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总体构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是个多湖泊的城市,被誉为百湖之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湖泊的污染程度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都到了非加快治理不可的地步。该文介绍了武汉市水生态环境概况及“大东湖”地区水生态环境概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设计了“三大工程、一个平台”的“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的总体构架,并阐述了该总体构架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林敏  刘鑫  叶爱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215-217, 221
紫琅湖是新建城市人工湖泊。健康水域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实现区域水系生态环境提升的关键。现以修复紫琅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重点,通过生态环境塑造、水生生物构建等工程措施,引导紫琅湖水生态系统逐步实现由人为设计到自然演替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水生态系统。其成果对于后期紫琅湖水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武汉市湖泊管理现状和武汉市"智慧湖泊"项目内容。"智慧湖泊"即通过新建视频监控平台,接入多个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并建立湖泊地理信息平台和湖泊形态分析平台。针对该项目论述了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湖泊旅游资源大国,总数量有11万座湖泊,其中天然湖泊有24000多个,人工湖泊有86000多个。按照地理区位又可以分为五大湖区,包括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和东北湖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湖泊旅游资源大国,总数量有11万座湖泊,其中天然湖泊有24000多个,人工湖泊有86000多个。按照地理区位又可以分为五大湖区,包括东部平原湖区、青藏高原湖区、蒙新高原湖区、云贵高原湖区和东北湖区。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191-191
<正>第七届国际浅水湖泊大会近日在江苏无锡市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专家研讨世界浅水湖泊保护治理经验,并现场"会诊"无锡蠡湖。由于浅水湖泊处于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压力较大,国际湖泊学界对此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每3年举行1届国际浅水湖泊大会的惯例,之前已举办6届。本届是首次在亚洲地区举行。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路堤、高架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出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方案,目的是通过高路堤与高架桥方案的比选研究,尽量减小山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组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交通安全、运行的经济成本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指标组合,目的是通过山区公路线形标准组合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山区公路边坡防护方案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叙述了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原则。运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综合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建立评价模型,评选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经济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目的是通过山区边坡防护方案选择的研究来减小公路建设对山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调蓄湖泊在城市内涝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城市遭遇多场长历时强降雨时,若调蓄湖泊未及时腾空库容而漫溢,易引发系统性内涝灾害。为评估调蓄湖泊应对多场长历时强降雨时的防灾韧性水平,结合武汉市实际,提出了湖泊退水时间评价指标。以武汉市最大的3个湖泊水系为例,基于构建的湖泊水系水动力模型,模拟了100 a一遇不同超长历时设计降雨下的重点湖泊水位变化。结果表明:遭遇1 d设计降雨时,汤逊湖、东湖模拟最高洪水位均未超过控制最高水位,但退水时间较长,分别达到9 d、3 d+6 h;退水期间,再次遭遇强降雨时,存在较大内涝风险。该研究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排涝标准的制定及排涝设施规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设计理念,旨在汛期控制并存蓄部分地表径流,随后将其加以利用.因此,它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充分为城市环境吸收或提供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既可以满足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效益需求,又能给城市建设带来更好的景观效果.以海南省某半地下污水处理厂为例,运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厂区雨污水系统进...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依据,起到引领和统筹作用.结合珠海市地理气候特征,探索区级层面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并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编制斗门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首先分析了规划区内存在的主要问题,识别重点建设方向,提出规划建设目标及指标体系;然后从规划区生态环境本底特征出发,强调海绵城市大系统构建,完善顶层设计,构建海绵城市水生态格局;最后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系统规划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内容,科学、系统地引领指导斗门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掖古有“半城芦苇半城塔,一湖芦花赛江南”的美誉,外部护城河环绕,城内大小池塘串联,足可见其丰富的水系造就了良好的城市水生态及湿地景观。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内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城东南地区,现状水系多被城市建设阻断,水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现通过对现状分析及张掖总规的研究,提出利用农灌渠农业退水作为水源,沿三环路建设环城水系的规划思路,并通过“生态融水、设坝驻水、拓挖汇水、科学绿水、河渠贯通“五大策略,最终实现”水润张掖、文化古城”的规划愿景。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水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为例,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基本理论以及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对于浦东新区小流域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设类型和指标要求,并对建设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对于建设后的河湖水环境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评价指标,希望对全市范围内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起到一定推广与参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更新及双碳背景下,老城区水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是目前各城市亟待解决的难题。以漳州市中心城区内河水系水环境治理为例,从河流生态系统的角度结合模型分析论述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和实质,提出改善水环境与提升水生态功能的方案建议,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提升提供参考。通过技术方案的应用与实施,使得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黑臭水体得到治理,改善水环境,修复流域生态属性,助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带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分析了生态新城绿色交通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南部新城绿色交通规划的经验,归纳了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的目标、绿色交通规划的方法及理念、方案落实的主要策略和经验。研究结果认为:生态新城的绿色交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平衡绿色交通方式与非绿色交通方式的关系;不仅要考虑交通系统本身的规划整合,也要考虑交通与其他专业的协调,才能成功构建完整的绿色交通体系,并实现规划理念与规划方案的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17.
无锡市城市水环境状如“头顶太湖水 ,脚伸长江潮 ,腰裹大运河”,防汛任务繁重。 1 996年~ 2 0 0 0年期间 ,无锡市城市防汛工作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成为历史上全面实践“五结合”路子力度最大、成效最好的时期。前瞻刚迈过新世纪门槛的无锡市城市防汛 ,三点值得一道 :从一般防洪城市到“重要防洪城市”的性质定位 ,表明防汛设施达标建设的任务更趋繁重 ;城市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建设特大型城市目标的敲定 ,无锡市城市防洪与所在的太湖流域防洪治理的分工和互动将置于新的背景之上 ;城市排水管网标准偏低 ,加上低洼地区的旧城改造迟后和管网养护管理上的问题 ,城市内部抗御短历时急暴雨的能力脆弱 ,内涝的挑战机率远远大于高水位洪水 ,要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市民呼声颇为强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双修”是指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其中生态修复是建设健康、美丽城市的基础,旨在保护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基于此,运用“城市双修”的理念,对安徽省亳州陵西湖公园进行以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内容的“双修”治理,包括截污清淤、污泥治理、净化水质、水质维持、低影响开发等治理措施。以此来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宁静化是机动车减速技术的总称,是绿色交通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阐述了交通宁静化的基本理论、理念和主要实践措施,并充分结合生态城交通发展趋势,提出生态城交通宁静化的规划和实施要点,为区域绿色交通的实现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因环境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湿地系统最为核心的要素。基于国内外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情况,阐述了植物在尾水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情况、影响植物净化能力的因素,以及湿地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并对尾水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展望。在参考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及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