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时我国城市变通现状厦存在问题分析,针对城市产生变通问题的原因.探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建议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变通发展战略、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道路设施、发展公共变通、应用智能交通技术等措施提高城市变通管理技术和水平.改善城市变通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改善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国内变通安全的现状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出我国变通事故独有的特点。阐述了目前我国变通事故多.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给出了减少变通事故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城市变通系统的现状,研究综合变通信息系统的整合,提出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共用信息平台的建设厦智能运输系统体系结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4.
从道路交通事故现状出发,分析了道路交通危机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了从完善道路变通危机管理系统、加强安全教育、加大经济投入力度等三个方面来加强道路变通危机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正确认识道路变通危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东莞市中心城区现状静态变通问题调查和原因分析,提出了统筹规划布局、制订配建标准、采用科学收费管理体制、加强变通管理力度、优化停车信息发布、促进社会媒体宣传的近期停车建设管理发展总体策略,并阐述了各项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行业、地方和企业三个层面梳理了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经验及取得的成效。根据标准制修订、技术内容、实施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标准化发展的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1公共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现状和问题2007年,我国出现了第一家系统性、在城市实现全覆盖的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此后10年间,投资形式不同、运营方式各异的公共自行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上百个城市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系统。2009年,武汉市采取"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的模式,成为我国首个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免费公共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变通需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增民。为了缓解交通需求供求矛盾,各城市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但是实践证明,交通供给与变通需求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交通供给的增长同时诱发了新的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9.
浦东新区法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授权决定创设的新型地方性法规,旨在比照经济特区法规,在非经济特区的浦东变通适用法律和行政法规,为我国地方变通立法制度开创了重要先例。从创设依据看,尽管在授权时缺少《立法法》的直接依据,但总体上遵循了宪法的职权范围和央地国家机构职权划分原则,与宪法序言精神相契合,因而具备必要的合宪性基础。鉴于变通立法与法制统一原则的内在紧张关系,法规的制定应当严控准入门槛,准确把握权限范围与变通幅度,建立健全备案审查和自我监督机制,着力实现预留创新空间、严守法治底线的总体目标与核心要求。  相似文献   

10.
平交路口远引掉头技术应用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提出符合我国变通特性的平交路口远引掉头技术应用研究思路。首先,作者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和总结,从中发现国内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我国道路交通环境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微观仿真的技术研究思路。主要从中央分隔带开口布局、中央分隔带设计和机非分离的交通组织方案等方面,对远引掉头技术研究思路做了系统的规划。  相似文献   

11.
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模型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针对中国提速铁路采用的 CH1 60 - 0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及 SS7受电弓 ,建立接触网的有限元模型 ,计算得出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模态振型 ,导出其振动方程 ,并推导出受电弓非线性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利用泰勒级数展开对非线性模型进行线性化 ,得到受电弓框架的等效参数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受电弓 /接触网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受电弓的线性模型及非线性模型 ,而且考虑机车、轨道激扰因素影响下 ,对接触网 /受电弓系统的动态进行了运行模拟计算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S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建立了高速动车组模型,对其在不同横风工况下运行的外流场进行了空气动力学仿真.分析动车组空调表面的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列车空调机组所受阻力值由头车至尾车逐渐减小,横风等级增加,阻力值变化不大;空调机组进出口表面负压值及冷凝器进出口压差随横风等级的增加而增大,4、8、12级横风时,空调进出口表面负压总值较无横风时分别提高约30%、174%、561%;随横风等级增加,头车空调所受横向力并无显著变化,而中,尾车空调所受横向力急剧增加,且方向与头车所受横向力相反.4、8、12级横风时,三车空调及导流罩所受横向力总值分别为78、532、2 499 N.  相似文献   

13.
以有限元分析为基础,对1万t级的船舶分别采用不同的撞击速度对桥梁进行正撞分析,得到最大正撞力.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比较了船舶初始动量与最大正撞力、初始动能与最大撞击力之间的关系,得到相应的计算公式.与AASHTO公式、修正的G.Wosion公式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能量的桥梁船撞力计算方法能很好地计算出船撞力,且误较小.同时,该方法的计算结果很好地反映了船舶初始动能与撞击力之间的关系,并且形式简单,计算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大、脾脏巨噬细胞 (MΦ)在门脉高压症 (PHT)脾亢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对比观察PHT脾脏MΦ 内ACP含量 ,MΦ 超微结构及MΦ 吞噬破坏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并对PHT患者的脾指数、MΦ 内ACP含量及外周血细胞计数三者之间作相关分析。结果 同正常脾脏相比 ,PHT脾脏MΦ 内ACP含量增多 ,MΦ 表面伪足增多、增长 ,胞内溶酶体数量增多 ,MΦ 吞噬破坏红细胞、血小板的数量明显增多。PHT患者的脾指数和MΦ 内ACP含量与外周血细胞计数成反比 ,脾指数和MΦ 内ACP含量成正比。结论 脾大、脾脏MΦ 在PHT脾亢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民航机场的管理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发展 ,民用机场的功能不断扩大 ,机场的概念也在拓宽。机场不再只是飞机起降的场所 ,而是客货的集散地 ,甚至是一个经济实体。这对机场的管理和建设提出了更宽、更高、更深的要求。机场管理内容很多 ,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运行管理、经营管理和规划与建设管理。机场与所在城市及周围社区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这在制订城市发展规划和机场发展规划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机场的管理、建设和规划的范畴与内容必须适应城市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机场的工程建设与信息化是实现机场功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38例脑挫裂伤患者伤后12h内白细胞(WBC)及其分类变化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WBC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者占47.8%和73.9%,WBC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与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P<0.005),WBC和中性粒细胞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的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较重。临床监测WBC的变化对脑挫裂伤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铁路运输中对速度表、转速表校准的重要性,以及在本系统采用步进电机的优越性。导出了微机控制和处理的公式,设计了主程序和中断程序,并绘出了系统的误差曲线。  相似文献   

18.
以浦南高速公路C2合同段为工程背景,按照不弃土、不改良原则,通过室内、室外试验,分析了土的强度、干密度、饱和度、膨胀量与含水量、击实功的关系,据此得到了高液限粘土最佳含水量范围,提出了高液限粘土用于路基填筑的控制标准,即可用含水量及其对应的干密度、压实度和饱和度要求值,为本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本文的研究对促进高液限粘土在路基填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基于L空间构建了以列车数量、运行时间为权重的高速铁路运输服务网络(该网络中包括525个车站、2 666列列车).在此基础上,利用度、强度、介数等复杂网络评价指标对两种网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两种网络的不同运输意义,节点在两种网络中的不同作用.然后,充分考虑高速铁路路网乘客出行特征,以城市枢纽为研究重点、以运行时间为权重重构我国高速铁路运输服务网络,对比重构前后复杂网络指标值的变化,重点分析网络重构前后的网络特征、典型枢纽的变化.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为城市枢纽的客运换乘组织和车站分工提出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思维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发展的前提和根本。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认识交通运输系统现代性特征和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引领作用是非常必要的。加快综合交通立法步伐,可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本次论坛以“新时期系统工程与交通运输 的理论融合与实践”为主题,对系统思维、系统工程相关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技术体系,提出了铁路网高质量发展 的方向与着力点,介绍了交通系统立法的现状、需求及未来重点工作,分析了智慧民航系统建设的总体路径和场景,以及系统科学与智慧城市交通融合的内容、场景及方法。最后,分析了综合交通的内涵及未来研究方向,并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期刊的发展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