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0引言北槽深水航道是进出上海港及长江的水上咽喉要地,随着船舶趋向大型化,进出北槽船舶的航行风险与日俱增,尤其在北槽导堤口门附近时有重载船舶因流压异常导致突然偏向或无法保向,近乎失控,船舶存在被迫掉头、触碰灯浮、冲出航道搁浅、碰撞他船等风险。2016年夏季曾发生十多起类似险情,  相似文献   

2.
广州港伶仃航道狭窄,转向角度大,进出港的船舶交通流十分密集。如何调整初始船位,合理把握转向时机,参考转向速率(ROT),精确地控制超大型船舶在转向后的船位,使之顺利地转入新航段后与对遇、追越船和谐通过,是保证船舶在伶仃航道安全航行的重要转向技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船舶大型化进程提速、吃水增加、航道资源有限的背景下,介绍了重载散矿船在北槽深水航道进口航行时,对最佳船位的选择与控制,合理使用助航设备以及有关航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三角地区的航运飞速发展,作为进入上海港和长江沿岸港口的必经之路——外高桥航段,其船舶数量和密度大幅上升,为了配合已实施的《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规定》,为船舶航行提供一个快捷安全的航道,并使北槽深水航道和黄浦江航段的船舶限速有一个合理的衔接,提出了限速12kn的观点,进行了可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晗煜 《中国水运》2014,(11):33-36
上海港北槽深水航道是重载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内港的咽喉要道.为了减少船舶事故发生率和财产损失,对北槽深水航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通航安全评估模型.通过FIS对其进行及时地通航安全评估,并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仿真,合理且定量地分析北槽深水航道的实时风险水平,为即将进入该航道的重载船舶上的引航员和值班驾驶员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0 引言长江口九段沙警戒区是上海港南槽航道与南支航道的交会水域,航道狭窄、水流复杂、通航船舶密集,历来是船舶航行高风险水域和水上安全事故多发水域[1]。船舶碰撞九段灯船事故时有发生,容易造成助航设施和船舶损失,对该水域的安全航行和管理进行研究有一定的意义。1 水域情况1.1 地理位置九段沙警戒区位于长江南槽航道上、下段衔接处,由九段灯船及其上游的A26、A28、A29、S35灯浮等助航设施围闭区域(见图1),是南槽航段  相似文献   

7.
王贇 《珠江水运》2014,(12):42-43
本文通过对上海港南槽和北槽航行水域大概介绍,结合南北槽水域困难航段和危险航段的航行注意事项,以及对南北槽水域实际通航状况的分析,对如何在南北槽采取正确的航行方法和避让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力图为船舶驾引人员在该水域内安全航行提供参考依据和基本判断思路,对航行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切实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港属不规则半日潮,涨水流在五个小时左右,落水流长达七个小时左右,所以在上海港航行,基于流对航速、船位的控制都有较大影响,因此流是我们必须考量的因素之一。尤其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通过和靠泊上海港的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船舶流量也迅速增加。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905万TEU,超过新加坡的2840万TEU,成  相似文献   

9.
正0引言长江口深水航道中的北槽航道,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的航道,总长约43 n mile,是目前大型船舶进出上海港和长江沿岸各港口的咽喉要道。随着上海和长江沿岸经济与港口业的快速发展及南槽水深变浅等,进出北槽航道的船舶密度趋于饱和,特别是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过后,航道更加拥堵。改善北槽航道通航状况、提升通航能力是港口管理人员和船舶驾引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北槽航道示意  相似文献   

