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采用内部应力吸收复合夹层(inter-layer stress absorbing composite,ISAC)进行反射裂缝的工程防治。轮碾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反射模拟试验表明,与单一夹层相比,采用ISAC防裂夹层大大提高了试件的抗裂寿命。试验路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作为上层应变吸收层的ISAC复合夹层都具有较好的防裂效果,且玻纤格栅ISAC复合夹层的防裂效果优于聚酯玻纤布ISAC复合夹层。室内试验与实测数据均表明,ISAC防裂夹层具有良好的应力应变综合吸收能力,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良好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采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分析了淮盐高速公路试验路4种路面结构的工后沉降、不均匀沉降及层底拉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层半刚性基层之间或刚性与半刚性基层之间设置级配碎石夹层的路面结构有较好的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有效减缓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沥青面层造成的不利影响。由此,提出了不同于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具有应力消散能力,适应于软土地基的合理沥青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建立了土工布、玻璃纤维格栅、稀浆封层、同步碎石封层等4种柔性夹层及无夹层措施条件下的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半刚性基层裂缝损伤状态下行车荷载作用对各方案面层层底应力以及对柔性夹层材料的影响,最后通过室内裂缝轮碾模拟试验,评价了各柔性夹层抑制反射裂缝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柔性基层在高寒地区沥青路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和应力吸收夹层在减缓高寒地区沥青路面的半刚性材料层反射裂缝方面的不同效果,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对半刚性材料层已有裂缝的4种路面结构进行了在车辆荷载和高寒地区的骤然降温综合作用下的热-力耦合分析.从应力强度因子和疲劳寿命两方面,开展了上述4种路面结构对反射裂缝在沥青面层中的扩展行为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和半刚性材料层之间设置的柔性基层和应力吸收夹层可大幅度减缓反射裂缝的扩展速度,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并按照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应力吸收夹层、半刚性基层的顺序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5.
张留俊 《国外公路》1994,14(2):32-34
开裂的钢性路面上的沥青混凝土罩面,半刚性基层上的沥青混凝土面层都涉及到反射裂缝的问题,用土工织物作为应力吸收薄膜夹层,可以有效地阻止或延迟裂缝的出现。对于路面结构强度不足的道路,用土工织物作面层加筋同样具有补强的作用。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土工织物使用的具体条件及铺设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基于3D数值分析方法对半刚性基层裂缝及接缝处加铺筋材的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防裂夹层的受力特性。研究发现土工合成材料夹层可以缓解裂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改善加铺层结构的抗拉和抗剪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两种材料的防反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的防裂效果明显优于玻纤格栅。研究成果为夹层防裂材料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沥青混合料路面工程中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的难题,通过室内试验、技术分析、铺筑实验路段,提出用沥青橡胶碎石夹层来解决裂缝反射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8.
车架相对于汽车就如骨骼相对于人,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的优劣几乎关系到车的一切操控、舒适、性能、安全。车架是汽车各个部件装配的基体,任何部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安装在车架上,它承受着来自各个方向的力和力矩,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刚性和韧性。我们可以通过加厚材料等方法获得足够的刚性但汽车毕竟同速度相依相存,过重的车身必然影响加速的迅捷和操控的灵活,轻巧绝对不可忽视,而且轻巧的车架也意味着使用更少的材料、获得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于是刚性和轻量化成为车架发展的主要目标,新型材料和力学成为车架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13,(10):10-10
马自达在2013年1月24日开始销售的局部改进后的MVP普利马第三排座椅下部的横梁支架上,使用了1500MPa级超高张力方形钢管。该部件由马自达与新日铁住金、住友钢管共同开发,在确保与原来同等的刚性及强度的同时,减轻了约50%。使用高张力钢板制造汽车部件能够使部件更薄且确保相同的强度,但单纯减薄的话刚性会下降,导致行驶时车身振动变大,还会对转向操纵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基于弹性层状多层体系理论和国外容许应变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种具有级配碎石和较厚沥青层的沥青路面结构、一种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运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分析了3种路面结构中路堤的沉降、结构层底面的附加应力等力学响应;采用灰色关联决策理论,确定了3种路面结构的软土地基适应性以及底基层合理的弹性模量。分析表明,级配碎石夹层沥青路面结构具有较好的软土地基适应性,其底基层材料宜采用较高的模量;而常规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对软基的适应性较差。分析结果可为软土地区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汽车用复合材料部件的层合结构,夹层结构和缠绕结构,乃这些结构的性能和在汽车上的应用。根据这些结构常见的损伤形式,提出了复合材料结构损伤修补的要求和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2.
