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钢桁梁受损节点加固后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受损节点加固后力学性能分析的方法和结果。首先按照规范验算撕破强度,然后根据实桥荷载试验结果,建立并修正ANSYS三维实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在各种机车类型,尤其是D型机车作用下的节点板受力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根据各种工况下的分析结果,制定该桥当前通行条件。  相似文献   

2.
广州从化大桥工程主桥为单跨136m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空间拱梁组合体系桥,属于非常规结构,吊杆与拱肋、吊杆与主梁的节点锚固设计是整个设计方案的关键控制点之一.为了得到合理的吊杆锚固设计方案,保证结构受力安全,给出了针对从化大桥的各种可能的节点连接方案,并对其优缺点逐一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给出了该桥采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刘维华  安蕊梅 《中外公路》2011,31(3):114-118
2007年8月1日,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跨越密西西比河的I-35W桥突然破坏.根据该桥的原始设计图、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局提供的调查资料及桥梁上部结构的设计荷载,ACII高级结构工程师S.Hao对桥梁进行了分析,笔者主要介绍他的分析方法和结果.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是:1)节点板设计厚度和上弦杆边壁厚度与利用平面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4.
以跨径336 m的下承式系杆拱桥为背景,对大跨钢系杆拱桥的拱脚节点局部受力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针对拱脚局部受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四种构造优化方案并分别进行计算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拱脚节点构造方式、钢板厚度、开洞位置、支座布置等进行优化。对日后类似的结构设计,尤其是拱肋和系梁腹板倾斜、腹板间距较大的系杆拱桥拱脚节点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特殊节点模型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刚性悬索加劲钢桁梁桥刚性悬索与桁梁上弦杆的连接处特殊节点的力学行为,结合东莞市东江大桥,采用1∶2的几何缩尺比例,对其特殊节点S25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并进行了详细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节点区域最大应力在材料的设计容许应力范围内,从而验证了节点设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试验结果对东莞市东江大桥的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工程节点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螺栓脱落是钢桁梁桥的常见病害类型,为分析螺栓脱落病害对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以某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使用 ANSYS 软件建立钢桁梁桥节点部位的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螺栓脱落病害工况下节点部位的转动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当螺栓从第1排开始依次向内脱落时,节点的转动刚度会明显下降,且节点转动刚度的下降趋势随着螺栓脱落数量的增加而变缓。  相似文献   

7.
作为杭新景高速公路千岛湖支线上的节点工程,根据桥址处建桥自然条件和特点及位于著名风景区的地理位置要求,金竹牌特大桥采用主跨252 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基础采用分离式扩大基础.介绍了该桥的桥型方案构思、主桥的总体设计及结构构造、结构静力分析和稳定分析,探讨此类桥型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密切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鞍山三塔悬索桥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马鞍山三塔悬索桥的工程设计为背景,根据大桥结构的重要性确定了桥梁在两种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设防标准,并提出了相应的性能目标.根据桥址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报告所给定的地震动数据对大桥进行反应谱分析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该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特点,根据分析结果研究确定优化桥梁的抗震性能措施.经过计算分析比较得出,通过加设合理的液压阻尼装置可以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提高全桥结构的能力需求比,增强了该桥的抗震性能水平,有利于桥梁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某悬索桥为背景工程,建立了该桥对应的ANSYS全桥有限元模型,并以标准疲劳车分别对各车道进行了加载,找出了应力幅最大的主梁桁架杆件节点作为关键节点。根据该悬索桥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主梁关键节点的应力历程曲线,利用雨流计数法处理得到了该桥的疲劳应力谱。结合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对该悬索桥关键节点疲劳寿命做出了简单预测,并根据交通量增长率变化情况,预测了该悬索桥的远期交通量发展情况以及加劲梁的远期疲劳寿命。研究表明,公路桥梁交通量的变化情况对主梁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可忽略;山区公路桥梁与城市公路桥梁的交通量变化趋势差别较大,且山区桥梁通行车辆中重车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贵州坝陵河大桥为主跨1088 m的单跨简支钢桁加劲梁悬索桥,钢桁加劲梁的主横桁架与主桁架上弦杆之间采用焊接整体节点连接.为研究该焊接整体节点的疲劳性能,进行了足尺模型疲劳试验.根据该桥设计交通量,采用BS 5400规范中的标准疲劳车,按损伤等效原则,并考虑多车效应及缩尺比例,推算了试验疲劳荷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00万次的循环加载后,节点模型未出现任何疲劳裂纹,应力状态稳定,结构疲劳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该焊接整体节点形式对我国今后大跨钢桁梁桥类似节点的设计和研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