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路路段的安全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目前公路路段安全评价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通用性不高的问题,本文将雷达图法应用于高速公路路段安全评价过程中,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熵理论和雷达图法有机结合,阐述了运用雷达图法进行公路路段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思路,为公路路段安全评价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律,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结构模式.采用专家评议法确定了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对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9个单因素和整体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确定了安全等级标准.可在了解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各个单因素的安全状况的同时,掌握系统整体安全状况,既可减少隧道施工事故,又可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定科学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分为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用电、施工通风、出碴与洞内运输、支护衬砌等6个主要子系统.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公路隧道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中的子系统各个危险因素的危险等级,并采用安全检查表(SCL)对公路隧道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综合评价,建立了安全评价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PHA-LEC-SCL法确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评价的目的,分析了影响公路项目平面交叉口工程安全的因素,并以广西来马高速马山南互通出口与G210公路平交口项目为工程实例,从平纵线形、视距、交叉口间距、交通工程、施工方案等方面对公路项目平交式工程进行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5.
我国双车道公路(二、三、四级公路)尤其是山区公路中运行速度模拟和事故率模型研究尚属空白.将首次提出我国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一致性预测模型,同时介绍TRB最新事故率研究模型,为制定我国双车道公路安全评价标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将安全理念融入工程各阶段,为道路安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隧道管理者角度出发,以长大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筛选出能够反映长大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情况的评价指标,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长大公路隧道的安全评价体系。在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开发相应的长大公路隧道运营综合评价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互通式立体交叉为例,介绍了公路项目施工期间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力求可以补充完善《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并为公路项目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公路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背景,并通过分析安全性评价在柳州经合山至南宁高速公路工程、大塘至浦北高速公路工程、广西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强调安全性评价在公路设计阶段对保障和提高公路的行车安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设计要素,对在公路建设项目设计中跨线桥的桥梁墩台及上部结构对视距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应用实例,对公路交通安全视距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以此来认识安全视距计算和分析对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山区公路运营期交通安全性,对山区公路安全隐患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控体系总体架构。在此基础上分析山区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内容、评价指标,并提出山区公路交通安全隐患分级管控措施,以期为山区公路运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部交通科技》2012,(11):1-4,15
《山区公路营运客车安全技术研究》项目基于山区公路营运客车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营运客车发生相关交通事故的规律、客运企业安全评价体系、客车驾驶员行为特性、营运客车安全通行适应性、营运客车GPS监管体系的应用技术以及相关营运客车在山区公路安全运行的相关保障措施等。本篇介绍了该项目研究的现状与内容,总结了项目研究获得的成果与创新点。  相似文献   

12.
驾驶员前方视野直接影响其对危险状况的预判和处理,侧壁属于驾驶员驾车经过公路隧道时前方视野感知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行车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分光辐射式亮度计对不同侧壁材料的照明参数进行测定。然后结合自主研发的公路隧道照明环境模拟和效果评价装置开展试验。通过室内模拟具有相同亮度指标的公路隧道照明环境,以反应时间评价视野感知域内三种侧壁涂料对驾驶者视觉功效的影响,从而探索公路隧道照明安全节能的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蓄光反光涂料的公路隧道侧壁可显著提高照明环境亮度;在同种LED灯照明条件下,使用反射率较高且反射光光谱中黄绿光成分较多的侧壁涂料有助于提高驾驶者的视觉功效,从而有利于公路隧道的行车安全和照明节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模糊理论中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公路涵洞安全质量体系.首先确定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计算各层因素权重和隶属度,得出单因素评判矩阵,进行公路涵洞安全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4.
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不仅是公路设计部门,也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重点考虑的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性化设计、科学化管养。其中,护栏作为最常用的路侧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经济可靠、防护性能好的优点得到广泛运用并在规范中不断完善。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护栏设计现状与近年安全事故数据,分析当今护栏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探究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并介绍相关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今年1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品质工程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强调以深入推进公路水运品质工程创建工作,引领和带动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调查分析广西干线公路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采用定性、半定量的方法,对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典型灾种的易发性开展分段评价,为做好典型地质灾害防治决策、保障公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需要提高公路协调性,因此需要对现有公路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先对省道101龙泉山脉段山区公路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初步设计三种选线方案,利用层次分析方法选择一种最优方案;再基于Google Earth软件导出的等高线图对最优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纬地CAD进行平纵横设计;最后基于运行速度进行路线的协调性评价,影响山区公路协调性调整的主要因素有横断面超高值、变坡点位置、纵坡坡度,在对山区公路协调性调整过程中发现有横断面超高值、纵坡坡度、变坡点位置对山区公路协调性调整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小的规律。与《公路项目安全评价指南》标准相比较,该路线协调性向良好,说明该设计路线是符合要求的。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路基处治效果,对路基处治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关键技术,包括安全状况评价、施工准备、合理拼接新旧路基、土工格栅铺设等,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路建设项目开展安全条件论证,判别、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公路安全的影响,对有害因素事先规避并对建设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从而对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公路安全、提升公路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公路建设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公路桥梁管理系统是基于桥梁结构工程、病害机理、检测技术、评定标准和数据采集技术,运用计算机所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价决策方法和管理学理论,实现对桥梁状况进行登记、评价分析和养护决策等功能的一套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健全了公路桥梁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水平,保障江西省公路的运行畅通和桥梁使用安全,同时促进江西省公路桥梁养护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