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枢纽式互通立交在高速公路网中起着重要的节点作用,能够进行连续、快速的交通转换。枢纽式互通立交的改造施工要涉及一条或多条匝道,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对局部甚至区域路网的通行效率有着重大影响。文章以G65包茂高速公路同古枢纽互通为对象,对复杂枢纽互通改造施工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广西南宁市竹溪大道民族大道立交工程的特点,提出了总体设计思路。运用互通立交与周边建筑、环境关系的理论,分析了互通立交设计方案的优劣,并对城市互通立交设计方案与综合交通环境和人文景观环境的关系提出见解和意见。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容量大且快速便捷的特点成为各个城市与区域经济圈互通的首要选择。对比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形式,介绍单轨交通的发展现状、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及优势,重点结合已开通运行的单轨交通工程和已有资料提出目前单轨交通的研究重点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单轨交通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交通工程设计行业单位相互竞争加剧,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快,加之交通建设市场将面临瓶颈约束,对于设计单位更是雪上加霜。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交通建设发展需求,以及社会发展与交通建设的矛盾,得出现阶段的交通发展不是结尾,而是开篇,更需要转型。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将是目标区域范围的朝发夕至、多维层次网络和综合立体智能交通等理念,分析了当前设计行业单位之间竞争思路和所采取的策略以及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交通运输规划及设计行业机构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南京至马鞍山高速公路江苏段扩建工程,对高密集互通群立交路段分离式断面标准进行论证,从分析老路现状的拓宽改造条件入手,综合考虑高密互通群路段的断面方案,高密集互通群立交改造方案,高密集互通群立交交通适应性等方面因素,得出了功能清晰、服务水平高、交通运行均衡性良好、工程经济合理的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交通与旅游的演进及融合历程,提出交通与旅游融合的三个阶段。在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及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第三阶段的背景下,提出了以完善游客出行链为重点,构建"两网两体系"的旅游交通规划研究框架,并在呼伦贝尔-阿尔山综合交通规划中进行了应用。文章最后从规划理念、规划思路、规划方法、规划重点、规划内容等五个方面对新阶段的旅游交通规划应对进行了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连市"西拓北进"战略的实施,华南广场附近区域愈发繁荣,其中山东路与中华西路环形交叉口作为此区域的交通咽喉要道,已成为市区北部交通的一大瓶颈,大量车流集中于此拥堵不堪,附近居民及途径此区域的车辆通行极为不便;经实地勘查与研究发现可通过结构改造、信号优化配置等措施合理控制和管理人车流量,实现此区域交通畅通运行,彻底解决华南广场交叉路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从而改善附近整个区域的交通条件,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依托广西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僚田至鹿寨北互通段)路面改造工程,基于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特性,以不中断高速公路交通流为最基本原则,对该路段的主线路面施工、互通及服务区改造等作业区进行交通组织设计。设计结果表明,合理的施工作业区长度、有效的交通标志和施工区安全设施布设对降低作业区段交通冲突、维持高速公路交通流的稳定性、保证作业区段施工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在运营高速公路上新建枢纽互通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展开研究,以高速公路改扩建及养护技术为基础,依托南宁市周边某高速公路新建枢纽互通项目,论述了传统的“半幅封闭半幅通车”交通组织设计方式的缺点,提出了“部分封闭”式设计新方案,并对两种不同设计方案进行工程应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部分封闭”式交通组织设计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减少通行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输》2009,(12):87-87
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区域交通发展协作会议日前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对华东六省一市建立区域交通发展协作机制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华东六省一市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好,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区域合作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交通运输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先行。六省一市加强交通合作,实现互通互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大中型城市老城区中央商务区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该类区域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该类区域的交通特征及问题,提出了该类区域交通改善的总体工作思路,最后以抚顺市中央商务区(南站)为例,制定了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呈现区域的互补性与协同性。由经济派生的交通问题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长江三角洲地区由15个城市组成,地跨两省一市,经济发达,互动性强,区域内交通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因此,构筑协调的区域都市圈交通成为交通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区域经济的思想以高度流动性、高度集约化、高度垄断性和高度渗透性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既加速了城市功能的国际化进程,使城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增强,又推动国家之…  相似文献   

13.
G42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至巴东段建成通车后,神农架旅游交通量迅速增长,尤其是"十一、五一"等黄金周,旅游人数出现井喷,交通成为神农架旅游品质最关键的要素。如何应对交通总量快速增长,如何服务好各类游客的交通需求,如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实施交通调控措施,是交通部门亟需作出研判的课题。基于此,笔者突破省域、市域间行政区划的限制,借鉴国内外类似旅游区交通问题的启示,通过全面分析神农架旅游发展态势和趋势,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为"十三五"期湖北区域交通及神农架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徐家汇功能定位为出发点,通过对交通现状的分析,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预测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区域交通及客流的流量、走向的变化趋势;结合徐汇区的区域交通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首次提出将缆索吊装系统用于斜拉桥上构施工的思路首创将缆索吊装、自动连续顶推、超高支架现浇三项施工工艺同时用于同一座桥梁施工中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世界首座非对称混合式叠合梁斜拉桥——惠罗高速公路红水河特大桥顺利完工,把广西、贵州高速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高速通道,从而打破"物流瓶颈"和"交通瓶颈",实现黔桂两省(自治区)的优势互补,不仅从交通上解决了中国西南走向北部湾、珠三角地区的通道问题,而且为沿线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对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推进西部开发和  相似文献   

16.
7月8日,苏、浙、沪、鲁等十一省(市、区)交通运管部门负责人齐聚杭州,共同签署《省际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建协议》,此次跨省际协作旨在促进全国各区域物流信息互通、互联、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建设并逐步消除信息技术标准差异、信息平台功能不足、区域信息孤岛化等障碍。  相似文献   

17.
基于节点重要度与交通区位的公路运输枢纽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社会经济、公路运量及交通区位三方面出发,基于节点重要度与交通区位综合分析,建立了运输枢纽节点重要度与交通区位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各指标在比较时具有一定模糊性,因此文章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引入重要度综合指数,对区域内各运输枢纽节点的重要度综合指数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山东省区域公路运输枢纽布局重要度综合指数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公路运输枢纽总体布局研究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互通立交的设计水平,以徐明高速公路大许枢纽互通立交为实例,通过对互通立交的交通量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详细介绍枢纽互通立交设计选型、方案比选的思路及方法,以期为同类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五年三次大地震,令人心悸。2008汶川,2010年玉树,今年雅安,天灾浩劫,考验着民族的坚韧性。事实上,除了地震带来的毁灭性灾难之外,肆虐的洪水、台风,冰冻雨雪灾害等突发事件,同样考验着社会的危机应对能力。多次灾害似乎也验证了同一个事实:交通、电力、通信既是灾害的直接受害者,也是灾害救助的必需者。换句话说,交通应急处置成为了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如今国家救灾体系的响应速度和动员强度已今非昔比,但在大灾  相似文献   

20.
建立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管理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区域交通管理体制现状及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对于建立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组织模式与协调合作机制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区域综合交通协调合作的目标,从两个阶段、三个层次分析了建立武汉城市圈交通合作管理组织机构的方法,并研究提出了建立区域交通协调合作机制的方法,对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管理与协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