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在软岩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如何准确的进行围岩分级,对隧道的设计和安全施工意义重大。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各种方法因为具有各自的适用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通过引入模糊数学方法,结合十漫高速公路软岩隧道的围岩特点,应用RMR分级系统的评分标准对岩石样品进行评分,进而建立围岩模糊信息分级模型,对围岩评分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运算,从而使结果更具客观性。通过龚家垭隧道围岩样品实例验证,该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
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在各分级指标对围岩级别判定不一致时,很难得到一个确切的围岩级别,论文首先分析了围岩稳定性分级,然后在量化铁路隧道围岩分级各主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模糊数学及概率论方法,建立了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中各级别围岩的隶属度函数,并分析了根据隶属度大小实现模糊判断围岩级别的依据;最后以具体实例验证了该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元清 《公路》2021,(3):398-401
由于隧道围岩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在新奥法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掌子面揭示情况对设计围岩级别及时调整。而目前现有的规范推荐方法或其他方法均无法实现快速围岩分级。根据规范的相关计算方法,结合现场探测、岩体强度测定及超前预报结果与围岩分级有关的信息,总结分级指标的换算经验公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围岩快速分级方法,并通过对依托工程隧道进行现场实践。实践表明:本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围岩分级结果基本相符,但分级指标所需工作量小、耗时少。本研究为公路隧道围岩快速分级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昆河铁路新碧鸡关隧道进口段围岩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碧鸡关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对围岩分级设计影响较大。介绍的分级程序是首先作出隧道进口段节理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图,再结合岩性、构造、地下水及地应力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依据现行规范进行详细分级:隧道进口段基本分级为Ⅴ级,地下水修正维持基本分级,地应力修正降一级,无隧道浅埋修正,最后得出新碧鸡关隧道进口段围岩为Ⅵ级围岩。  相似文献   

5.
黑山Smokovac-Matesevo高速公路项目采用欧洲标准,该项目多数隧道位于复理石中,其隧道围岩分级采用Bieniawski的RMR法围岩分级法。复理石地层特点是薄层状、岩性种类多,性质变化大等。为了进行复理石隧道围岩的准确分级,因而对该项目复理石地层隧道的RMR法分级的岩石特征参数取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烧锅隧道项目为例,介绍了隧道的地质概况并根据隧道围岩的实际情况,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中对隧道围岩分级的要求和国际上通常采用的隧道围岩Q值分级法对围岩进行现场分级,依据现场分级情况对支护设计做出相应的优化,应用于实际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邢汾(邢台—汾阳)高速公路邢台至冀晋界段隧道围岩级别快速判定技术研究项目为背景,以修正后的BQ法为技术手段,对围岩分级技术进行了研究,以L10标小戈廖隧道为例,论述了隧道围岩分级的过程,确定其围岩级别为Ⅳ级。  相似文献   

8.
隧道围岩分级是通过一些实测指标,将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力学性质参数相结合,通过对围岩的地质分级,为工程设计、支护衬砌、建筑选型和施工方法选择等提供参数和依据。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室内外试验成果,对隧道围岩进行等级划分。针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的复杂性,以集对论为基础,进行了同、异、反分析,在确定隧道围岩分级指标和评价类别的联系度后,建立了集对分析模型。从隧道围岩分级的特点出发,给出了一种局部惩罚—激励型变权确定方法,并与所建的集对分析模型相结合,采用联系数最大原则,提出了变权综合方法,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9.
