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近海洪冲积低液限粉土路基承载能力不足、稳定性差的问题,文章基于沿海高速公路工程实例,采用物理改良方法对现场两种不同土进行互相掺配,并对该掺配土样进行了液塑限及重型击实、加州承载比(CBR)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现场两种不同土按比例互相掺配,其密度、强度、抗变形能力得到提高;低液限粉土的CBR主要受孔隙比及饱和度的影响,浸水对CBR值影响不大;在不排水条件下,随着上覆压力的增大,低液限粉土的承载能力降低。因此,可通过掺配,改善低液限粉土的级配和塑性指数,有效提高低液限粉土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加州承载比是评价路基土和路面材料强度及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指标,对于路基填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各层矿山废弃土和混合料进行室内CBR试验研究,探讨其强度和水稳性能否满足路基填料的要求,并分析影响CBR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废弃土作为路基填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煤矸石的特性和路基填料的基本要求,通过筛分试验、标准击实试验、加州承载比(CBR)及回弹模量试验,重点研究了煤矸石的化学成分及路用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煤矸石适合作路基填料,压实后能够满足规范的强度要求,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室内试验找出高塑性粘土高稳定强度、低胀缩量的最佳状态。现场控制含水量在19%~24%范围内,采用静压2遍+小振7遍的碾压施工工艺,高塑性粘土的压实度达到了控制指标(K≥94%),且满足了下路堤的稳定强度要求(浸水CBR3)。  相似文献   

5.
含砂土粒较多并具有一定粘性的土为砂性土,土质较松散,粒间无粘聚力。通过改良方法使砂性土保持自身优势,并减少其劣势影响,砂性土可以作为良好的路基填料来使用。通过室内试验,探究了以水泥、土凝岩分别做砂性土改良剂时,改良剂含量、浸水与无浸水养护、养护龄期、冻融循环等对砂性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分析得出结论:改良剂改良后的砂性土在同一养护龄期条件下,随着含量增加强度显著提高;同一掺量条件下,随着养护龄期的增长,强度前期呈明显增长趋势,后期增长效果不显著;相比于同条件无浸水条件,浸水条件下强度明显提高;相比于无冻融循环条件,冻融循环条件试件强度明显降低。相对比水泥改良效果,土凝岩的改良效果较好于水泥。  相似文献   

6.
高液限土物理力学性质很差,在公路建设过程中易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路基边坡塌坊等病害。为研究高液限土作为路基填料时易出现的工程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液限土干湿交替过程中的扩张和压缩变形及强度变化情况,并对高液限土进行了一系列室内测试。结果表明,高液限土具备高液限、高塑性指数特征,从而导致土体的变形很大、强度降低、CBR值偏小,因而不能直接作为路基填料,需要对其进行改良处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CBR与土的物理性质的分析,说明CBR反映了土质材料的相对强度,用它作为选择填料的主要指标,可以保证和便于控制路基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建筑垃圾再生砖混材料的原材料和无机稳定混合料的性能试验,文章分析了再生材料的不均匀性、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CBR值等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究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砖混材料的级配良好,同时吸水率较高,可以配合其他材料改善路基干湿状态;水泥和石灰均可有效提高再生砖混料的CBR值,且水泥稳定时对击实功变化较为敏感;再生转混料的整体性能完全满足规范对路基填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以作为路基填料使用。  相似文献   