BMW公司为直列式发动机开发的新标准部件在汽油机和柴油机上具有很高的通用性。简单介绍3缸和4缸轿车柴油机的开发过程,它们已被配装于Mini和BMW X3车型。  相似文献   

13.
美国特拉华州的高性能聚合物合金(APA)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弹性体)AlcryMPR2090。该产品硬度高,刚性强、韧性好,是潜代TPU和金属制作汽车密封件、保险杠势、车门和门枢以及悬挂部件的套垫理想材料,该产品是高流动性注塑级部分交联氯化聚乙烯共聚物合金,邵氏硬度A90,而且有更高的刚性,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还具有极佳的耐磨性、耐油脂性和耐化学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对传统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方法以换板、灌浆后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并设置防裂夹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也是常见方式,但无可避免的是在设置防裂夹层中会出现反射裂缝。另外一种方法以换板、灌浆后,增设半刚性或刚性基层,连续配筋混凝土以及水泥稳定碎石等等,在影响层面上消除因为旧水泥混凝土板带来的不良反映,再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实践证明是比较好的施工方式,但是花费较高。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破碎处的使用,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技术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解读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多锤头碎石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反射裂缝是沥青加铺层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控制反射裂缝已成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的关键。从增加沥青加铺层厚度;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夹层;设置应力吸收夹层(SA-MI);铺筑级配碎石过渡层;铺筑特粗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旧水泥混凝土板上半刚性基层预切缝并铺筑土工合成材料;旧水泥混凝土板破碎稳定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CNG管路、部件的布局必须考虑车辆在各方向受到碰撞或翻车时,车身钣金变形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等刚性件错位,CNG管路、部件安装在这些零件上,这些变化可能拉断或者挤压断离CNG管路或部件,造成CNG泄漏,产生安全问题。众所周知,使用CNG(压缩天然气)汽车好处诸多,如环保节能、燃料费低廉等。由于CNG汽车的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上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最早在美国建成的两座短跨组合式纤维加颈聚合物桥梁。纤维加颈合物材料具有很高的荷载刚性系数,绝对轻质,在实际室里刊物的加速老化试验的结果显示玻璃纤维结构的耐久性足以符合美国州际公路与运输协会的标准,预测这种桥梁使用40-50年才需要维修。  相似文献   

18.
以某车型的行李箱支承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内饰部件与毛毡接触的非刚性行为与相应材料的累积损伤特性,对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结构优化。通过热压试验获得毛毡与部件接触处的载荷-位移曲线,采用与毛毡刚度等效的弹簧元件模拟毛毡对部件的作用,应用累积损伤失效模型模拟部件的开裂行为,其中损伤的起始判据为韧性准则,损伤后的演化准则采用基于应力软化的准则。优化后部件质量增加2.2%,承载能力提高129.6%,预测结果与测试结果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在BOSCH共轨系统中,共轨管是很重要的部件,它积累和分配高压燃油,降低燃油的压力波动。但是共轨管部件在实际工作中"泻压阀打开"的故障码报率很高,特别是在故障诊断仪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实际处理故障时却不一定是共轨管部件出现故障,现在我就博世共轨系统中的"轨压泻压阀打开"故障的实际排除谈谈我个人的见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半刚性材料目前占到我国各等级公路路面基层材料用量的95%以上,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虽然具有板体强、抗冻性好等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出现反射裂缝。国内外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包括增加沥青面层厚度、在基层与面层之间增加级配碎石层或应力吸收中间夹层等多种方式。这些措施的侧重各有不同,综合利用多种防裂措施与方法可以达到最佳的防裂措施。力图通过三维有限元建模分析,分别考虑层间连续和层间光滑两种状态,施加正荷载和偏荷载,用以分析典型路面结构中路面厚度对面层底部受力状态的影响,得出单纯增加路面厚度并非最佳防裂手段,并论证了保持良好层间粘结对与延缓反射裂缝的重要意义。并通过荷载作用下加铺应力吸收层的路面结构的力学分析,提出了合理的应力吸收层厚度和模量,指出应力吸收层与半刚性基层粘结良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