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大型集装箱船上的舱口围结构船体总纵弯曲时会产生较大的应力,目前使用高强度的超厚板设计建造,超厚板的装配及焊接的质量要求相较普通钢板有较大不同。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舱口围的结构设计特点、焊接装配形式及精度控制,以及焊接过程中的焊接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深化研究,指导了超大型集装箱船舱口围的建造。  相似文献   

2.
《江苏船舶》2015,(4):36-39
大型集装箱船厚板结构区域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其结构强度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MOL Comfort"号集装箱船断裂的原因,得出若过分追求营运成本而减薄船体结构,将会造成局部构件的屈服失稳,探讨了某万箱级集装箱船厚板结构区域的建造及焊接工艺要求,建议现场检验人员应关注的潜在风险因素,为大型集装箱船的施工建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蔡文  薛锋  靖婧  梁小平 《船海工程》2021,(2):125-128
为了有效检测涂装状态下吊耳焊缝的焊接质量,采用试验的方法模拟对比涡流探伤技术和磁粉探伤技术,对已涂装的焊缝进行焊接质量缺陷检查,结果表明,涡流探伤技术应用于船舶吊耳在涂装状态下的焊缝质量检测,与传统的磁粉探伤相比具有施工难度小、人员劳动强度低、环境污染少、涂装材料节约的优点,对已涂装焊缝的质量能够实现高效检测,能够缩短吊耳拉力试验周期,压缩船舶建造成本。  相似文献   

4.
21 000 TEU新型超大集装箱船舱口围与抗扭箱一体化建造的关键在于对超厚板焊接质量的控制,同时,对其建造流程加以改进优化,采用分区域联合建造,可节约船坞资源,缩短建造周期。在建造中严格控制精度,可减少精度修正量,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和快速、经济的航运要求,使集装箱船船体结构更多采用厚板高强度钢。厚板高强度钢高效焊接工艺研究成为3500TEU集装箱船关键建造工艺研究的重要课题。SEGARC法可以实现厚板立焊自动单层高效焊接。采用合适的TMCP铜、低温焊接材料及适当工艺措施,可以解决大热输入量SEGARC法焊接接头韧性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6.
集装箱船的大型化和快速、经济的航运要求,使集装箱船船体结构更多采用厚板高强度钢.厚板高强度钢高效焊接工艺研究成为3 500TEU集装箱船关键建造工艺研究的重要课题.SEGARC法可以实现厚板立焊自动单层高效焊接.采用合适的TMCP钢、低温焊接材料及适当工艺措施,可以解决大热输入量SEGARC法焊接接头韧性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7.
焊接是船体结构建造过程的重要工艺,直接关系着船体结构的建造质量[1].从造船过程来看,焊接涉及设计、生产准备、施工作业和质量检验等环节,焊缝质量与焊接人员、焊接设备、焊接工艺与方法、焊接材料和环境因素等相关[2-5],是焊接过程的集中体现,通过建立焊缝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效地管理涉及焊缝的相关数据[6,7],理论上能...  相似文献   

8.
张怡典  奚泉 《造船技术》2010,(6):38-39,45
针对散货船大合拢生产,编制了垂直气电自动焊焊接操作工艺,并进行工艺认可试验,以EGW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焊接技术,实现了厚板立缝的一次焊接成形技术,对提高散货船建造及各种钢结构厚板焊接施工工艺水平,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集装箱船大型化发展,大厚度的高钢级钢板在抗扭箱区域被使用的越来越多,疲劳强度是结构安全需要关注的重点,而厚板上的开孔会对疲劳强度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对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多年来建造的多型集装箱船积累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适合抗扭箱厚板的开孔及加强方案。  相似文献   

