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行在西陇海铁路线郑州至西安间大功率HXD1C型机车车轮踏面剥离比较普遍,通过对该型机车性能结构、运行线路状况及车轮踏面剥离的形貌特征分析,找出车轮踏面剥离的真正原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车轮踏面剥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SS7E型机车在西安机务段运用实际,简要分析了机车车轮踏面剥离原因及形成机理,通过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减少了机车车轮踏面的剥离频率。  相似文献   

3.
机车轮对是铁路机车走行部的重要部件,其技术质量直接影响到铁路行车安全。针对HXD2C型机车在侯马北机务段投入运用以来出现的轮对踏面剥离问题,通过对运行线路信息、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情况、轮对材质、用砂质量等情况跟踪分析,找到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相关原因,提出减少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的具体措施。经过运用验证效果显著,为解决铁路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和谐型大功率机车车轮踏面剥离已经成为机车惯性质量问题。机车车轮踏面剥离原因比较复杂,很多资料从机车车轮材质、构造特性、线路条件、空转伤损等方面研究较多。结合现场实际,重点从使用机砂品质入手,采用现场调研与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大功率机车用砂品质不良会加速机车车轮踏面剥离的发展,合理规范机车用砂标准对延长机车车轮踏面剥离的发展周期和车轮使用寿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机车轮对踏面剥离,产生的因素很多,如轮箍材质、高速重载、制动过热、踏面类型等。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州铁路局已应用过的JM、JM2、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产生踏面剥离问题,并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适合柳州铁路局线路特点和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车轮检验及在线试验,根据轮轨蠕滑理论,研究了HXD1型机车车轮空转滑行对车轮踏面剥离的影响,结果表明HXD1型机车车轮的空转滑行会引起轮轨间较大的摩擦温升,从而加剧车轮踏面剥离,并从机车牵引特性、黏着控制、防滑性能及增黏沙砾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抑制车轮空转滑行、减小车轮踏面剥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车轮踏面剥离是机车车辆运用中最常见的故障,对机车车辆运营安全性有较大影响。车轮踏面剥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失效种类,导致其剥离的因素很多,无论是车轮材质本身,还是运用工况的变化或机车车辆的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缺陷,均有可能导致剥离现象的产生。实测六轴、八轴电力机车车轮踏面的状态,提取主要特征,分析了轮轨受力特性。并从轮轨动力学的角度,通过仿真分析了机车电制动力对轮轨纵向蠕滑力和纵向蠕滑率的影响,从而证明有效降低电制动力可以减缓或消除车轮踏面剥离,为解决车轮踏面剥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车轮踏面剥离是机车车辆运用中最常见的故障,对机车车辆运营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影响车轮踏面剥离的主要因素包括车轮与钢轨的匹配、车轮材质、轨面条件、线路条件、牵引列车吨位、列车操纵等因素,比较复杂。从HX_D2C型机车的运行线路信息、机车轮对踏面剥离情况、轮对材质、用沙质量等方面通过跟踪分析,找出了HXD2C型机车轮对踏面剥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减少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问题的具体措施;经过运用验证效果明显。同时为全路机车车辆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者针对本段SS6B型机车轮箍踏面剥离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剥离的原因,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遏制踏面剥离的措施以及解决踏面剥离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HXD3C电力机车车轮踏面剥离故障问题,运用动力学模型及损伤函数分析机车轮对踏面剥离速率,计算机车直线下坡工况、直线下坡冲击工况轮对踏面的损伤量,分析研究造成机车轮对踏面严重剥离原因。通过升级优化机车牵引控制特性曲线,制定相应防治措施,提高机车运行质量,降低机车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1.
