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作为一种增韧材料广泛运用于各类工业材料中,本文研究了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的压实特性,掺量分别为0.4%、0.6%和0.8%的木质素纤维被用来制备纤维增强水泥稳定碎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纤维的加入不会明显改变水泥稳定碎石的压实特性,同时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木质素纤维可以显著地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本研究表明纤维素的加入可以在不明显增加水泥稳定碎石压实功的条件下,显著地提升材料的强度,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0引言在以水泥稳定碎石为基层的沥青路面中,基层是主要的承重层。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若面层较薄且面层与基层间粘结不好时,易使基层材料产生疲劳破坏。此外,考虑到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性能远优于其抗拉性能,虽然车辆荷载的一次作用引起的基层底部拉应力较小,但在荷载反复作用下仍然会导致基层疲劳开裂,故有必要研究其抗拉疲劳性能。本文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应力水平、水泥剂量、4.75mm通过率、成型方式及抗弯拉强度等影响因素进  相似文献   

3.
公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公路规模化发展的初期,考虑到公路建设的经济成本等因素,造价较低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全国范围内公路路面基层中广泛运用.这种强度较高的基层材料不仅自身造价较低,还能够给予面层结构足够的支撑,使得面层结构可以采用相对较薄的形式,进一步节约了建造成本.然而,水泥稳定碎石类半刚性基层材料在服役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发生收缩裂缝,进一步导致面层结构中产生"反射裂缝".为提高材料的耐久性,本文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进行早期微裂化处理,在材料表面形成分散均匀的微裂缝,释放材料自身收缩产生的应力,进而减少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由于自身收缩而产生长和宽的裂缝.试验结果表明:微裂化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泥稳定碎石的干缩裂缝,并且微裂程度危40%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结合高等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的破坏现状,在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掺加SBR胶乳改性剂对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开裂性能进行改善,通过试验研究其抗开裂性能,使之减少或延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发生,充分发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用性能的优势,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遵秦高速公路隧道花岗岩弃渣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其在基层应用的可行性等问题,分析了隧道花岗岩弃渣碎石的级配组成、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物理性能,并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隧道花岗岩弃渣水泥稳定基层(以下简称“水泥稳定弃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通过测试强度、回弹模量、抗冻性能以及干、温缩特性等路用性能,并与水泥稳定片麻岩、石灰岩进行对比,优化水泥稳定弃渣的各项配合比。结果表明:隧道花岗岩弃渣碎石的级配良好,水泥稳定弃渣的劈裂强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0.45 MPa和5.13 Ma,集料种类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28 d试件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为97%~98%,具有良好的抗冻性:隧道花岗岩弃渣的温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片麻岩、石灰岩;当水泥稳定弃渣最佳水泥用量为4%、最大干密度为2.334 g/cm3、最佳含水量为4.8%时,满足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特别是容易产生收缩开裂,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莫若明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1,17(4):120-122,126
本文采用掺加纤维的方式提升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水损害性能,并研究了纤维掺量对于抗水损害性能提升的影响,纤维的掺入量为水泥质量的0.3%、0.6%和0.9%.试验结果表明:纤维不仅可以提升提升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损害性能,还对水泥稳定碎石的抗压强度有正面提升作用,并且掺量为0.6%时,对抗损害性能提升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是目前公路改造工程中常用的基层施工技术,依托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红桥(阿塞拜疆边境)公路段第1段KM0+000—KM4+000与第3段KM10+500—KM17+100改造工程实例,介绍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和施工要点,并总结相应应用效果,认为该技术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极易产生开裂,且缺乏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通过振动搅拌,能增强水泥稳定碎石的均匀性,并能大幅度减少施工耗用的实际水泥剂量,有效增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备的抗裂性。文章介绍了振动搅拌技术研发历程及原理,浅析了振动搅拌技术的优势,探讨了振动搅拌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比《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中骨架密实级配(GF)和多级嵌挤骨架密实级配(MG)水泥稳定碎石之间的组成与性能差异,并深入研究MG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的性能,通过室内振动击实试验、力学强度试验和CBR颗粒流模拟技术对两种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组成结构及路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GF级配矿料相比,MG级配矿料的CBR值提高了8%~15%;与GF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相比,MG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平均提高了1.4%,且易于压实,28d抗压强度提高了6%~12%、极限抗压强度提高了8%~20%,劈裂强度提高了8%~15%左右;实体工程应用结果表明,MG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有更好的抗裂性能。