10.
狭水道航行旋回余地小,而偏偏旋回余地小的狭水道,航行船舶的密度反而高。这对船舶操纵者来说航行困难是可想而知的。长江口上海港区32#~24#浮之间的航道是狭水道中船舶航行密度相对高的航段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发生在该航道上的海事不少。如:A轮长江下水与上水N轮在32#浮附近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进出上海港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由于受上海港航道水深条件限制,大量深吃水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自长江口北槽深水航道依次排队进口。在外高桥水域顺流掉头顶流靠泊成为上海港的主要生产模式之一。由于同一时间段靠离泊的船舶众多,造成上海港拖轮数量的严重紧缺,原则上需要两条甚至三条拖轮协助的。事实上往往只有一条拖轮前来协助掉头。以下笔者结合船舶转心的概念,以单拖轮协助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在上海港外高桥水域掉头为例.分析船舶旋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在受限水域单拖轮的合理使用,以期为同仁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上海港天气状况和101~105#灯浮航段航道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突发的能见度不良的状况,为航行于该航段的船舶提供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船舶的操纵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越来越多的海船进出内河航道,然而我国内河弯曲航道宽度有限,加上受弯曲航道扫弯水的影响,大型船舶在内河弯曲航道航行潜在一定风险。船位摆置决定了航行于航道中的船舶能否顺利过弯,在长期航行实践中,主要采用“挂高取矮”这一经典过弯航法。目前,国内外对船舶过弯时船位摆置的量化研究较少,驾引人员大多只凭借经验,并不能根据实际水流条件,准确判断船舶过弯时应摆置的船位。因此,基于“挂高取矮”航法,建立船舶过弯船位摆置数学模型,通过Matlab分别对过弯船舶横移量和航迹带宽度与偏航角和横流的关系进行数值计算,量化研究船舶船位摆置方法。结合尹公洲弯曲航道,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数值计算结论可信,且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庄  项雨略  廖鹏  陈虹 《水运工程》2020,(4):125-129
为分析内河航道局部缩窄段交通运行状态,根据航道单线交替通航特征设计仿真模型,分析不同条件下缩窄航段的交通运行状态及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船流量大小和方向分布影响缩窄航道的交通运行状态,2个方向船流量差异较大时船舶集中通行有助于提高通航效率,但会增加部分船舶的延误;缩窄航段的通过能力随缩窄段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当缩窄段长度增加到一定值后,航段的通过能力接近某一极小值。实践中可根据航运需求,合理进行交通组织、安排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5.
曹慧江  居尧  车军 《水运工程》2017,(11):58-63
长江口深水航道是大型海船进出上海港主要港区和长江下游主要港口的重要航道。随着大型集装箱、邮轮、散货船在北槽深水航道有限的宽度内通航矛盾日益突出,对深水航道的稳定运行与上海港的日常运营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分析长江口现有通航船舶特点及矛盾焦点的基础上,结合长江口航道资源分析,探讨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边坡进行超宽船舶交会的可行性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关实施措施。该方案是提高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资源利用率,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适应"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两个重大国家战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栋 《航海技术》2015,(3):20-22
<正>0引言上海港北槽深水航道指长江口船舶定线制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之间的航道,总长约43 n mile。A警戒区西侧边界线至D12灯浮航道底宽400 m,设标宽度550 m;D12灯浮至圆圆沙警戒区东侧边界线航道底宽350 m,设标宽度500 m。北槽深水航道维护水深为理论最低潮面以下12.5 m。北槽深水航道附近的锚地主要有北槽锚地、横沙锚地以  相似文献   

17.
上海港黄浦江以其航道狭窄、通航密度大、船舶操纵困难而闻名。随着上海港向国际航运中心的迈进,其接纳船舶吨位、长度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需进出黄浦江。码头边由于受水深和航道宽度的限制无法掉头,所以在黄浦江内专门划定了三个相对较宽的水域作为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深水航道即"北槽航道"作为进出上海港及长江沿岸港口的咽喉要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D25灯浮附近水域则是北槽航道中一个重要的弯道水域,这里水深时有变化,在其下游又增设了大风浪引航作业区。本文分析了大型船舶在北槽D25灯浮附近弯道水域航行、交会、追越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长江白茆沙水道分为南、北2个航道,是连接江尾海头的重要航段,目前受航道条件和航行习惯的影响,白茆沙南水道是大多数船舶航行的选择。随着12.5 m深水航道的开通,进江船舶数量增多,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白茆沙水道在承载航运经济的同  相似文献   

20.
郑贤俊 《中国水运》2004,2(4):116-117
船舶航行在海洋上是用天文航海、地文航海、雷达、电测向仪和GPS等方法测定船位,将测定的船位绘在海图上再制定航向,船按该航向航行.内河航道狭窄、弯曲,要求驾驶员时刻掌握本船在航道上的位置,以正确的航向航行,安全地操纵船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