剥离是车轮踏面失效的主要类型。车轮剥离一般分为2种类型,一类是由滚动接触疲劳应力作用引起的剥离;另一类是由热作用和机械作用引起的剥离,主要有制动剥离和擦伤剥离。2种类型的车轮剥离实际上都与轮轨表面摩擦力直接相关。本文主要通过模拟试验研究轮轨摩擦力对车轮剥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虎 《铁道车辆》2007,45(6):37-38
根据提速客车轴承剥离情况的有关数据统计,通过典型剥离轴承的金相观察和宏观形貌分析,分类论述了轴承剥离的形貌特征,总结了导致轴承剥离的内外部因素,阐述了车轮踏面剥离对轴承剥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军 《铁道车辆》2007,45(9):38-40
对客车轮对踏面剥离和圆周磨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踏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圆周磨耗为主,盘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踏面剥离为主。  相似文献   

14.
提速机车车轮踏面剥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研究提速机车垂向异常振动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轮对相对于转向架在纵向存在着剧烈的高频共振现象;同时发现轮对的纵向振动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管它有没有发展成共振。由此联想到通过消除轮对的纵向共振现象来改善轮轨动态作用力,进而实现从本质上解决机车车轮的踏面剥离问题,提高踏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对国内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规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车轮磨耗集中于轮缘根部和踏面-25~30 mm范围。LM32模板动车车轮踏面磨耗突出区为-8~-4 mm,25万~40万km里程车轮最大磨耗量为2.5~4.0 mm。采用薄轮缘LM30模板镟轮的拖车车轮踏面磨耗集中在-10~10mm范围,19万km以内里程踏面磨耗量为0.2~0.5 mm。利用轮轨接触几何理论和轮轨滚动接触理论,研究不同车轮磨耗状态下的轮轨静态匹配性能,包括接触点对分布和轮轨接触应力,分析车轮表面裂纹的机理。车轮轮缘根部与钢轨轨距角集中接触容易导致接触光带偏向轨距角。轮缘根部及踏面上小曲率半径区与钢轨集中接触是产生车轮踏面接触疲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轮辋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对流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潜热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结合CRH5250车轮轮辋的实测温度曲线计算了轮辋热处理过程的瞬态温度场、瞬态应力场以及热处理结束后车轮的残余应力场。分析了踏面旋修量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分析了踏面旋修量与车轮疲劳性能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和踏面旋修量对车轮疲劳性能有显著影响,设计阶段预先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车轮强度的影响,对于保障车轮运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重点论述了车轮踏面外形设计的改进对地铁车辆运行品质的作用.从上海轨道交通车轮踏面的运用经验分析出发,对目前地铁系统的车轮踏面现状进行了理性评判.跟踪研究了国际上先进的踏面优化设计动向,提出了今后地铁车辆踏面设计优化、运用管理和合理选型的建议:设计出的踏面外形标准应具有安全性与动力性能兼顾的特点,能够满足不同地铁车辆的需求,使踏面外形系列与不同钢轨外形和轨底坡对应起来,使地铁也可采用不同等级的钢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接触角曲线反推法,对佛山南海100%低地板有轨电车的车轮踏面进行了优化。与原型踏面相比,优化后的踏面提高了独立轮对复位能力,改善了轮轨接触状态,减小了轮轨接触应力。仿真计算表明,优化后的踏面改善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踏面磨耗状态优于原型踏面。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辆的车轮踏面异常磨耗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问题,如对车轮非正常磨耗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导致车辆动力性能和乘坐舒适度降低,同时缩短车轮使用寿命,增加维修工作量和运营成本。介绍天津地铁1号线车轮损伤的主要4种类型,即轮缘磨耗加快、轮缘偏磨、踏面沟槽、踏面擦伤,并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减少车轮损伤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擦伤、剥离的人工巡检方法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漏检等问题,设计一种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损伤的动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擦伤、剥离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在现有Canny算法的基础上加入45°方向和135°方向梯度模板来计算梯度幅值,用线性插值法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再使用优化后的迭代阈值算法求得高阈值和低阈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噪声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留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的真实边缘,为列车车轮踏面损伤自动巡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