因此,MG级配水泥稳定碎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能够提高道路结构的承载力,促进道路各方面性能提升。基于此,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优势和特点,阐述在道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水泥稳定碎石的开裂原理出发,对掺入了活性粉末的水泥稳定碎石的间接抗拉强度以及收缩性能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工程验证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YJ高速公路工程实例,对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试铺路段试验等方法,对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的拌合、摊铺、碾压作业等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得出其最优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该工程采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平整度、强度等方面均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宋磊 《山东交通科技》2013,(1):28-29,32
对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性能的主要因素诸如水泥、含水量、组成材料的矿物成分、施工不合理、养生不及时、路基沉降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控制原材料品质、优化施工工艺和加强养护管理等角度提出了水稳基层抗裂性能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泥稳定碎石是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原材料,相较于其他原材料,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具有高强度的水稳性,施工单位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鉴于此,探讨水泥稳定碎石的作用原理,结合南京市苏源大道工程实例,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级配的好坏对道路基层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为了研究0~19mm粒径范围内集料的最优级配,采用逐级填充法和泰波n法分别对粗集料和细集料进行级配设计,得到粗集料和细集料的最优级配。再将优化后的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级配按比例混合,掺加5%的水泥后进行击实试验和7d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0~19mm粒径范围集料的最优级配。结果表明,当19、16、13.2、9.5、4.75mm集料的筛分通过率依次为100%、89.9%、100%、77.5%、50%时,0~19mm粒径范围内集料最密实。当集料粒径尺寸越小,粒径越小集料在4.75~19mm集料的占比就越大。当n取0.5时,35%细集料和45%细集料的级配在规范的限值之内:当19、16、13.2、9.5、4.75、2.36、0.6、0.3、0.15、0.075mm集料的筛孔通过率分别为100%、91.9%、84.5%、70.3%、40.0%、28.2%、19.9%、14.2%、10%、7%、5%时,水稳碎石基层材料的抗压强度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考虑季冻区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性能的影响因素,文章以Ansys软件的Work-bench和ncode模块为分析工具,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对两种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标准中梁进行冻融循环和疲劳试验模拟,通过瞬态热应力分析得出了荷载应力比和集料级配对水泥稳定碎石冻融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 表明:冻融会降低水泥稳定碎石的疲劳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祥周至龙邦二级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为例,介绍采用旧路油面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再生利用的大修施工方案,从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沥青碎石再生料下面层(AM-16)、沥青碎石封油层、水泥稳定碎石再生基层等方面阐述了路面各结构层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9.
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层施工使得基层由设计中的整体受力变为两薄层受力,层间接触的存在降低了基层的路用性能,从而降低了整个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文章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对两种不同工况下(分层施工和全厚式施工)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进行路表弯沉、面层底面和基层底面的最大主应力、土基顶部最小主应变及面层底面最大剪应力等指标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不同工况的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路面的荷载响应。  相似文献   

20.
磷石膏综合处置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目前将磷石膏应用于公路工程是磷石膏固废消解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但仍存在利用效率低,长期性能难以评价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磷石膏替代全部集料的全掺水泥磷石膏路面基层方案,首先通过室内对比试验确定了混合料拌和时间、成型方法、养生条件和压实度标准等参数,系统提出了水泥磷石膏路面基层材料的组成设计方法;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进行配合比试验,提出了水泥磷石膏基层材料推荐配合比(92%磷石膏+8%水泥+0.4%添加剂);通过浸水、冻融循环和干缩试验,对全掺磷石膏基层的水稳定性和收缩特性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全掺磷石膏基层足尺路面铺筑试验,验证了材料组成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