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哈尔滨车辆工厂生产性粉尘种类繁多。如矽尘43.8%、金属性粉尘12.5%、混合性粉尘12.5%、木材粉尘10.4%、水泥粉尘6.3%、其他粉尘4.1%等。矽尘对接尘职工(简称为接尘工)的危害是比  相似文献   

2.
长钢轨焊接接头打磨除尘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钢轨焊接接头打磨作业条件、金属颗粒粉尘的产生机理分析,选择适合的除尘方法,并配套设计钢轨打磨金属颗粒粉尘收集器,设计出长钢轨焊接接头打磨除尘装置,达到最大限度地收集有害金属颗粒粉尘、净化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的效果,切实减少有害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职业性黑变病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职业性黑变病是指劳动或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是煤焦油、石油及其分馏产品,橡胶添加剂,某些颜料、染料及其中间体等)引起的慢性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主要发生在石油分馏、橡胶加工等行业,在铁路系统极为少见。下面则是发生在徐州铁路分局一例职业性黑变病的报道。患者,徐××,女,33岁,系徐州铁路分局新浦装卸作业所装卸司机。职业史:接触煤炭、煤油、汽油、机油等13年,作业中无特殊防护措施。现病史;患者自8年前始,脸,颈部逐渐出现点片网状色素沉着,时有骚痒感,后渐加重,泛发  相似文献   

4.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我国已公布了《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和《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对于化学毒物职业性接触危害程度的具体分级,仅举例苯、氯等56种(类)常见化学毒物分级。为了加强毒物管理,做好毒物登记工作,今对肼等13种化学毒物进行了资料整理,按国标进行分级建议。分级的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中危害程度分级》主要适用于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类型的粉尘,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中毒的危害性粉尘。化工系统的化学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槽型接触轮钢轨砂带高效打磨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比数学模型,掌握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周期应力变化规律,揭示打磨周期应力对打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钢轨砂带打磨专用试验平台,对比研究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槽型接触轮打磨因其周期性的应力集中加压状态而具有较高材料去除效率;与平型接触轮相比,槽型接触轮打磨在较低压力下材料去除优势并不显著,随着打磨压力增加,槽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效率明显提升,并在打磨压力为50 N时超越平型接触轮;在打磨表面粗糙度、振动、噪声及能耗等方面,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较平型接触轮均有明显优势,在75 N常用打磨压力下,前者较后者打磨材料去除率提高14%,表面粗糙度降低25%,振动减少17%,噪声降低4.5%,能耗降低12%。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北美铁路最佳钢轨打磨策略。从中总结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不同服役条件下,不同材质钢轨裂纹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时间决定了科学的预防性打磨周期,裂纹深度决定了最经济磨耗速率;(2)应对不同磨耗状态的轮对进行应力分析,并以此设计钢轨的最佳打磨廓形,最佳打磨廓形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条件变化及时更新;(3)处理严重轨面RCF伤损时,渐进式预防性打磨比修理性打磨更具经济性;(4)应对曲线下股钢轨非工作边进行适当打磨,避免与假性轮缘发生高应力接触,产生严重伤损与变形;(5)应用高强度钢轨可有效延长钢轨打磨周期,减少金属打磨量,应在新轨上道不久后对其进行廓形打磨,实现轮轨共形接触;(6)最佳钢轨打磨策略是通过预防性钢轨打磨与合理润滑、轨顶摩擦系数控制有机配合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钢轨砂带打磨作业原理,将钢轨与砂带的接触状态视为2个自由曲面接触;运用赫兹接触理论建立砂带与钢轨的接触模型,计算分析接触区域的形状、面积及其上的压力分布;将砂带上的磨粒简化为球顶圆锥模型,推导出磨粒切入深度与打磨压力间的数学关系,从单颗磨粒受力分析计算整个接触区域的切向力分布,进而建立钢轨砂带打磨功率的预测模型。在综合试验平台上进行36+号陶瓷磨料砂带打磨U71Mn钢轨圆环的试验,试验结果与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表明,打磨功率的预测值与试验值平均仅相差2.02%,证明了打磨功率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以60kg·m~(-1)钢轨砂带打磨为例,采用预测模型分析打磨功率与砂带速度配比对打磨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打磨宽度虽由接触压力直接决定,但仍受打磨功率的约束,在同样打磨功率下,曲率半径为300mm弧段可调整的打磨宽度范围最广,80mm弧段次之,13mm弧段最窄。  相似文献   

8.
石灰岩粉尘致晚发性尘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灰岩主要含碳酸钙,经测定其化学成分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为0.9~14%。由于二氧化硅含量低,能否引起尘肺,国内外不少学者尚有争议。为进一步弄清石灰岩粉尘致尘肺发生的规律,本文就5例接触石灰岩粉尘后引起晚发性石灰岩尘肺的发生,做如下分析。一、资料分析 1.接触粉尘情况:5例晚发石灰岩尘肺患者均为男性,50~70年代时曾在柳铁采石部门从事采石作业。接触石灰岩粉尘最长时间16年,最短11年1个月,平均13年3个月。广西境内的山石均为石灰岩,化学成分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他们在从事采  相似文献   

