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与航运市场的关系作为区分航运经济模式的主要依据,常常被用于考察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功能和作用,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与关系变迁将对政府航运行政立法权范围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绪雨 《世界海运》2003,26(2):31-33
公平、安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航运行政立法的基本价值所在,是立法的指引和导向。研究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价值目标,有助于我国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理性运作,有助于矫正政府航运行政立法行为的失当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林晖 《水运管理》1998,(1):46-49
一、欧共体航运经济法律制度介绍 随着欧共体这个新型的区域性一体化组织的不断成功与发展,其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影响迅速扩大。就国际航运经济法律而言,欧共体航运经济法律制度占据重要地位,是区域性航运经济立法的典范,对国际航运经济关系与国际航运经济法律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欧共体作为世界上最成功、最活跃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崛起与发展代表着当今世界经济关系的一种发展趋势——集团化趋势。这种趋势对国际航运经济关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航运多边法律体制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另一方面,欧共体运用内部一体化建设正逐步将海运纳入其共同运输政策中来,短短几年已出台了多项调整管理航运经济的法律制度,为当今国际航运经济关系、国家干预航运经济活动日益加强提供了范例,基于欧共体集合了世界发达国家之多数,构成世界最大贸易集团及国际航运经济关系中的重要谈判力量的事实,欧共体航运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运作与发展对欧共体有广泛航运联系的世界其他国家,对国际航运经济多边法律制度的内容与发展均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拟从欧共体航运经济法律体系及历史发展、欧共体航运经济法律制度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4.
干预理论中的三种干预措施 政府对船舶造成环境污染活动的干预,实际上是一个涉及面很广、错综复杂的决策过程。正确的决策必须以允分可靠的信息为依据,必须基于对航运综合状况的准确判断,制定调控政策,采取必要手段,采取合适的干预力度。而干预不足与下预过度,均会造成“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5.
航运政策是作为政策主体的国家对主要的客体——本国航运业所制定的政策.是一国经挤政策、法律以及行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国总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航运政策体现了一国对该国航运业所采取的具体政策。所以,航运政策也可以理解为一国经济、立法以及行政措施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到该国船队在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影响到该国船队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晖 《集装箱化》1998,(3):9-10,12
没有协调一致的处理国际航运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就会导致各国以邻为壑的航运经济立法,进而产生“政策的对立”及“法律的对立”。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各国在进行航运经济保护性立法时所产生的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汤科达 《水运管理》2008,30(7):33-36
为加强水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保障公民水路运输行政权益,维护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路运输资源,提高水路运输行政许可实施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通过对买施水路运输行政许可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1)通过完善行业法律、法规.确立航运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2)重新对许可权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3)设置专门的行政许可监管机构;(4)建立水路运输行政许可监管体系;(5)丰富许可申请方式,提高行政许可效率,降低行政许可成本,方便行政相对人;(6)在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建立一种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内河水运市场准入门槛的外延内涵、合理设置及其可操作性,包括行政许可的程序规范与法律监督,是水运行业有待深入研讨的课题。内河水路运输市场准入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认定其享有特定权利或自由所应具备的条件或标准的行政程序行为。国家对内河水路运输市场设立准入制度是政府对市场进行管制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对内河水路运输市场的干涉,提高整个水路运输市场的效率,保护行业的整体利益。管制是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调控市场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水运文献信息》2006,(6):26-26,25
美国的海运政策大体上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其航运保护主义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是大规模移民时期,可以看作美国实施航运保护主义政策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对中国三角贸易的开放,当时,投资航运业的主要是一些私营业主,其力量不足以与英、法等国的航运企业相抗衡,需要政府通过立法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航道法》呼吁了十几年,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虽然已经开始行动,但这仍将是一个漫长的等待。中国体制顺一切均会顺。立法只是一个保障和依据。例如《港口法》。当体制不顺的时候,即使《港口法》出台,也无济于事。只有体制不顺的时候,才急切地盼望一部法律来解决一切矛盾。可是,这能做到吗?能解决中国航运发展的诸多问题吗?诚然,《航道法》理论上可以解决航运与其他关系的矛盾问题,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