在冰雪路面上行驶的车辆,没有装备ABS的汽车在湿路面或冻路面上制动时,制动距离会过长且不能猛烈转向。而装备ABS系统的汽车也是如此,因为尽管ABS能提供附加的制动控制和转向控制,但它不能解决这样一个客观的物理事实:那就是在较滑的路面上,可利用的牵引力很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无法上制动检验台检验的车辆及经台架检验后对其制动性能有质疑的车辆,用非接触式速度计检验制动距离,或者用便携式制动性能测试仪检验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和制动协调时间来判定制动性能。本文对这两种检验方法、步骤做了详细介绍,并对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8.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芳  林逸  何洪文  陈陆华 《汽车工程》2007,29(12):1059-1062,1073
以"在满足车辆制动性能要求、保证车辆制动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收再生制动能量"为原则,对电动汽车再生制动力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算法进行研究,得到车辆制动时制动力的控制算法,最后以某电动车辆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制动力分配算法对车辆再生制动和机械制动的分配规律的制定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德林 《汽车工程》1993,15(2):79-84
本文研究了制动衬片摩擦性能——热衰退性能、速度和压力相关性对轻型货车鼓式制动器前后制动力之比的影响及其规律。研究表明,前后制动力之比不足一固定值,而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的一个区,从而影响同步附着系数,导致前后轮抱死区的变动;研究表明,摩擦特性受热不稳定而出现的逆衰退和过恢复是影响β的主要原因。本文还讨论了前后制动力之比β的简易计算法与台试实测结果间的差异,提出由制动器台架试验确定β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