9.
对所取风化料式样做简单的化学分析,确定其成分,然后分析其级配,通过击实试验确定其CBR值,判断其CBR是否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再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其压碎值、吸水率等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将硅藻土提纯得到硅藻精土并按不同比例掺入到沥青中,进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浸水车辙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马歇尔试验得出,当硅藻精土的掺配比为13%时,沥青混合料各项指标达到最优效果;硅藻精土掺量为13%时,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达到的峰值是基质沥青混合料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的1.05倍,说明加入硅藻精土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力学特性;在冻融劈裂试验中,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明显增强,其中掺入13%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较70~#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提高了近6.5%;在浸水车辙试验中,掺入硅藻精土的沥青混合料变形量均比基质沥青混合料小,动稳定度均比基质沥青大,说明加入硅藻精土改性剂后可以有效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综合得出13%掺量的硅藻精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侵蚀性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田林至乐业公路改建工程,研究了该工程K87+260~K88+520路段膨胀土土基的物理特性、膨胀土的CBR值与其他因素的联系,分析了膨胀土对路基的危害,并提出了膨胀土填石路基处理方法和施工控制措施,旨在对膨胀土路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盐渍土道路工程运行过程中,盐渍土内所含有的丰富的盐类、碱类成分,会对道路工程路基路面造成严重的危害,最终出现无法恢复的路基路面病害问题,对道路工程行车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因此,本文以某盐渍土路基路面工程为入手点,根据盐渍土路基路面特殊性。从盐渍土路基路面翻浆病害、盐渍土路基路面坑槽、盐渍土路基路面腐蚀、盐渍土路基路面盐胀等方面,分析了盐渍土对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危害。并从路基土体更换、路基高度提升、土体浸水预溶及集料铺筑、路基强行加固夯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盐渍土路基路面解决措施,以期为盐渍土路基路面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炭质岩是一类易风化、碎裂、崩解、软化,工程性质随环境变化较大的特殊性岩石,其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较强烈的风化崩解性、较低的CBR值和呈酸性等固有的岩石特性,以及由此所导致的边坡稳定性差、路基开挖处治困难等工程特性,已成为公路工程界新的问题,因此文章将其视为一类新的特殊性岩土加以研究,对其特殊工程性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吴仲邦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74-176+189
文章以巴平高速公路工程高液限土路基为研究对象,提出采用换填法,以隧道洞渣为原材料对高液限土进行换填,并通过试验探究隧道洞渣改良高液极限土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掺量隧道洞渣可显著提高土体的强度,且15%为隧道洞渣掺量的最佳值,可以显著提高路基土体性能。同时,对隧道洞渣改良土在15%掺量下路基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了利用隧道洞渣改善路基土性能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国道主干线福州绕城高速公路R45合同段为依托工程,对工程拆迁中产生的建筑渣土开展系统的室内外试验研究,了解其工程特性,并从压实度、变形和强度等角度综合探索压实特性,论证其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施工质量控制指标,总结施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渣土属于砾类土,存在最优粗颗粒含量,强度高,水稳定性好,能满足路基填料的性能要求。研究成果能为建筑渣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有利于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公路处治土路基长期性能研究"项目通过对大量的工程调研、室内外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综合手段,系统研究了典型处治土路基在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和淋滤作用等环境因素与荷载作用下的工程特性及其影响、长期强度与变形规律,建立了考虑路基路面协调作用、基于动强度理论的处治土路基设计方法框架体系与指标,提出了提高处治土路基长期性能的工程技术措施,同时结合研究成果成功修筑了实体工程,编制了《公路处治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指南》。本篇介绍了该项目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项目的应用及推广情况,对于完善路基设计理论和方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水侵蚀环境下水泥土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文章通过外掺玄武岩纤维的方式,基于室内试验研究了纤维掺量及长度对水泥土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浸水1 d后抗压强度降低显著,养生前28 d内,增加养生龄期对浸水抗压强度和水稳系数提高效果显著,玄武岩纤维长度为9 mm时水泥土的力学强度和水稳定性最优,纤维掺量为0.3%时的水泥土浸水后的抗压强度最大,较素水泥土浸水抗压强度提高3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高填方浸水路基施工难度大,容易产生失稳或整体沉降,对路基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求高。为了准确掌握浸水路堤的施工情况,文章对试验路3个监测断面路堤和地基分层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路堤土应力和土工格栅加筋效果等进行监测,并收集数据绘制变形曲线,监测结果表明施工方案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CBR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水平,从CBR试验检测技术的基本概述出发,详细分析CBR试验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意义,深入探讨CBR试验检测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设计时缺乏强度控制指标及标准的问题,文章针对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通过加州承载比CBR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力学指标试验,探讨了相关力学指标随龄期和级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BR值比无侧限抗压强度更适用于评价低剂量水泥改性级配碎石的强度性能,并建议采用7d或14d龄期的CBR值,其最低标准分别为160%和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