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过渡空间作为一体化的连通方式,能够使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周边物业空间有机衔接。针对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地下过渡空间的定义、适用范围、工程特征;从使用功能、空间形态、竖向标高、消防设计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的策略。以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淀山湖大道站南北两侧的万达、东渡地下过渡空间为例,进行建筑设计特色分析,为新时期轨道站点周边地下过渡空间建筑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轨道施工特点及其周边区域综合状况,介绍了轨道交通施工站点交通组织的主要方法与步骤,并以兰州轨道一号线东方红广场站为例,结合该站点周边用地及区域交通分析提出了两个交通组织方案,并应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3.
受城市中心区用地限制,近年来各大学因自身发展需要纷纷在城市郊区兴建校区。然而,现有城市郊区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空间尺度过大、人车冲突隐患严重、校园缺乏活力等问题。慢行是大学校园内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慢行系统的改善规划设计成为提升校园活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厦门、上海、昆明和天津等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对比国内外高校的校园规划实例,研究校园慢行规划的特殊性。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为例,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查方法对慢行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安全、便捷、舒适、活力的规划目标;将慢行交通设施与公共空间改造相结合,提出步行和自行车改善策略和方案,并对重点片区进行改善设计。  相似文献   

4.
轨道交通地下换乘站大多属于交叉异形深基坑,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效应,应力应变状态非常复杂。结合成都某轨道交通换乘站分期实施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对交叉异形深基坑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先期施工的结构在后期基坑施工过程中的位移、变形和结构主应力的变化规律,评估后期基坑开挖对既有结构的影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南昌地铁1、3号线中山路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详细分析了1号线采用岛式、侧式及同向侧式站台等方案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和比选,决定采用1号线为地下二层侧式站台、3号线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的岛一侧“十”字两点换乘方案。同时,对如何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为营造系统而有序的商业氛围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共自行车在大中型城市蓬勃发展,同时也暴露出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配置数量不合理等问题。为使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循环运行效率提高,租赁点停车桩和车辆初始数量的安排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交通调查对现有租赁点的高峰小时借还车数进行统计,建立租赁点车辆优化配置双层规划模型,求解各租赁点最佳公共自行车数目和停车桩数目。并以成都市凯德广场片区作为实例进行分析,最终优化了1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的停车桩和车辆的配置规模。  相似文献   

7.
城市点状地下空间是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因素,南宁地铁建设为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机遇。文章以南宁市朝阳路区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例,根据项目建设施工计划、所在区域现状交通运行基本特征,现有地铁一号线火车站站点、朝阳广场站的施工进度,研究项目施工期间对区域交通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其影响的程度;分析项目区域路段和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交通设施容量等约束条件,并提出交通疏解的具体方案,以确保周边单位和商业区域进出交通的顺畅,把施工的交通影响尽量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中,需要对重点枢纽或片区近期所需的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数量开展研究并决策线路是否纳入近期建设,为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的合理承载力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全国已运营的客流量排名靠前的换乘枢纽车站以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而采取限流措施的非换乘车站的实际客流数据,给出各类车站实际运营的承载能力,分析乘客进站各个步骤的理论通行能力以及限制车站客流承载力的瓶颈点。据此提出非换乘站和换乘车站合理的客流承载力的建议值,并提出提升车站客流承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不久的将来,在最终建设完成的上海后世博园区,行人甚至不需要到地面,就可以从A片区直达几公里外的C片区,沿途将经过地下商城、地下文化娱乐等设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城市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我国各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因此我国许多大城市需要建立“以常规公交为主体,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完城市都在积极地准备建设轨道交通线网,而建设轨道交通的前提是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网规划可分为背景研究、轨道网布局规划、轨道网实施规划和轨道网控制性规划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市分割、城市交通服务不足、占地面积大等问题,在总结4种常见的高速公路改造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提取影响改造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沿线片区用地、交通组成、等级和功能、周边路网),对深圳市几条典型高速公路的改造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交通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区域转经道的交通属性和社会属性,并结合转经道人流特征和附属设施需求,对交通衔接设施布局、个体服务设施布局、人流疏导设施布局进行研究。在交通衔接设施布局研究中对公交换乘站进行重点布设,在个体服务定位中优先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同时在人流疏导设施布局中力求实现安检点和警务点实施步行道内外人流监测联动,进而形成完整的附属设施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数字     
<正>9月22日"世界无车日",由北京市交通委举办的"畅通步行自行车系统,倡导绿色出行"主题宣传活动指出,未来几年,北京将综合施策,畅通步道和自行车道系统。今年年内,北京将完成《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简称《规划》)编制工作,以及二环路、三里河、南锣鼓巷、什刹海、奥体中心等"一环八区"步行和自行车系统整治改造工程;公租自行车将达到5万辆规模。到2020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例将从目前的12%上升至18%。  相似文献   

