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受之 《汽车杂志》2007,(12):104-106,108
最近编辑部要我写写我心目中觉得设计得最好的2007年十部汽车,没有给我设定一个界限,这篇文章自然是可以发挥自己的看法的,不过也有点汗颜:因为车实在太多!总有点千言万语。不知道从哪里说起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提到汽车市场的发展,首先应该抓住几点影响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么三个方面:一个是供求关系。一个是消费环境,再一个就是价格的变化。另外我还想特别提一点的就是汽车生产厂商要重视二手车市场。  相似文献   

3.
《车时代》2010,(3):16-16
车时代的编辑们:你们好!我非常喜欢贵刊的版式编排风格,以及栏目设计,也确实从中了解到很多汽车相关知识。但是,我觉得似乎还缺少些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4.
野路子     
《汽车知识》2011,(2):93-93
这是中国车,却起了个让人误以为海外血统的名字,车身造型特立独行更让人觉得它是野路子。英伦,我不知道其它车友听到这个名字什么感觉,反正我第一反应不是MINI就是捷豹,因为这是一个国度的名称,甚至带有一些地域文化色彩,用在汽车领域,一定会让人错认为是某个英国品牌,然而,它却是一个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汽车杂志》2014,(9):300-301
各位编辑:你们好!我是来自长春的一名汽水,关注《汽车杂志》有好几年了。每次阅读《汽车杂志》都是一种乐趣,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非常专业,内容丰富,尤其是每次看到Q&A栏目的编辑用大量文字及图片极有耐心地同答读者的提问时,我都会被这种敬业的执着所感动。编辑们似乎已经将编写杂志作为生活乐趣了。我个人鼻欢做一些思维发散性较强的事。汽车文化和造型设计是我比较热衷的兴趣爱好,上网、看杂志时我都会特别留意这些内容。去年贵刊有一个《话说汽车百年》的连载,把汽车文化和汽车设计结合起来说,我很喜欢。另外,我还看到作者跟不少爱画车的汽水互动.点评画车和汽车设计。我觉得这个形式非常好,可惜现在没有这个平台了。我平时也经常会构思一些设计,也很想跟有这方面兴趣的朋友切磋切磋。  相似文献   

6.
ck 《汽车之友》2020,(9):24-27
经历了100多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德国形成了自己的设计风格,但是相比于法国的浪漫,意大利的奔放,日本的功能主义,北欧的简约,却很难一句话概括德国汽车设计的精髓,不过我们却意外地发现,那些德国经典的汽车设计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我想这就是德国设计的特点吧。  相似文献   

7.
我不知道女孩子的减肥风由谁掀起的,但我知道,汽车的减肥风跟路特斯创始人柯林查普曼有着奠大的干系。路特斯?中国车友会觉得陌生。  相似文献   

8.
汽车设计,一个在中国提起来还带有略微的时髦气息词汇,一段我们用十几年走完了别人近一百年才走完的历史,一个影响你我生活细微的行当,一个我们中国人正在走向成熟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片花     
《汽车杂志》2013,(8):206-207
“我知道他们也在争夺位置,但是你不能就这么无视蓝旗。我跟他们谈过了,两个人似乎还不觉得自己做错了。”  相似文献   

10.
你问我答     
《汽车导购》2006,(2):14
乙醇汽油 《汽车导购》的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江苏省马上就要开始使用乙醇汽油了,但是我心里总觉得不是很放心,我刚刚购买了一辆福克斯2.0豪华型的轿车,主要就是要在江苏和周边的省市之间来回跑,如果我在江苏加了乙醇汽油之后,到了外地又找不到这种汽油,不知道这个时候普通的汽油能不能加,混加之后不知道会不会对车辆造成不利影响?还是要等到油箱内的油基本用光的时候再加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消除QQ异响     
2004年3月21日,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那天的春光比任何时候都要明媚,那时我觉得自己就是最帅、是潇洒、最年轻有为的青年才俊了。你问我为何会有这么荒唐的想法?呵呵,因为那天我正是步入了有车一族的行列了。你说,我还就不能有那么一点点自我陶醉吗?  相似文献   

12.
父辈的旗帜     
张乃超 《车时代》2014,(6):104-111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标题,是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该怎样表达我对这几位设计大师的敬意。他们在汽车设计的历史上书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他们中间有些人已经仙去,有些人依然活跃在汽车设计的舞台上。父辈的旗帜,说的就是“啥利·厄尔、卡罗尔·谢尔比、奥山清行、贾延良”四位汽车设计界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3.
王受之 《汽车生活》2008,(12):140-140
我教书的学校每个学期都有汽车公司投入的新车设计项目,汽车设计系一个班学生参加,汽车系的教授他们多半是在大汽车公司有好多年设计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一般人看汽车设计,对流行过的形式往往理解很粗略,因为我们汽车工业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汽车风格我们并没有亲自经历过,因此,约定俗成的术语也不足,我有时候和国内学生谈到汽车风格的时候,仅仅可以用英语表达,找不到比较准确的中文译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流行风格叫做flowshell,怎么翻译,很是困扰,流线?会和streamlining混淆,“流线外形”,好像不准确,因此不得已还是用原文了。  相似文献   

15.
潮爆     
《汽车生活》2009,(1):114-119
这一辑照片,你一看,便知道是80年代的啊!这么强烈的风格和瞩目的设计,也只会是80年代啊,还有别的可以替代吗?没有了吧!  相似文献   

16.
汽车设计有些时候突出流线型感,有些时候突出汽车造型圆润的感觉。有些时候突出棱角。所谓“楞线”风格,就是突出从车头到车尾硬朗的直线感,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那个风格的车不做作,很简练,车感很强。  相似文献   

17.
经常碰见一些人.晚上开车不关远光灯,晃得对面司机睁不开眼;还有的人,有事没事开着雾灯,也刺眼;还有人夜里把车停在车道上也不知道开个灯。我每次遇上了都觉得不舒服.但也不知道这汽车灯光怎么打才算是规范,我想咱们《车主之友》的编辑能不能给大家讲讲灯光的正确使用?谢谢!——甘肃读者范凯旋  相似文献   

18.
赵楠  奚旺 《汽车知识》2011,(10):34-39
在拿到试驾车以前,我都觉得第八代索纳塔是一辆设计很漂亮的汽车,至少它很符合我的审美标准。当把试驾车开回杂志社的一路上,我才发现它居然如此容易上手。  相似文献   

19.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汽车与安全》2010,(11):12-13
国人对我们汽车产业的期盼,或者说业内人士对我们设计的目标,就是我们要经过多长时间成为汽车强国。我个人认为经过10-15年还是可以实现我们汽车产业强国这个目标的,大家和我一样都知道2000年的时候,中国汽车总产量是200万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