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光  吴瑞秋 《铁道学报》1999,21(A05):65-69
以宝成铁路为例,研究了铁路修建期间边坡和斜坡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地质环境基础上,运用三十多年的数据和工点实例资料,佐证了铁路边坡工程开挖激发了崩塌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率以及与此相应的地质环境的恶化变迁,以期探讨铁路工程活动对宝成铁路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湫水河下游自山西省临县三交镇至碛口镇汇入黄河段,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河流东岸滑坡、溜塌等不良地质体集中发育,在此区域修建铁路,选线难度大,地质条件对线路走行方向具控制作用。阐述该区域的地质条件及滑坡发育特征,结合该区域修建铁路的成功选线实例,论述地质工作在山区铁路选线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复杂山区铁路工程地质选线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既有成渝铁路线为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线,至今通车运营已60多年,鉴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力量不强等影响,铁路修建技术标准较低,且工程支防护措施极弱。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强降水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沿线重力不良地质、水毁及隧道病害等地质灾害发育,影响行车安全及营运。本文在现场调绘的基础上,分析既有成渝铁路线沿线地质灾害特性及其成因机制,并探讨其防治对策,以期为工程服务。研究结论:(1)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有风化剥落、溜坍(滑坡)、危岩落石(崩落)及滚石等重力不良地质,基底软化、翻浆冒泥、排水沟及涵洞堵塞等水毁,以及渗水、拱顶及边坡剥落、开裂等隧道病害;(2)灾害产生和发展的成因机制可归纳为低建设技术标准、软弱的地层岩性、复杂的地质构造、丰沛的降水、活跃的地下水活动及人类活动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3)既有铁路地质灾害的整治应考虑对行车及安全的影响,工程防护措施应力求高效、简单实用;(4)本研究结论对既有成渝铁路线地质灾害的整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概 述 铁路选线要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及地质构造单元。在五十年代由于缺乏先进的宏观手段,所以仅凭勘测人员的两条腿进行调查,达到从事设计资料搜集工作的目的,无论主观上如何努力,总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到了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些原来未曾发现的问题,故不得不进行改线。甚至铁路建成通车后才逐步显露出不良地质的危害,如崩坍、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严重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大的中西部山区铁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工程修建引发的滑坡也不断增加.滑坡属不良地质,对工程影响极大.因对滑坡认识不足而在工程建成后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正确认识滑坡,对其稳定性做出正确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总结博尔博松工程滑坡经验教训,分析滑坡形成机理,产生原因,提出处理措施,对保障铁路建设,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论:山区铁路选线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顺层斜坡地段不宜"大填、大挖",破坏山体的稳定性;在顺层斜坡地段修建工程时,临时支护措施要加强,长大顺层斜坡地段线路应以绕避为主.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在山区修建的铁路越来越多,往往由于对自然界的认识不足或工程活动不当引起诸多的地质病害,其中工程施工引起的斜坡体滑动时有发生,形成机理主要为:一是有发生斜坡滑动的地形,二是有产生的滑动的软弱面,三是降雨的影响,四是工程施工方法不当等。以圪秋沟工程滑坡为实例,针对其形成的原因,通过稳定性检算,采取清方减载、加强地表排水、反压、支挡等治理措施,避免滑坡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铁路病害的调查和防治是铁路工务工程管理中的难题,也是保证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调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铁路病害遥感调查的一般方法,给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等铁路主要病害的遥感调查实例,归纳了遥感技术在营业铁路病害调查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病害遥感调查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铁路运输的安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铁路病害的调查和防治是铁路工务工程管理中的难题,也是保证铁路大动脉畅通的关键。本文结合多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营业铁路地质病害和水害调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铁路病害遥感调查的一般方法,给出了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等铁路主要病害的遥感调查实例,归纳了遥感技术在营业铁路病害调查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我局地处祖国西南,管内铁路干线多在山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线路经常出现滑坡病害,给铁路运输安全正点、多拉快跑带来很大影响。以往整治滑坡病害,系采用清方减载或支撑盲沟、泄水盲洞及重力式档墙等综合措施,费工费时,占用良田多,并常因大量挖基而出现病害再度滑动,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一九七二年,在湘黔铁路修建过程中,广大铁路员工创造性地采用以钢筋混凝土锚固桩为主的综合治理方案,把整治滑坡工程措施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锚固桩整治滑坡病害具有工程量小、工期短,需劳动力少等优点。故现已逐步推广应用。××线×××隧道滑坡整治工程,由成都工务大修队承担,采用锚固桩施工方法进行。为了解施工过程中劳动条件,提出相应地劳动保护措施,我们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总结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0.
阳安铁路增建第二线山区地质选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我国山区铁路的大量修建,山区铁路地质选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阳安铁路是典型的山区铁路增建第二线项目,该项目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针对既有河谷线地段,增建第二线线路穿越区域性大断裂等工程地质问题,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作用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线路通过断层应以大角度、简单工程通过,其余不良地质应以绕避为主;(3)在充分总结汲取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地质选线、定线原则;(4)通过对阳平关至响水、西乡至石泉、石泉至池河三段线路方案的比选,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李凯荣 《科技交流》2009,39(4):15-17
铁路边坡特别是高边坡经常出现的滑坡、崩坍等病害,将对铁路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分析水对岩土体的作用,说明滑坡的发生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工程设计及施工中应加倍重视水的作用,做好边坡治水工作.  相似文献   