铁路瓦斯隧道分类分级标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杨  杨昌宇  郑伟 《隧道建设》2017,37(11):1366-1372
瓦斯隧道分类分级对施工、运营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分析和对比现行瓦斯隧道规程、规范、指南以及煤矿系统相关规范对瓦斯隧道(矿井)的分类分级和设防标准;然后,总结瓦斯隧道分类分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根据规划、建设、运营阶段掌握的资料深度及工作重点采用三阶段分类分级法,并给出各阶段的分类分级标准;最后,以运营隧道瓦斯环境等级分级为基础,构建瓦斯隧道设防标准,根据设防标准可建立瓦斯设防结构体系,为瓦斯隧道建设和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主要依据。以郴宁高速公路羊角脑隧道为对象,结合目前使用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围岩分级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在指导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其中的计算公式存在数学逻辑上的缺陷、地质勘查资料的具体代表性不高、修正系数选取偏差大、修正值在两级边界处取值主观性大等问题,引用灰色聚类评估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灰色聚类评估法能够较好地弥补规范的不足之处,具有有效性、校正性、适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模型进行优化,将训练好的分类模型运用到贵安隧道,为隧道围岩分类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小林  黄彦波 《隧道建设》2018,38(10):1621-1629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控制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国内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软岩大变形机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及变形控制技术3个方面对两隧道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岩性、地下水、地应力场、围岩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因开挖卸荷、应力二次分布引起围岩发生塑性剪切滑移所致; 2)在高地应力软岩分级方法上,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圣哥达基线隧道均采用了BQ法,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分级更全面,圣哥达基线隧道分级更具针对性; 3)在高地应力软岩情况下,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的新意法的全断面施工方法在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上要优于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采用的台阶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勘察技术缺陷等原因,使原设计的围岩级别与实际施工的围岩级别有很大差异。在现场需要快速、准确地判定出围岩分级以利于施工进度和支护参数的选取。使用BQ法对武罐高速公路麻崖子隧道围岩进行分级变更;介绍了BQ法主要考虑因素、参数的快速获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现场快速、准确地进行围岩分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岩石隧道中工程地质数据缺乏统一交换标准、二维CAD 数据不便于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查询、数据难于集成显示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基于云南省老营隧道工程,提出岩石隧道工程地质信息目录和信息节点,实现对工程地质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分类; 将CAD 数据以点、线、面、文字注记4 种格式转换成GIS 数据,解决不同CAD 数据在空间分析、属性查询方面的欠缺; 对老营隧道部分工程地质数据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在基础设施智慧服务系统iS3 中进行集成展示。最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提高了老营隧道工程地质数据的管理水平,对类似岩石隧道工程中地质数据管理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伟  吴朝钢  张瑞  周飞棚 《隧道建设》2018,38(6):895-900
为提高隧道勘察围岩分级的准确性,减小施工阶段围岩变更率,对云桂线富宁隧道围岩分级变更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造成该隧道围岩分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物探解译不准、岩溶发育、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和地下水发育,其中物探解译不准的原因有异常段飘移、断层破碎带解译过宽及解译错误等; 2)岩溶发育造成的变更量也较大,应重视可溶岩段围岩分级的确定,避免出现长段高围岩分级; 3)因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及地下水发育造成的围岩变更率一般较小,需在施工阶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变更; 4)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深埋隧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适宜的,但应解决物探解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钻孔对物探异常区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精度; 5)目前采用的综合勘察手段仍是确定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方法,施工中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围岩分类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吴相金  龚建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8-120,125
根据现行的《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有关要求,对岩体质量系数进行分级,分级中选择了7个地质因素和6类围岩指标,并与稳定性相对应,构成了隧道围岩分类质量标准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岩分类诸因素及各自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建立了隧道围岩的数学模型,使围岩分类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近接隧道施工工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昌沙区间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拟上下台阶法施工过程,对比分析了临时仰拱的效果及右线施工对左线和地表沉降的影响,介绍了地表沉降、受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发展情况,揭示了临时仰拱的作用和近接隧道施工对地表沉降和先行隧道的不利影响,为工程施工方案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深埋连拱隧道竖向荷载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在JTG/T D70-2010《公路隧道设计细则》方法和双塌落拱方法的基础上推导荷载计算修正方法中附加修正系数的取值。将《细则》方法和荷载计算附加系数公式、碎裂介质解析解与申玉生方法在2车道和3车道情况下的荷载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前两者计算结果相近,荷载计算修正公式计算简便,结果合理,应推荐使用。最后将公式应用于八字岭隧道连拱段和那沙岭隧道,进一步证明了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