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公山隧道进口段预加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健华 《公路》2002,(2):108-110
介绍了雷公山隧道进口浅埋软弱围岩段的预加固施工方案的选择,包括地表注浆预加固及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析、比较、确定白岩里隧道右线进口仰坡面塌方处理方案及实施过程;阐明该洞口由原小导管预注浆变为长管棚加固措施的必要性,及其不等厚变截面套拱对仰坡面的护拱作用。对长管棚的设计、施工进行详述。  相似文献   

3.
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在洞内施作大角度长管棚,在管棚保护下施作超前注浆和隧道环向导管注浆,通过注浆,形成管棚以上约4m厚的承载拱作为护拱,再配合其它工程措施,安全通过塌方地段。  相似文献   

4.
以峨眉至汉源高速公路某隧道为依托,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数值模型,对管棚预加固支护体系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管棚预加固支护体系对控制围岩变形有较好的效果,但不同的管棚长度和角度加固效果差别不大;管棚长度和角度越大,挠度越大,整个预加固支护体系及隧道支护结构体系安全性越低;结合经济性和安全性综合考虑,管棚加固长度宜控制在20 m左右,仰角约为2°。  相似文献   

5.
管棚法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青岭塌方的情况,简述管棚法处理隧道塌方的实施过程,包括:塌方体加固,长管棚支护,注浆管棚,做扇形支撑,二次衬砌等。  相似文献   

6.
针对Timah Tasoh输水隧道工程的Ⅳ级围岩洞口段(CH3+590~+633,CH4+315~+346),采用管棚、双排小导管对其进行预加固,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计算,通过隧道拱顶位移、地表沉降及围岩应力、塑性区等变化,分析对比管棚与小导管支护效果的差异,结合国内的隧道工程经验,选出适合Timah Tasoh隧道工程的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青岭隧道塌方的情况,简述管棚法处理隧道塌方的实施过程,包括:塌方体加固,长管棚支护,注浆管棚,做扇形支撑,二次衬砌等.  相似文献   

8.
介绍雷公山隧道左线进口软弱围岩段的施工方法,包括地表注浆预加固、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注浆支护以及初期支护开裂变形情况、处理措施和中壁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隧道下穿铁路站场时最佳预加固方案,基于数值模拟,分析了超前小导管与超前长管棚两种超前预加固措施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支护刚度的增加,地表沉降、拱顶沉降等不断减小。管棚支护刚度较大,注浆后能形成梁拱效应,有效改善围岩应力状态,控制围岩变形,可作为隧道下穿铁路轨道时超前支护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合隧道工程实例,对软弱围岩洞口地段加固、偏压处治、台阶式洞身掘进和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了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和锚喷支护技术是保证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梁巍  朱光仪 《公路》2002,(5):106-109
辽宁省丹东-本溪高速公路道扎子隧道从304国道路基下穿越,其中右线隧道进口段约40m为早期修建该国道时的弃渣,施工时采用坑滑钢管桩,坡面钢管注浆加固,超前长管棚,自钻式锚杆等综合处理措施后成功进洞。  相似文献   

12.
在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条件下,在洞内施作大角度长管棚,在管棚保护下施作超前注浆和隧道环向导管注浆,通过注浆,形成管棚以上约4m厚的承载拱作为护拱,再配合其它工程措施,安全通过塌方地段。  相似文献   

13.
旦架哨隧道4个洞口段地层均以坡积层及全~强风化地层为,变保证进洞顺利和施工安全,采用先支护后掘进的方法,即长管棚注浆加固松散堆积物后再开挖进洞,有效地抑制了地表下沉和滑坡,保证了旦架哨隧道的工期和洞口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高海拔浅埋特长公路隧道下穿高压电杆施工过程中电杆的安全稳定,通过对高海拔隧道围岩和注浆加固区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建立三维有限差分模型,模拟隧道下穿电杆施工全过程,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研究隧道周围管棚支护与上方地表注浆对近接电杆的稳定性加固效果。研究表明:隧道开挖对既有高压电杆基础的竖向沉降影响较大,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地表注浆、管棚加固可改善软弱岩体的整体性与强度;在隧道下穿高压电杆过程中,电杆沉降位移满足控制标准,预注浆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下穿既有铁路线公路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路基梁加固既有线段,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对下穿既有线松散、软弱围岩段隧道采用超前管棚辅以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管棚起棚架作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施工监测和跟踪观测结果表明该下穿既有线段隧道施工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某一在建软弱围岩隧道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软弱围岩隧道的管棚注浆超前支护。通过建立模型对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在隧道围岩加固中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在自重作用下沿纵向产生最大初始位移量,而水平、竖直向的初始位移量相对较小;在隧道整体施工过程中,随着隧道施工步序的推进,锚杆拉应力在一个小范围波动,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突增和下降,采用管棚注浆超前支护能够有效的控制隧道围岩的竖向位移量,提高了锚杆的均匀受力性,有效控制喷混层拱顶应力集中现象,优化了拱顶部的受力状态。但管棚注浆超前支护对超前核心土作用在掌子面的挤压变形控制效果较差;且由于管棚加固自重作用,增加了拱脚处受力。  相似文献   

17.
《中外公路》2021,41(3):246-250
隧道围岩软弱松散、自承能力差时掘进面易发生塌方冒顶,甚至引起地面塌陷形成漏斗。根据经验一般采用长管棚进行支护,但施工中发现成孔困难,管棚前支点不稳定,为了解决相关难题,该文结合某工程实践,采用无工作室长管棚、自进式锚杆和小导管注浆综合处治隧道塌方冒顶病害,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加固后的围岩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和开挖过程的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安全、经济,可行,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隧道洞口常处于浅埋段,岩土体稳定性差,能否安全顺利进洞是隧道施工的重要环节,常需对洞口段进行超前预支护,其中管棚、超前预注浆加固是较常见的手段。文中以吉庆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管棚支护、预注浆及无任何支护作用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不同支护方式的力学效应,为隧道洞口支护形式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黄衢南高速阳排尖隧道左洞65m长管棚一次施作的设备投入及施工工艺。通过预注浆固结加固软弱围岩,防止洞顶围岩坍塌和下沉,以确保暗洞开挖和支护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管棚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工期短、安全可靠以及加固效果好等特点,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结合具体的隧道施工实例,简要探讨管棚施工技术对隧道溶洞的处理,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