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红黏土填充喀斯特地貌地区,山岭隧道施工难度大,从施工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与分析,通过对隧道塌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防止隧道塌方和防止塌方继续扩大的处理过程与隧道继续开挖施工两个阶段,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红黏土隧道溶洞塌方处理措施。在海德隧道K120+339~K120+327.4段溶洞塌方冒顶处治工程中,采用地表沉陷坑排水防护、塌方体注浆加固、大管棚及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技术,运用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成功完成了塌方冒顶段处治。  相似文献   

2.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与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掘进会破坏岩体的平衡体系。在围岩自稳和支护能力不足时,会发生掌子面失稳、拱顶围岩塌落、隧道侧壁滑动变形,甚至冒顶等工程事故,这些不良事故称为隧道塌方。塌方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典型事故,具有成因复杂、危害巨大、不易处治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谢恩连 《中外公路》2011,31(6):217-220
通过对广西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四方山隧道特大塌方的成因机制、形成过程的分析,结合该塌方段的实际地质和施工条件,阐述了公路隧道特大塌方综合处治技术和相关的防排水措施.监控结果表明:处治后塌方段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位移速度均满足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整体处于稳定状态,说明所采取的综合处治技术措施是有效的,为隧道特大塌方的安...  相似文献   

4.
隧道塌方的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塌方的种类繁多,有冒顶塌方,也有空腔塌方.塌方发生在拱顶,也有可能在拱腰处发生塌方,塌方的类型不一样,处理隧道塌方的方法多种多样.介绍了不同情况下塌方处理技术,对以后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205国道浙江开化段高岭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5国道浙江段高岭隧道K1700 561~K1700 600段上台阶完成开挖及支护后产生塌方冒顶,采用大管棚结合小导管注浆凝固法对塌体进行处治.文中介绍了此段塌方体的原设计施工和塌方冒顶产生过程,分析了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说明了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6.
石忠高速竹林坪隧道左线ZK7 026~ZK7 072段距施工掌子面约80 m发生拱顶塌方事故,4名作业工人被困其中,抢险惊心动魄.详细介绍抢险和后续锁口、塌方体处治和塌腔回填三位一体的处治措施,对以后类似隧道施工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处于岩溶垂直循环带的隧道施工遭遇溶洞时面临很高的突涌泥与塌方风险.为判别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危害性,从而为溶洞处治施工决策提供依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溶洞对隧道施工危害的评价体系.首先,依据溶洞充填物涌出、地表塌陷、洞内坍塌等3种灾害类型划分溶洞对隧道施工的危害等级;其次,选取溶洞与隧道相对位置、溶洞规模、溶...  相似文献   