9.
钢轨砂带打磨过程会生成大量磨削热,热量堆积易导致钢轨温度持续升高而影响打磨质量。为揭示打磨温度与工艺参数间关系,针对钢轨砂带打磨弹性-曲面接触特点,从瞬时点热源温度场理论出发,结合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单接触轮及多接触轮的磨削温度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温度曲线沿时间、轨向位置的变化过程。将结果与现有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一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砂带打磨过程各点温度呈快速升温、缓慢降温趋势;提高列车打磨速度、增加磨头接触轮数量和接触轮间距能有效缓解热量累积;以60 kg/m钢轨为例,R13弧段为易烧伤区域,须依据理论模型制定适当的打磨工艺参数避免钢轨打磨时发生轨面发蓝、灼伤等二次损伤。  相似文献   

10.
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从电解槽散发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其中以氟化氢、合氟粉尘及沥青挥发物,对人体危害较大,而且污染环境较为严重。慢性氟中毒导致工业性氟骨症、粉尘可引起尘肺。我们对某厂铝电解车间230名接触尘氟工人(包括有尘氟接触史的人)进行了临床、化验、X线等检查。本文着重对胸部X线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尘氟胸部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96头钢轨打磨列车用集尘装置的技术要点、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集尘装置,可以将打磨钢轨产生的粉尘通过滤清后收集到集尘箱中定期处理,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是现代钢轨打磨列车采用的新技术装置,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各类打磨车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本地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外眼疾病罹患情况,我们对磷矿、砖瓦厂、水泥厂、农机厂、修造厂等7个厂矿企业628名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眼部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用下列表1、2、3、4表示: 2.从表1看出,在受检628名粉尘作业工人中,眼部疾患以砂眼为多,其次是翼状胬肉、睑裂斑、内翻倒睫和倒睫性角膜混浊,患病率分别为78.80%、22.77%、6.21%、3.34%和2.23%。说明粉尘作业工人外眼病主要是砂眼和砂眼的后发病,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1955年,我国首先成功地分离出砂包病原体(TRIC),目前认为砂眼的病因是砂眼衣原体。现在全国各地开展砂眼病普查普治工作,虽然诊断  相似文献   

13.
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国内外钢轨打磨现状 ,分析研究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 ,从打磨限值标准、打磨车工作参数标准、打磨质量控制标准等方面论述高速重载线钢轨打磨策略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重点就轮轨系统动力学与接触状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试量表(MMPI)、临床记忆量表对住院诊断为慢性乙基汽油中毒患者36名、锰中毒患者25名,不接触任何毒物的工人17名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两组患者记忆力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抑郁、疑病、精神分裂、精神衰弱量表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除普遍存在记忆减退外,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身疾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钢轨快速打磨车在工作运行中对钢轨进行在线预防性打磨,能及时有效消除钢轨表面的接触疲劳层、波磨以及焊接不平顺等初生缺陷,预防钢轨病害的发展,最大程度延长钢轨的服役寿命,同时能够保证列车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平稳性。分析了钢轨快速打磨车的运用及效果,充分发挥其作业性能、降低作业成本,以带来更大的社会、经济及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管理限值,作者选择了CXF-2F型向心式个体粉尘分级采样器,由作业者个体佩带采集样品测定呼吸性粉尘和总粉尘浓度。结果显示,包装车间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间具有较好的从属共变关系,r为0.9284,比值为0.1345。环境呼吸性粉尘浓度与总粉尘浓度的比值为0.3546,个体呼吸性粉尘与环境呼吸性粉尘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别(t=23.02,P0.001)。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铁道建筑》2022,(1):31-34
为提升车辆通过高速道岔时的运行平稳性,基于迹线法建立车轮与道岔钢轨接触几何计算模型,分析车辆通过道岔转辙器时的轮轨接触点对分布特性,发现轮轨接触位置不集中和突变是降低车辆运行平稳性的主要因素。以降低接触突变幅度为原则提出转辙器钢轨廓形打磨方案,并基于轮轨接触几何模型和车辆-道岔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道岔钢轨打磨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钢轨廓形打磨能有效降低道岔区轮轨接触不平顺和等效锥度,利于提升车辆的运行平稳性;打磨后轮轨横向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脱轨系数的最大值分别降低了39.5%、7.4%、41.7%,该廓形打磨方案对提升道岔服役性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对打磨前后的高速铁路道岔打磨受限区特征断面钢轨廓形进行测量,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列车通过打磨前后道岔打磨受限区的动力学特性,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廓形打磨后,道岔打磨受限区内侧工作边明显低于打磨前,且降低值得到明显优化,全新车轮及磨耗车轮与打磨后的道岔受限区特征断面接触时的等效锥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均在理想范围内;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全新车轮及磨耗车轮与打磨后的道岔受限区特征断面接触时,构架及车体横向加速度均减小,列车轮轨接触关系得到优化,列车运行横向稳定性得以提升。现场实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廓形打磨对列车运行横向稳定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钢轨打磨对轮轨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钢轨打磨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 ,阐明钢轨打磨能综合提高轨面平顺度 ,改善轮轨接触 ,取得轮轨间连续均匀接触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准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伤损和磨耗严重开展钢轨打磨技术研究,进行打磨模板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实测轮轨廓形的磨耗和接触特征,确定钢轨打磨目标廓形,据此设计得到适合于大准铁路小半径曲线的钢轨打磨廓形,并采用重载货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车轮与实测钢轨廓形匹配时,上股易形成过共形接触,下股接触点偏向轮缘根部,形成反向轮径差,降低曲线通过性能;车轮与打磨廓形匹配时轮轨接触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磨耗指数和轮轨接触应力均显著降低,大幅提高了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