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近年湄洲湾港口建设步伐的加快,船舶大型化明显,通航密度不断增加。由于LNG船舶进出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个别作业区码头回旋水域占用主航道影响航道通航能力,唯一的进港主航道将无法适应湄洲湾港口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在分析湄洲湾航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辟湄洲湾第二通道方案,并提出提高航道通航能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FSA(综合安全评估)方法进行了介绍,FSA方法不仅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综合安全评价方法,而且它应该被认为是一种风险评价的思想。在港口水域、桥区水域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甚至其它风险评价时,应该始终贯穿FSA这种系统化、结构化并具有预见性、全面性的思想,使得风险评价工作可以更加实际可用、合理可信。本文选择FSA(综合安全评估)作为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安全风险评价的研究工具,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数学方法,构建了桥区水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洋山港一期开港,长三角港口群激战如期上演。面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宁波舟山港群、南京港群、苏浙港群、南通港群,是否甘当配角,或将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4.
铁路电气化直通运输是沿海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对于综合性港口而言,作为汇集多种运输方式的枢纽,其整体效率取决于各种运输方式的装卸工艺、运营效率和相互衔接,其中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营效率都将受到整体效率的制约,"相互协调"才是港口内各种集疏运设施安排的首要因素。本文以黄骅港、宁波—舟山港为例,深入分析电气化铁路适用的港口类型,探讨综合性港口疏港铁路衔接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丁字湾的水文、港口、航道等基本状况以及区域未来发展对通航的要求,确定了丁字湾跨海大桥的通航净空尺度和桥位航道中心线及通航孔的位置。在位于丁字湾大桥主跨中央设置一个单向通航孔,设计通航1 000吨级杂货船。  相似文献   

6.
唐秀华 《综合运输》2022,(7):100-105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作为长三角最重要的两大枢纽港,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几乎相当的规模实力,在地位、功能、腹地、集疏运和软实力上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竞争局面。宁波舟山港在地位上被提升到与上海港“双核并强”的历史高位,在功能上涵盖集装箱和大宗货物等港口全要素,在腹地上与上海港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腹地可以合作,在集疏运体系上拥有海铁联运发展先机,在软实力上具备港口数字化发展突破口,必须强化良性竞争与优势合作,共同打造长三角港口群“双中心”,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共同打造具有中国显示度的港口群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沿海港口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吞吐量下滑,而最新推出的"2008港口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宁波-舟山港逆势首次登上排行榜榜首。在2008年底出现外贸货物吞吐量急剧下滑后,2009年1、2月,宁波港外贸吞吐量得到很大程度的回升。宁波港是如何在金融危机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宁波、舟山港口的环境分析,指出港口联盟对各自港口物流绩效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并对绩效提升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通过港口之间的联盟合作能够提升港口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上半年虽然受油价高企、通涨压力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全球经济依然走势良好,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强劲。据央行研究局测算上半年GDP增长10.3%,同比增幅增长0.8个百分点。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四年来首次突破30%。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为港口提供了充足的内外贸货源,港口生产主要统计指标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总体呈现如下特点:一、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高速增长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2亿吨,同比增长18.4%,同比增幅下降1.3%。近几年来,港口、航道等水上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通过扩能改造,特别是集装箱、煤炭、铁矿石及原油等一批专用大型码头相继投入使用,港口的吞吐能力显著提高,以往港口吞吐能力不足的紧张局面得到缓解。除上海、宁波、广州等去年十大亿吨港口继续保持不同程度的增幅外,日照和舟山港也将跨入亿吨港口行列。上海港今年吞吐量有望达到4.5亿吨,继续保持世界  相似文献   

10.
港口航道工程是船泊驶出及停靠的主要场所,为保证船支的安全运营,国家对港口航道的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介绍我国港口航道工程建设现状,对港口航道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投入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我国港口航道工程建设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探讨了LNG船舶通航对港口运营影响问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并探讨基于ANYLOGIC多智能体仿真建模平台建立多随机因素、多变量的港口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的技术方法。研究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基于数据驱动对模型进行初始化,利用智能体消息传递来触发行为的通讯机制,建立了可模拟LNG船舶通航影响问题的港口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经实例验证,本方法建立的仿真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复杂水域港口运营情况,并具备研究LNG船舶通航对港口运营影响问题所需的功能,模拟结果和分析方法可以为港口规划和LNG接收站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正>国务院批准8港口为国家煤炭应急储备点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淮南矿业集团为首批国家煤应急储备承储企业,芜湖港为国家首批煤炭应急储备点。除了芜湖港,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煤炭应急储备点的还有秦皇岛港、黄港、舟山港、广州港、珠海港、武汉港、徐州港等7个港口。根据国务批准的国家煤炭应急储备方案和2011年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工作会议部  相似文献   

