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江上游风簸碛滩位于井口急弯的上游弯曲放宽河段,滩段枯期分汊,左槽窄弯,右槽顺直宽浅,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卵石滩险。文章分析了滩段的碍航成因和整治前后的河床演变情况。1995年右槽方案实施后整治效果良好,但2001年右槽上浅区开始出浅,主要是因整治建筑物的水毁而导致右槽冲刷能力减弱所致。修复和加固原有整治建筑物、疏浚右槽进口浅区,可改善右槽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2.
鳗鱼沙浅滩位于长江下游口岸直水道,属顺直宽浅水下分汊型沙质浅滩。顺直宽浅的河道属性使鳗鱼沙心滩和 左、右两槽不稳定,年际间滩槽冲淤变化较大,甚至出现滩槽易位的现象,是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主要的碍航浅滩。基于河 床演变分析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鳗鱼沙浅滩近期演变特征以及浅滩成因,确立了维持水下分汊的整治思路,提 出江中实施龟背状潜格坝群的整治工程措施,并进行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前后对比试验,分析研究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航 道条件的改善以及对工程河段河势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在落成洲河段采用潜堤、丁坝和护底带等航道整治工程,以防止右汊进一步冲刷发展,增强左汊浅段动力,改善航道条件.为论证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落成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工程实...  相似文献   

4.
为达成长江口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的目标,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和畅洲水道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在左汊采用潜堤的结构形式,减小左汊分流比,改善右汊航道水深条件。本文根据和畅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实测数据,与设计阶段数物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分析工程前后在滩槽变化、河床容积、流场变化、分流分沙变化等方面的实现情况。结果表明:工程实施以后,左汊潜堤上游侧主要呈淤积状态,潜堤下游侧呈冲刷状态。右汊分流比大幅提高,河槽大面积刷深,航道维护量非常小。工程达到了预期的航道整治目标,工程治理方案合理,航道整治效果显著,可为长江中下游潮汐分汊河段航道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元贵 《珠江水运》2007,(12):27-29
通过赤水河中游航道整治工程实例,提出汉流河段游移性卵石滩的整治看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下游深水大流速条件下航道整治工程施工顺序安排的问题,采用数学模型和河床演变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和畅洲左汊限流潜堤施工顺序安排的原则及工程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和畅洲限流潜堤实施后,左汊分流比减小9%,右汊冲刷发展,航道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流场和地形调整基本与预期相符,工程达到了左汊限流、右汊增深的工程整治目标。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施工顺序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总结以往航道整治工作经验,结合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对赤水河柴块滩、灌溪口滩的碍航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航道整治原则和推荐工程方案。推荐方案实验表明,整治后该河段航道尺度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航道整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长江中游戴家洲河段的航道变迁及碍航特点进行了分析。依据河床演变分析,对分汊河段的择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航道整治原则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确定整治原则为:维持分汊、择汊直港,守控洲头、调整水流、护岸守滩,综合布局、统筹兼顾。进而提出了3个航道整治基本思路,并根据航道整治目标河型的概念选择了目标河型。在河床演变分析及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航道整治工程总平面布置设想。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长江中游新洲—九江河段碍航特性以及河床演变特征,确定了上下兼顾、系统整治、固滩守槽、调控结合的航道整治原则。进而提出采取修建整治建筑物的措施,稳定徐家湾边滩,限制新洲水道上深槽右摆和沿岸槽的发展,归顺浅区水流,恢复并抬高九江水道上浅区鳊鱼滩头部滩体,抑制左汊发展,稳定过渡段位置,提高浅区的冲刷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长江下游的安庆水道为研究对象,对该河道河床的总体演变以及主要碍航浅滩进行了分析,得到该浅滩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年内水流洪,枯季流路不一致、断面水流流速、流向不同。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守滩稳槽、局部调整为主,维持左汊为主汊、右汊为支汊的航道整治思路,从而为安庆水道后期的治理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安庆水道河床演变和航道整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英  刘奇峰  刘林 《水道港口》2012,33(6):495-499
文章对安庆水道在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自然条件下洲滩周期性变化,河道汊道条件变化较为剧烈,航道条件时好时差,稳定性较差。三峡蓄水后,安庆河段演变规律保持不变,在新洲向右淤长的发展趋势下,左汊进口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在河势控制工程实施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汊边界条件,河道的周期性演变有所趋缓,有利于维持当前的三汊格局。在总结河段碍航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限制新中汊发展,调整分流、稳定洲滩和束水冲槽的整治思路,以期解决安庆河段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赤水河位于贵州西北隅,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于四川省合江汇入长江,通航里程248公里,运输量占贵州省水运总量的80%,是贵州的一条黄金水道.赤合段54公里为六级航道.河口段受长江洪水顶托影响淤积严重,香炉滩是该段内淤塞最为严重的滩险.  相似文献   

13.
