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更快中国速度折服世人从中国造船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份额来看,1995年是184万吨,占世界造船总量的 5.3%; 2000年达到346.26万吨,占6.4%; 2005年突破1 200万吨,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上升到18%。中国造船产量“十五”期间接近翻了两番,让世界造船业折服。“十五”期间中国造船产量年均增长30%以上,大大高于世界造船总量的增长速度, 也远远高于日、韩等主要造船国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
德国造船市场概述当前的世界造船业,形成了以韩国、日本、中国和欧洲及其他造船国家和地区为主的“新四极”格局。而德国是欧洲最大的造船国家,随着日、韩、中造船业的崛起,以及东欧国家造船企业开始进入国际造船市场,德国造船业在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低廉等优势面前,逐渐失去了订单,在世界船舶市场的份额也逐渐减少。但其造船技术在世界上仍保持着领先地位,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备受亚洲船厂的关注。据CESA(欧盟造船工业协会)统计,2001~2004年德国造船三大指标(见表1),造船完工量2001~2004年基本维持在100万总吨左右,新船订单量2003、2004年增加较快,手持船舶订单创近来新高,达到302.2万总吨。  相似文献   

3.
冲向第一的中国造船中国造船随着技术含量、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在国际造船市场“锋芒”渐劲。根据世界上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4.
未来三年造船价格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造船业供需两方面入手,对造船成本、各船厂手持订单情况、船厂产能扩建情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航运市场运价走势、新船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在未来三年中,造船价格将在短期内仍然维持较高水平,随后将呈下跌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黄鹄"号蒸汽轮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明轮船。其由徐寿、华蘅芳于1865年在安庆内军械所设计建造,是一艘木壳轮船,它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古代中国造船业一直名列世界前茅,至清代,造船工场规模可观。但中国的造船业,造的是以人力和风力为动力的木船。而西方近代造船业,却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船。此差距即"古代"与"近代"的分水岭。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闭关的国门。  相似文献   

6.
曲轴被誉为万吨轮“心脏”(发动机)的“心脏”,但中国造船业几十年来却一直缺少这颗“中国心”。在“十五“期间,由于曲轴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造船企业被迫放弃了几百万吨造船订单。  相似文献   

7.
据法新社引述英国克拉克森目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去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船舶工业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但为我国海军设计和建造了大量的新型武器装备,而且率先成为我国出口支柱产业。1994年,中国造船产量首次达到世界造船份额的5%,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国家。2005年,民船产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的17%,我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在国际造船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广西造船业的现状,分析了目前低端沙滩造船厂在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提升沙滩造船厂建造质量的相关措施,助力广西内河航运及造船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广西民营造船产业的现状,分析了民营船厂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广西船检机构的技术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船检机构服务民营船舶业、推动民营造船业健康发展的三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1日,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油船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CSR)正式实施,标志着船级社诞生250年来该类船舶建造标准多种规范并存的局面终于结束。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共同结构规范的实施,使得中国造船业第一次与国外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是成就我国“造船强国”的绝好机遇,也为中国船级社(CCS)向国际一流船级社目标迈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时机。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海上贸易兴旺,为韩国造船业创造了复苏契机。分析家说,韩国的造船厂积累的订单可以保证今后三年的工作量,它们的科润可能增长两倍。  相似文献   

13.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我国船舶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世界造船大国,未来五到十年,国际船舶市场仍将保持兴旺,世界造船产业正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为船舶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船舶工业将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金岩 《综合运输》1997,(11):39-39
<正> 1996年是国际船舶市场在低位徘徊的1年,其间日本趁日元汇率下跌之际以低价大量接船,韩国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其与日本抗衡的价格优势,这两个造船大国夺冠之战的不断升级导致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造船卫冕国——日本,新造船接单量已连续3年超过1000万总吨。1996年日本新造船接单量,获得建造许可的为401艘、约1063万总吨。在集装箱船建造方面日本亦取得成功,1996年其建造的集装箱船已占世界新造集装箱船箱位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造船工业始于19世纪5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迅速发展。自1955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至今保有全球最高水平的造船技术。其间曾遭受二战和石油危机,日本造船工业虽然因此几次陷入低谷,却仍然在将近半个世纪一直保持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永恒杀招成本低廉放眼世界造船新格局,中国船舶经济研究中心专家王文军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市场成长性最高的国家,各个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推动世界造船工业发生转移的根本因素,除了经济大环境以外,低成本取代高成本是其更为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我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 000万载重吨,达到1 200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同时,中国船舶的国际市场份额上升到18%, 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三。  相似文献   

18.
从商务部统计中可以看出,2004年,我国船舶工业出口总额为31.6亿美元,“中央造船”两大集团公司出口额为16亿美元,占51%,“地方造船”出口额占49%。2005年,地方造船的出口额也未低于2004年。“地方造船“已初显魅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造船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航运持续繁荣、运力供不应求,给造船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对我国造船业现状的充分认识,并对国外先进思想的借鉴,有助于加速我国从航运大国到航运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造船融资是船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船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造船融资对造船行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船舶工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内航运企业在国内船厂订船量虽比前几年有了一定幅度提高,但同时也相应增加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