10.
超高强度钢EH47广泛应用于超大型集装箱船舱口围板等区域结构中,建造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较大的焊接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到船体结构的安全及使用寿命。论文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平板对接焊进行模拟,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并采用盲孔法对焊缝区域进行残余应力测量。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在靠近焊缝中心及区域附近处表现为拉应力,随着逐渐往焊缝中心靠拢,拉应力迅速增大,当达到焊缝中心附近时拉应力达到最大值。随着逐渐远离焊缝中心,拉应力迅速减小,达到一定距离时转变为压应力,并在距离焊趾2.5 cm处达到压应力最大值,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基本吻合,同时焊后热处理能有效降低有损结构强度的焊接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11.
船体外板结构多采用多层多道焊工艺建造,焊接产生的残余应力复杂,易导致焊接结构断裂和疲劳失效.本文采用轮廓法与基于并行计算技术的热-弹-塑性有限元研究Q235厚板多层多道对接接头内部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变化过程,预测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预测结果表明,纵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为拉应力,沿接头宽度方向逐渐减小最终转变为压应力,正面焊缝中部区域拉应力值明显降低;横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上表面及背面填充处为拉应力,沿接头宽度方向逐渐降低,在正面焊缝中部区域为压应力;Z向残余应力主要存在于焊缝区,正面焊缝以压应力为主,背面焊缝以拉应力为主.厚板多层多道焊接过程中,残余应力变化是由于后一道焊缝对已焊的焊缝起到热处理作用导致的,焊缝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由最后一道焊缝决定.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厚板对接焊缝检测的难点,制定PAUT和TOFD联合检测的工艺方法,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对巨型集装箱船上的超厚板对接焊缝进行联合检测设计,并在对应的验证试板上进行设计方案测试和调整,得出最佳检测设计并应用于现场实际焊缝检测。  相似文献   

13.
《船舶》2020,(3)
船体厚板焊接难度大,为预报厚板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应变和变形,选取对接焊和角接焊两种典型焊缝形式,焊接过程采用多道焊接填充建模的方法,并对网格划分进行适应性处理,按照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的步骤对典型焊缝模型进行温度场和应力场的计算,并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多道焊接填充建模方法在厚板焊接弹塑性仿真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厚板焊接仿真和厚板焊接工艺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对集装箱船的建造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其结构的焊接质量。为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文章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船舶平板对接焊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高斯热源模型,对接头的温度场及应力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焊接电流、焊接速度和板厚对平板对接焊残余应力场及变形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实际生产中集装箱船结构焊接质量的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18000TEU集装箱船建造的舱口围与抗扭箱一体化制作、焊接变形控制、精度控制、横隔舱整体建造及模拟试箱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结合该船的建造技术,提出改进意见,在后续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过程中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船艇》1991,(3)
九江船用机械厂在攻克武汉钢铁公司材质为16Mn、板厚70mm、内径为1400mm高炉立柱的108条环缝焊接点中,大胆采用了国内尚在实验阶段的厚板窄间隙予热焊接新工艺,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使焊缝的探伤合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研究大型LNG运输船建造过程中对无损探伤方法及位置的要求,通过比较不同探伤方法的适用范围、船级社及船东在无损探伤点位上的选择倾向,归纳出适用于大型LNG运输船的无损探伤点位及方法要求。与常规船舶探伤要求相比,LNG运输船上不锈钢嵌入板区域及舷侧临时开口区域是探伤的关键位置,需要进行大量射线探伤以保证船舶建造质量。  相似文献   

18.
马乔一 《船舶工程》2017,39(7):55-60
针对超厚板对接焊缝检测的难点,制定了PAUT和TOFD联合检测的工艺方法,通过软件的模拟分析,对巨型集装箱船上的超厚板对接焊缝进行联合检测[1][2]设计,并在对应的验证试板上进行设计方案测试和调整,得出了最佳检测设计并应用于现场实际的焊缝检测。  相似文献   

19.
我厂建造的万吨级散装货轮,其强力甲板和舷顶列板处的连接,原来采用铆接,自第五艘开始就改为焊接。由于该焊缝是主要受力部位,故在船舯0.5L区域内要进行无损检验,为此我们采用了超声波探伤的方法。经过对试样的检验及在第五、六、七这三艘万吨轮上的实际使用,证明是可行的。该结构的甲板及舷顶列板均为24毫米厚的钢板,组成T形角焊缝,焊缝下部开深8毫米、50度的坡口,用φ4毫米焊条手工焊接。焊缝上部采用开深约8毫米、50度的V形坡口,用粗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一次焊好。  相似文献   

20.
船舶制造正在朝向大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船舶管系建造是船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船舶管系的安装以及焊接过程中会受到材料质量、工人技能、焊接工艺等多方面的影响,因而需要对管系建造进行监督。传统船舶管系建造监管依靠人力,效率很低,本文在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图像去噪、图像增强以及边缘提取等图像预处理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图像处理技术在船舶管系识别中的应用。通过对船舶管系颜色和轮廓的识别,可以确定船舶管系的建造和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别。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焊缝分类判定流程,通过少量样本的训练可以完成对船舶管系焊缝焊接质量的基本判定,大幅度提升船舶管系建造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