杨忠超  杨雷  巴添 《水运工程》2022,(8):114-120
丹溪口滩险治理是渠江航道整治的关键性工程。草街电站成库后水位上升及洪水冲刷导致江心洲左支汊发展和岸坡崩塌,严重危及右岸航槽稳定以及左岸居民财产安全。拟采取护岸、封汊、挑流和固滩的措施加以整治,提出了4个整治布置方案。采用二维水流数模和极限冲深公式对各个整治布置方案开展了多级流量计算,通过流速、流向和冲刷深度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优选推荐整治方案:顺直斜坡式护岸阻止丹溪口左岸持续崩塌,锁坝防止左汊进一步变深变宽,江心洲头设置鱼嘴形护坝减小冲刷。研究成果可为渠江丹溪口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黔江师姑滩为多汊型石质急流滩,素有黔江“滩王”之称。在总结以往整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对分汊型急流滩的水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通航支汊整治、非通航支汊扩大分流的整治原则和相应的工程措施。竣工验收表明,整治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湖南澧水青山航电枢纽布置,采用1∶100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弯曲分汊河流上航电枢纽的枢纽布置、航道整治和通航水流条件等关键技术。分析左、右汊水流特征,比较船闸分别布置在左、右汊各方案的通航条件;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布置方案和整治方案以及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的特点,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安庆河段为三汊分流水道,左汊为主航道。近年来中汊发展迅速,威胁到左汊分流,再加上新洲洲体多由细砂组成,极不稳定。新洲洲头的冲刷后退将使左汊进口条件变差,主航道有可能进一步向不利方向变化。本文从工程建设完工之后水道河势、深泓、洲滩、分流比等方面对工程效果和航道条件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航道整治工程实施以来,航道条件有所改...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中游沙洲水道近年来实测资料,分析水道河床演变特点及碍航特性,并根据长江航道治理规划,提出航道整治思路和方案。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对2个治理方案进行动床效果研究。模型计算结果显示:2个方案均可起到守护洲滩、控制左汊发展、维护右汊稳定的作用,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但方案1略优,可作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赤水河口淤沙段航道治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赤水河来水来沙特性、泥沙淤积和碍航特点,提出用整治建筑物、炸礁与疏浚等手段束窄滩段河宽,并通过模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任成柱 《水道港口》2006,27(3):158-161
航道整治尺度的确定是航道整治工程可行性论证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山区小流量河流,提出了水力计算法、滩情分析法、类比法,来确定合理的航道尺度。并以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为实例进行了计算和综合分析,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原型河道观测资料分析和河工模型试验手段,成功地预测了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初期马家咀水道河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航道总体治理方案进行试验研究,提出分期实施整治工程方案的原则及内容。工程实施后,南星洲右汊近岸航槽不断冲刷发展,河心槽及左汊淤积,左汊分流比下降,基本达到了将主流与主航槽稳定于南星洲右汊近岸槽的整治目标,航道条件显著改善,满足近期建设规划尺度。本河段航道治理经验可为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的航道整治提供借鉴,并对航道整治可能会给相邻河段带来的影响及其解决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