12.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3.
建国前修建的宝天铁路是严重的病害铁路,号称陇海铁路的"盲肠",主要受渭河区域性大断层的影响,沿线滑坡、泥石流等病害发肓.增建二线绕避严重不良地质区,选择渭河两岸的有利地形、地质条件,通过几个实例,说明线路多次跨越渭河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省会西宁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分两期修建。一期工程由西宁至格尔木,长814公里,已于1984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由格尔木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包括32公里的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新建铁路1100公里,已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工期6年。在高原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是一项探索性工程,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在铁路建设史上独一无二。高原、冻土和环境保护是修建青藏铁路的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刘卫斌 《铁道勘察》2012,38(3):27-30
黔张常铁路地处中低山区,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其中岩溶、滑坡、采空是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详细分析了本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选线时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及原则,对局部两段方案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推荐地质条件较好的DK方案。  相似文献   

16.
滑坡是山区铁路复杂地质结构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反映.在总结已往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小孔径钻孔灌注桩在顺层滑坡治理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加固方案效果较好,且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7.
黔张常铁路多穿行于中低山和丘陵地区,岩溶、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且分布有矿场采空区,地形地质条件对线路布设有较大限制。介绍黔张常铁路在武陵山区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等综合勘察成果指导岩溶地区铁路选线的研究方法,对水沙坪至晏家堡段的三个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工程设置、工程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绕避不良地质、工点设置合理、工程经济性较优的方案,并对岩溶区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选线思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铁路基本建设的特点是线长面广,工程量大。特别在西南地区修建铁路,由于地形险峻,地质复杂,工程艰巨,交通不便,施工条件极差,这就更加突出了施工组织设计的难度。因此,只有做好施工调查研究,多作方案比选,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据之合理部署施工,做到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施工,实现快速优质施工,早日建成通车。 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很多。但主要是着重研究解决铁路建设的施工总期限,安排好控制工期的重点工程施工,做好铺轨架梁、运输  相似文献   

19.
新藏铁路为5条进藏铁路之一,走行于塔里木地台和青藏高原两个构造单元,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及自然环境极其复杂多变,其修建技术难度和工程风险极大。通过分析总结拟建线路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新藏铁路地貌单元极为多变、气象条件极为恶劣、地层岩性极为混杂、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存在滑坡和错落、危岩、落石和崩塌、岩堆、泥石流、风沙、地震、高地温、雪害及冻土等工程地质问题,建议在充分借鉴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中尼铁路等科研成果和勘察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的分布规律、对铁路工程影响、选线技术以及防治措施等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国山区铁路勘察、设计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我国系多山国家,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5%以上,特别是西北和西南地区,高山重岭与内陆盆地交错相间,地形、地质条件均较复杂。早期在这些山区修建的铁路,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铁路设计理念的限制,技术标准普通偏低,远不能适应当前运输形势的需要,需要进行提速改造或增建二线。结合南疆线、兰武线、宁西线、西康线、阳安线等山区铁路改建及增建第二线工程,阐述了山区铁路提速条件下增建第二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即结合路网布局和线路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既有线扩能提速方案;合理确定既有线改建提速方案和增建二线速度目标值,结合既有线车站分布及增建二线车站引入条件,合理确定提速方案;调查分析既有线工程病害的性质、类型及危害程度,结合既有线路走向,合理确定第二线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