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FRP约束钢管组合混凝土柱是新兴的组合构件形式,其组成从内到外分别为内层钢管、中层填充混凝土以及最外层的FRP管.现阶段随建材资源的日渐枯竭,再生混凝土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一定的助力.本文通过替换一定比例天然骨料,得到再生混凝土填充层,进而制备FRP约束钢管组合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测试.结果显示:相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地铁车站主体工程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优势与受热特点,分析了截面尺寸与形状、约束条件、长细比、保护层厚度等因素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提出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圆形截面、两端刚性联结、厚涂料型保护层,可提高其抗火性能,为地铁车站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高温或火灾后圆钢管混凝土柱轴压力学性能,文章采用温度、混凝土强度、长细比等参数,设计了圆钢管混凝土试件经高温后进行轴压试验,研究试件在高温后的破坏形态,获取了荷载-位移全过程曲线,并对影响钢管混凝土试件轴压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件表观颜色随温度升高逐渐加深;高温后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加载初期抗压强度增速一致;混凝土强度与试件抗压强度成正比;温度与试件抗压强度成反比,800℃时最低;长细比对试件抗压强度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普遍存在的脱黏现象,文章从构件和结构两个层面介绍了脱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阐述了引起脱黏的原因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对钢管混凝土脱黏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旧水泥混凝土破碎再生为集料的应用问题,文章通过试验研究了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颗粒形状、级配等固有特性和路用性能,以及不同岩性的再生集料的差异性。研究表明,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颗粒形状和级配良好,满足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要求,可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为全面开展破碎加工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应用于水泥稳定碎石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早期建成通车的公路主要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主,目前基本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且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道路交通量逐年增长,路面病害发展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大修或改造,本文以广东省某路面结构为水泥混凝土的国道为例,介绍了该项目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在公路大修改造中的应用,阐述了再生集料的生产工艺、物理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再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建设绿色环保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依托柳南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分析了废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生产加工工艺和物理性能,并将废旧混凝土再生集料用于制备多孔混凝土材料,按照相关试验规范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集料制备的多孔渗水混凝土材料,水灰比在0.28~0.3范围内,有效空隙率为18%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及较高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8.
将赤泥掺加到含有一定量再生骨料的再生混凝土中,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还有利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文章针对赤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放射性展开研究,探讨赤泥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放射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赤泥再生混凝土的3d和28d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均随着赤泥掺量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从力学性能角度考虑,赤泥作为一种掺和料加入再生混凝土中的掺量宜≤20%;再生混凝土中加入赤泥,其放射性下降,即水泥的水化作用可以有效调控和屏蔽赤泥的放射性,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符合放射性要求的赤泥掺量可以达到15%左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服役期满的道路废弃混凝土为粗骨料,设计了6个道路再生混凝土试件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分析再生混凝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获取了试件受力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道路再生混凝土与天然混凝的应力-应变曲线相似,侧向压力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有较大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可为深入了解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指导道路再生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路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PRAC)的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道路的质量。文章基于PRAC的破坏机理,从两个方面研究其力学性能的优化:(1)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基础上,往PRAC的胶凝材料中分别掺入硅灰、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和增强料、外加剂等进行试验,研究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分析其作用机理,从而提高水泥石强度;(2)对增加骨料之间的接触点数量和面积时PRAC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掺入不同矿物掺合料可以显著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水泥石的强度;通过改变PRAC的骨胶比,增加骨料颗粒表面包裹的胶凝材料的厚度,可优化PRAC的力学性能,提高PRAC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钦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出一种下役钢筋混凝土破碎工艺,并基于再生集料各项技术指标检测,考虑不同应用场景设计再生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确定再生集料合理搭配方案,同时提出再生集料全组分再利用方法。结果表明:破碎产出的再生集料鲁棒性较差,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范最低标准;再生粗集料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对混凝土的抗折性能存在明显不利影响;再生粗集料可应用于换填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和基层、低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  相似文献   

12.
李平 《西部交通科技》2023,(12):120-123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通过旧路评定确定力学参数,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探索最佳的微裂均质化再生路面方案。结果表明: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适用于整体状况“良”但承载能力一般、断裂板较多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并非越厚力学性能越好,随着厚度的增加加铺层应力改善作用逐渐减缓,而沥青永久变形量不断增大;基于经济和力学性能综合考虑,10~12 cm厚沥青加铺层+再生旧水泥基层为最佳的微裂均质化再生路面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51座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资料,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设趋势、跨径发展趋势、区域分布等应用概况,并对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桥型、施工方法以及结构参数(矢跨比、拱轴线型和截面形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相关数据和结论可为四川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研究者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复合支护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及承载机制,考虑拱架-混凝土粘结滑移特性,在支护结构典型破坏模式的基础上,开展支护结构纯弯室内试验及精细化数值模拟研究,对试件在弯矩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拱架布设位置、喷射混凝土强度、钢筋网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等参数对结构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无钢筋网试件(SRCS-FW)强度较低,混凝土迅速开裂后与拱架发生滑移破坏,钢管混凝土双层钢筋网试件(SRCS-FS)变形效果较好,呈现较好的后期承载特性;SRCS-FS试件临界滑移破坏强度较高,其极限弯矩比SRCS-FW试件极限弯矩高40.9%;构件弹性变形阶段拱架、钢筋网、混凝土三者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开裂阶段试件拉力主要由受拉侧钢筋网和拱架分担,压力由拱架和受压区混凝土分担;支护结构参数设计要综合分析其承载性能、经济性及工程经验和施工便利性。  相似文献   

15.
为确保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运营安全,文章依托广西某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通过索力检测、静力加载试验和动力荷载试验进行了桥梁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研究,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后期运营养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经济、实用、美观等优点,在工业厂房、高层、桥梁建筑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混凝土与钢管壁之间的结合质量是影响钢管混凝土承载力的重要因素。采用纤维模型方法,分别对钢管、混凝土划分纤维单元,设置缺陷参数,研究各个缺陷参数对轴心受压承载力的影响,以0penSees为计算平台,采用经纤维模型方法计算承载力与试验承载力方法核比过的钢管混凝土拱进行了缺陷计算分析,主要缺陷参数为脱空角度、轴向长度、径向厚度,计算了各个因素影响下的承载力及位移变化,运用麦夸尔特法及通用全局优化法给出了钢管混凝土脱空承载力折减系数与缺陷参数之间的关系,为类似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脱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废弃水泥混凝土板基层试验室成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时形成的废弃混凝土块的有效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的加工和性质的检测,采用水泥做结合料,在试验室利用不同成型方法成型半刚性基层,检验其力学性能,得出振动压实成型方法更适用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基层的结论。同时也证明了,采用水泥做结合料进行稳定的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基层能够满足现行规范高等级公路基层的指标要求,是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合江长江一桥工程实际,针对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难题进行了安装技术研究,研发了具有横移索鞍、水上起吊转向等创新技术的桥缆索吊装系统,很好地满足了钢管混凝土上部结构安装施工的需求,可以推广应用于同类500m级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中。  相似文献   

19.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作为一种高强、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影响其工作特性的因素较多,就高性能钢管微膨胀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因素及控制指标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隧道支护结构承载力发挥不充分、耐久性差等问题,文章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提出了以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为主的支护方法。首先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隧道所需支护力、支架在原岩应力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并且支架始终满足支护力大于结构内力;然后设计了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方案;最后对薄壁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压力和位移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表明:支架所受最大压力不超过1.50 MPa,所受最大位移不超过60 mm,满足隧道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