8.
以某隧道浅埋偏压段塌方冒顶处理为例,分析了塌方冒顶原因,系统地介绍了地表排水、洞内塌方体处治、小导管注浆、地表陷坑、监控量测等一系列综合处理措施。处治后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用以上综合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陈竞 《公路与汽运》2014,(3):230-232
以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塌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加固措施。该隧道属浅埋山岭隧道,在塌方后立即采取洞内、地表双向加固措施,洞内采用小导管注浆、弃渣回填、喷锚支护及钢拱架等方式,地表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及小导管注浆等综合处治技术。处治后拱顶位移及钢拱架内力监测表明,隧道围岩较稳定,说明了塌方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以广东某新建公路长大隧道工程为例,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FLAC3D)对该隧道溶洞处治段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受力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溶洞处治结构对隧道变形及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车道公路隧道开挖中,隧道周边位移变形规律为:拱顶沉降 仰拱隆起 水平收敛;溶洞处治结构传导了两侧围岩作用力,维持了溶洞处围岩稳定性,对减小隧道拱顶变形意义重大,但对隧道水平收敛及仰拱隆起基本无影响;溶洞处治后,溶洞内部棱角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易发生失稳,导致溶洞的二次坍塌,为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应对溶洞内部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隧道塌方冒顶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联伟 《隧道建设》2009,29(3):329-333
具茨山隧道右线YK37+671处由于突然出现溶洞而发生塌方,在塌方处理过程中再次发生塌方并冒顶,为降低施工影响,保证运营安全,通过运用对塌陷体进行地表注浆加固、不开挖工作室且使用跟管钻的长大管棚及配合使用注浆小导管的超前支护技术、CRD工法开挖技术、塌方段两端加强衬砌后再处理侵限段的技术和地表陷穴处理技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技术手段,成功通过塌方冒顶地段,对隧道塌方冒顶工程的预防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武吉高速公路某隧道一次成功的冒顶塌方处理,分析了冒顶塌方的原因,介绍了隧道冒顶塌方处理的方法、施工要点、注意事项,对隧道后续施工提出了防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公路隧道在进行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塌方冒顶的事故。因此,如何及时的预防和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原始场地地貌的勘察不仅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好的根据,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施工进度,为施工企业节省支出。毕威高速公路周翼隧道右洞YK65+941~+964段上台阶完成开挖及支护后产生塌方冒顶,采用小导管注浆凝固法对塌进行处治。本文结合此段塌方情况,分析了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说明了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4.
王鹏  杜文涛  汤明  付责庆  孙强 《中外公路》2019,39(2):215-217
针对复杂岩溶区小净距隧道洞口塌方问题,以贵阳七冲村一号特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其洞口塌方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隧道拱侧存在的充填溶腔为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采取了"先护后挖"的塌方处治方案。通过对塌方段断面进行监测,拱顶最大累计沉降43mm、水平累计收敛6mm、钢架结构内外边缘最大应力171MPa,研究综合表明所采取的塌方处治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公路》2017,(7)
为研究城市软弱围岩浅埋隧道塌方处治效果,以福州市湖东东路南线隧道K0+920处塌方处理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塌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双层注浆小导管"的处理措施,通过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的现场监测,对处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渗入围岩后,由于原设计支护参数偏于不安全,施工方法不够合理,导致隧道塌方;处治后洞内检测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得到较好的控制,达到施作二次衬砌的要求,相关变化值都在规范的允许范围内,隧道结构处于稳定状态。该研究可为类似隧道工程塌方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高速公路隧道左线洞口位于隧道浅埋段,由于受地质状况和施工不当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隧道塌方冒顶事故。针对隧道浅埋地段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塌方冒顶的问题,本文以该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冒顶段为依托工点,采用大型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塌方区实际地质模型,对隧道塌方冒顶发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数值计算结果对本次隧道塌方冒顶过程进行机理分析与整治方案设计,为依托工点合理整治提供依据。后期监测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合理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公路隧道浅埋段塌方冒顶的预防与处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岩溶区隧道塌方地段,选取合理的处治方案是非常关键的。利用TSP超前地质系统对尚家湾隧道出口左洞ZK 67+390~ZK 67+270进行了探测,破译出ZK67+360附近可能赋存充填型溶腔,当施工至ZK67+360时充填型溶腔揭露并发生塌方,探测结果与现场实际揭露情况基本吻合。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比较分析各种塌方处治方案的优缺点,给出了优化处治方案:护拱法配合砂浆锚杆稳固塌腔岩面。在处理段增设监测断面,通过监测隧道的水平收敛位移和拱顶沉降量以及钢拱架的内力反映隧道围岩的稳定状况,量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围岩达到稳定,表明采用此方法处理隧道塌方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在建的武深高速公路仁化至博罗段九连山隧道小型塌方处治工程为依托,对隧道塌方产生原因、处治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论证隧道小型塌方施工处理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可靠性及安全性,为同类隧道小型塌方施工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哗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浅埋段发生塌方事故.分析塌方因为,介绍塌方处治措施及处治后的效果,为隧道后续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赵兵  许立  张栋  王双现  李翼延 《中外公路》2021,41(5):207-211
三门峡市国道310南移工程周家窊隧道为分离式黄土隧道,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左线隧道于剩余30 m贯通时,靠近进口一侧掌子面发生塌方,形成埋深70 m条件下的冒顶,地表呈现直约径12 m、深8.5m的近似圆形陷坑.该文对项目塌方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黄土地层竖向节理发育,节理切割形成竖向软弱面是导致埋深较大时隧道仍通顶塌方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出塌方处注浆回填封闭,另一端在大管棚及径向注浆加固下单向掘进,地表陷坑分层回填的综合处治方案,现场实施后处治效果良好且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