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管理是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用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在于实现安全,减拥,削减交通量的目的。单向交通是一种投入少,见效快的交通管理方式。本就单向交通系统的循环方向的不同与通行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动、静态交通平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城市中心区停车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部分城市交通规划往往较多考虑了汽车的通行,而忽视了城市慢行交通的设计,没有给非机动化交通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了改变我国慢行交通所处的弱势地位,在阐述城市慢行交通的特点与定位以及我国慢行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以人为本"与"安全平等"的规划理念出发,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于晓淦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5):110-113,123
通过对南京市主城区单向交通实施状况的调查,在对管理人员及使用者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得出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单向交通的实施效果,包括市民对实施单向交通的看法及单向交通对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市民出行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完善单向交通系统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永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50-55,64,313
从各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挤与堵塞问题着手,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单向交通设置的基本情况,论述了设置单向交通的基本原理;其次,从宏观角度对单向交通这种交通管制方式的设置条件、设置模式以及设置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最后,针对我国混合交通的特性,阐述了单向交通与公共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中的干道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而老城区支路网由于交通组织的不合理,无法有效分担干道交通压力。本文从单向交通组织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老城区支路网采取单向交通组织的可行性,提出了进行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进而从降低干道及支路饱和度的目标出发,考虑最大期望饱和度的限制要求,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单向交通组织优化双层规划模型。上层规划的决策变量为支路的单向行车组织方案,下层规划在干道、支路通行能力和饱和度限制下进行平衡配流。模型采用遗传算法求解,并利用交通阻抗及路网总行程时间两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最后,本文以武汉市江岸区黄兴路周边路网为案例,对比分析了单向交通组织前后相关道路的交通状况,验证了单向交通组织优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亚洲运动会ITS(“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背景,提出了既满足亚运交通,又满足广州未来交通发展要求的ITS发展规划方案。在分析广州城市和交通发展对ITS的要求.广州市交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广州市ITS的需求体系的基础上,确定了“便捷亚运,畅通广州”的总体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发展框架。提出重点建设ITS共用信息平台等8个ITS子系统项目,并对各个项目进行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8.
城市单向交通组织方案规划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玉龙  伊新苗 《东北公路》2003,26(3):118-120,113
单向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增加通行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法。首先介绍了单向交通的沿革及其优缺点,并分析、论证了在实施单向交通的过程中应满足的设置条件。其次,总结了在规划城市单向交通方案时所采取的一般性的方法及步骤。即现状调查→方案拟定及方案评价→方案择优(模糊综合评判法)→效益分析。并且重点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评价指标的确定方法采取Telphi法。在本文最后,以哈尔滨市单向交通组织规划为例,对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进行具体说明,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张启明 《交通科技》2010,(4):102-105
目前我囯单向交通多为支路、小巷,分布较分散。文中以唐山市为例,提出单向交通网络化,组织城市主干路与次干路为环路网络框架,形成对称衔接的单向交通双循环网络系统;依据单向交通组织原则,从交通延误小、绕行距离短、路网负荷均衡3个方面作了相应的系统设计,提高网络交叉口通行能力达41.7%,将产生局部交通网络驱动大区域性交通网络畅通效应。另外,还对单向交通绕行问题及交叉口通行能力作了进一步实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交通信息系统基本框架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探讨我国实现交通信息化的充分必要性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适应于中国实际的交通信息系统基本框架、交通信息化所关联的基本技术,以及推进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对策和措施。另外,讨论了交通信息的资源性和有价性,为尚处在低利用状态的信息基础设施创造出信息需求,其成果对于发展我国的交通信息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单向交通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单向交通可大量减少交叉口冲突点、改善交通条件。基于HCM分析方法,对双向双车道十字交叉口实施单向交通前后的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双向通行,一路双向、一路单向和两路单向3种交通条件下的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Corsim仿真模型为平台,以交叉口车辆平均信控延误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单向交通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智能交通国际发展概况和国内优先考虑的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允才  张素  施鹏飞 《公路》2001,(11):26-34
综述智能交通系统10年来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我国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先链。指出:在宏观上,我国应首先制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战略规划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以保证智能交通系统的兼容性、扩展性和互联性。并建议在我国及早成立智能交通协调机构,认为在我国优先发展的智能交通项目应首先考虑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交通事件自动检测多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为对象以及使用数据源单一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道路交通事件检测方法。在对信号控制下交通事件引起的交通流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杭州市城区浮动车、SCATS、Citilog系统提供的实时交通数据,基于CUSUM算法构建差分流量和速度交通事件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抑制交通信号对于交通流的周期性影响。实验表明,模型在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均能快速准确检测交通事件。  相似文献   

14.
5诱导标识,广泛应用——广泛应用智能交通系统设备动态诱导指引交通 美国和日本4座城市交通科技管理手段形式多样、应用广泛,各类交通信息检测设备、大型可变信息显示屏和可变标志几乎覆盖了城市的所有道路,为实现交通动态管理、智能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电子地图和GPS导航的配套使用也使科学指路、诱导出行的理想转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青岛市温州路的交通区位以及区域交通流特征,分析评价温州路实施单向交通组织对周边路网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周边路网交通节点的影响,进而分析温州路单向交通组织方案的适应性,并提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为青岛以及其他城市完善单向交通组织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在我国城市和道路规划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和应用,城市道路设计和管理也面临着规划理念转变下的新挑战。传统的以机动车为本的道路设计和交通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路网结构下各类交通的需要。对"小街区、密路网"理念进行了综述,对单向交通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对"小街区、密路网"条件下单向交通组织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并从道路设计和交通组织的角度,分析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小街区、密路网"这一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路网结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区域路网进行单行交通组织形成微循环系统。目前传统的单向交通研究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缺乏环境效益评价。以苏州市龙湖地块路网为例,采用交通仿真软件Q-Paramics进行高峰小时车载排放仿真,定量评价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措施前后的机动车污染物瞬间排放率及排放总量。研究结论表明:采用单向交通组织措施后,地块路网机动车污染物的瞬态排放率及排放总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在中国大中型城市已极为普遍。由于在城市中心区开展道路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难以在短期内见效,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许多城市陆续开展了单向交通的规划研究。文中通过总结国内外单向交通实施情况,分析了单向交通规划的条件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技术要点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交通需求管理及其现阶段的实施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于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需求管理(TDM)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发达国家的应用经验表明其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均与发达国家不同,城市交通现状与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应该对交通需求管理在我国的适用性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本文从多个角度对交通需求管理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对其在我国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给出了现阶段我国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智能运输系统(ITS)框架为基础,阐述了我国交通智能化建设对交通信息通信的需求情况,分析交通共用信息平台应该具有的运输层、通信层特性与功能,提出了我国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通信方式结构。最后,讨论了交通共用信息平台的未来趋势之一——IPv6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