13.
日前,交通运输部出具了福州至平潭铁路平潭海峡大桥通航安全影响论证审查意见,为争取大桥年内动工奠定坚实基础.审查意见同意采用新的北线桥位方案,绕过福州港松下港区山前作业区,避免跨海大桥对港口发展的影响;同意通航标准从原来的5万吨级船舶单向通行扩大到双向通行,为平潭港区、松下港区的航运发展留足空间.拟建的平潭海峡大桥采用公...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浙江省推荐的甩挂运输试点企业,浙江百富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富")2009年7月启动集装箱甩挂运输模式,业务总箱量不断上升。平均每月车辆甩挂量占总车辆的50%,客户甩挂量达到50%以上,运营中心甩挂达95%以上。宁波—舟山港区域是我国港口资源最优秀和最丰富的地区,随着货运进出口量的增加以及港口的不断建设,集装箱作为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其进出口吞吐量必将受到推动而增长。宁波—舟山港在国际港口地位的上升,预示着宁波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外顶尖桥梁专家眼里,港珠澳大桥无疑是"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项目"。作为该桥关键控制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由东西人工岛、沉管隧道、结合部非通航孔桥组成,起于粤港分界线,沿23DY锚地北侧向西,穿越珠江口铜鼓航道、伶仃西航道,止于西人工岛结合部非通航孔桥西端,全长7440.546m。其中,沉管隧道是我国首次在外海敞开水域建设的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断面最大、最长  相似文献   

16.
跨越通航河流的大跨度桥梁改扩建设计多面临河道通航等级提升的问题,文章以广西柳南高速公路一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扩建工程为对象,为与航道等级由Ⅳ级提升为Ⅱ级相适应,在满足近期及远期通航条件下,进行了桥梁改扩建的方案比选及优化设计研究。研究表明:大跨度桥梁改扩建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满足近期通航水平及远期航道等级规划;在旧桥满足近期通航水平时,可先利用旧桥,在后期航道提升后再拆除旧桥重建;新的扩建部分桥梁设计时,要满足远期航道等级规划要求,并与旧桥的结构形式、跨径相呼应。  相似文献   

17.
<正>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港口接靠40万吨矿石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40万吨级矿石船接靠方案进行布局:大连港大孤山港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宁波-舟山港马迹山铁矿石码头和衢山港区鼠浪湖铁矿石共获得7个泊位。至此,淡水河谷"大船靠港"终于获得正式批文,淡水河谷的中国梦也最终得以实现。通知明确表示,对于符合该布局方案,有靠泊40万吨矿石船需求的码头,应当依法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按国  相似文献   

18.
筑梦港珠澳     
<正>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桥跨布置为110+236+458+236+110=1150米,最大跨度达458米,主塔高度达163米,是港珠澳大桥三大通航孔桥中唯一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的通航孔桥。桥跨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结"主题造型。青州航道桥两座高163米的索塔采用H型框架塔,代表港珠澳三  相似文献   

19.
史先虎 《综合运输》1994,(12):10-13
<正>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核心区和港口密集分布地区,拥有南京港、镇江港、张家港、江阴港、南通港、上海港、乍浦港、宁波港、舟山港等,研究和探讨各港的功能和作用,是规划好港口群体的合理分工和相互协作关系、发挥港口群体的组合效益的必要条件。本文拟对宁波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进一步完善其功能的政策措  相似文献   

20.
<正>在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一个横跨天堑的梦想正渐行渐近。这里,正在建设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世界最长的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一一港珠澳大桥。靠近香港侧的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项目三大通航孔桥中的唯一一座现浇混凝土索塔斜拉桥。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是港珠澳大桥桥跨最大、主塔最高的通航孔桥,建成后将成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