14.
地下洞室常采用新奥法或矿山法施工,掌子面爆破产生的污染物影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同时也制约着洞室的开挖进度。文章依托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提出了"三结合"、"分期设计"的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通风系统规划和设计理念,构建了三维非稳态湍流场模型,研究了复杂地下洞室群开挖期通风散烟特点和规律,提前规划并实施了与各主要洞室贯通的专用排风洞,形成了一套高效节能的"进+排"通风系统,使用变频风机在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实现机械通风的最优效果。数值计算和现场污染物浓度测试结果表明:白鹤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期气流组织顺畅,专用排风竖井区域空气流速远大于洞室周边区域,污染物逸散路径为掌子面—排风竖井—专用排风平洞;通风15 min后,爆破产生的污染物即可全部排出洞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怎样有效解决地下工程渗漏水是防水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结合上海文化中心艺术广场工程地下结构防水维修技术,详细介绍了地下深基坑结构在不同筏板标高处渗水的原因、治理方法和关键部位的防水节点处理,多角度制订系统方案,确保后期治理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刘陟  施路  肖博严 《综合运输》2023,(3):175-181
双循环格局的战略变化赋予现代物流业新的使命,以铁路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宏观背景的角度明确绵阳国际多式联运物流园区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城市产业发展需求预测项目货运量,确定其构建多式联运功能、产业物流功能和商贸物流功能三大功能板块为核心功能业态体系。结合规划范围内皂角铺铁路货场的布置方案、用地条件、周边限制因素,规划以综合物流产业为核心、以产城融合为理念,形成“一心、四轴、六片区“的功能布局结构。最后提出打破思维陷阱、回归行业本质、完善商业方案、优化资金计划四方面的运营计划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瓶颈识别与优化问题。首先,分换乘方向确定了基于乘客换乘需求的换乘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建立了用于评价换乘站换乘服务水平的综合评价模型;其次,采用Anylogic仿真动态模拟乘客在车站的换乘过程,根据仿真结果及综合评价模型分析了换乘站的换乘服务水平,识别换乘站的能力瓶颈;最后,以犀浦站为例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到犀浦站的能力瓶颈是检票闸机、铁路售票机及铁路实名制验票机。仿真结果表明,该能力瓶颈识别方法对换乘站设备布局及流线组织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顾民  潘亮 《综合运输》2021,(2):59-65
本文对高铁客运枢纽区域内步行交通的影响范围和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在站城融合理念下,步行交通是高铁客运枢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利用开源数据,对比我国京沪高铁沿线与日本东海道新干线,以及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东京站、名古屋站,分析枢纽步行交通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站城融合背景下枢纽步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重点和指标体系,为高铁客运枢纽实现站城融合、建立完善的步行交通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快速城市化致使城市交通量急剧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受社会经济等条件限制,已建的成城区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改扩工程,交通系统的深化急需跟上城市更新的步伐[1]。本文以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电子地图,对该片区周边四条主要交通性道路高峰时段拥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为时一个月的监测,了解到在拥堵高峰时段四条交通性道路规模所能承载的交通量远远低于实际承载的交通通行量。结合实地调研,运用交通微循环理论,提出构建一个合理的交通微循环道路网络方案,即开放片区内部路网增强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增强四条主干道之间的联系实现交通分流。  相似文献   

20.
为尽可能提高城市轨道网络中各线路方向列车在换乘站的衔接效率,缩短旅客换乘等待时间,提出了早班列车组的概念,分析了早班车时段换乘客流的时变特性,构建了以最小化乘客换乘等待时间为目标的整数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设计了初始解的生成算法,并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含有6个列车运行方向,3个换乘站的小型城轨网络,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