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吹填流泥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浅层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层地基处理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因此其控制指标是浅层加固区地基承载力或不排水抗剪强度,但是目前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主要服务于控制工后沉降。为合理确定卸载时机,根据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剩余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关系,并考虑卸真空对软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推导得到了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公式。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地基承载力或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需求、真空预压荷载、加固厚度、竖向排水体间距、固结系数等有关。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工程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吹填流泥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浅层加固的主要目的是为深层地基处理提供稳定的工作面,因此其控制指标是浅层加固区地基承载力或不排水抗剪强度,但是目前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主要服务于控制工后沉降。为合理确定卸载时机,根据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与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剩余沉降与沉降速率的关系,并考虑卸真空对软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推导得到了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公式。浅层加固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地基承载力或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需求、真空预压荷载、加固厚度、竖向排水体间距、固结系数等有关。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确定的沉降速率卸载标准与工程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3.
砂土液化是地基土失稳的诱因之一,本文分析砂土液化原理,目前国内外处理砂土液化的方法,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机理,结合曹妃甸某工程分析碎石桩的密实度与桩间土的密实度之间的相关性,应用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中常使用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和标准贯入试验,总结得出其判别该类场地砂土液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S 147—2009)中对真空及联合堆载预压时何时堆载,滤管的布置、通水量、形式、沉降计算、检测及卸载标准等要求比较含糊。根据以往设计经验,对堆载时间、滤管的布置、通水量、形式进行计算分析;对沉降计算中的系数、层厚与有关规范进行比较并提出建议;对于检测及卸载标准,提出应根据检测数据确定卸载时间。  相似文献   

5.
王元战  张馨竹 《水道港口》2013,34(3):254-262
半圆型防波堤是适用于软土地基的轻型重力式结构,地基承载特性是工程应用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作为分析平台,建立了波浪荷载作用下半圆堤结构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工程实例,分别参照地基极限承载力、结构允许变位判别标准对半圆堤的地基承载特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有限元数值分析,并与汉森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允许变位判别标准下的地基承载力分析结果相对安全,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的有限元结果与理论公式结果基本吻合,证实了汉森公式对半圆堤结构的适用性。进一步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地基土强度、基础宽度、加固深度等因素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Kjellman于1952年提出真空预压加固软地基以来,真空预压技术在加固软土地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加固机理仍然有不同的见解。本文结合工程监测资料,对天津某港口软土地基加固区的水势的变化、加固前后总应力变化以及真空卸载之后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得出负压固结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真空预压机理,但对卸压后地表继续沉降这一现象却无法很好解释,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冯波 《水运工程》2016,(6):159-16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建议的方法对深层地基土的判别结果偏于保守,NCEER法判别计算复杂,另外对深层地基土的判别也偏于不安全。对基于标准贯入击数的NCEER液化判别方法进行简化,推导了临界锤击数的表达式,并将其与规范法相结合,提出改进的简化临界锤击数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仅与计算点深度与地下水位埋深有关,公式应用方便,便于工程人员掌握。  相似文献   

8.
基于温州某大面积真空预压处理工程实践,对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新技术在实践中较为突出和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表明在避免“土柱”效应前提下,适当增加开泵率和布泵数,对预压效果提高较为有利;严格控制吹填淤泥(预压前)质量,对场地沉降和标高控制较为重要;由于加固效果在水平和纵向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大面积真空预压加固地基不均匀性不可避免;选择代表性场地进行试验,对确定沉降卸载标准和提高预压效果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春  马永峰 《水运工程》2016,(11):167-173
依托沿海地区某大型工程地基处理实践,开展无填料振冲和强夯法加固地基的现场试验对比。施工结束后,采用孔隙水压力测试、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及平板载荷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取得相关试验数据。对孔隙水压力变化、地基的承载性能及砂土液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无填料振冲处理效果差,本场地地质条件下不适宜采用该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强夯法对地基处理后土体工程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液化可能性得到消除;场地中分布的软土夹层对强夯加固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夯后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有所减小;5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深度约为10 m。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在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固结法对陆域地基进行处理的施工工艺,并在卸载后采用强夯加固吹填砂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并通过检测试验得出了该方案满足浅层地基处理要求,符合港区使用荷载。  相似文献   

11.
宋俊强  唐研  李凌 《水运工程》2015,(7):179-183
对于新近吹填淤泥形成的超软土地基,常规浅层软基处理后表层形成的硬壳层承载力有限,还需吹填80~100 cm的粉砂作为满足后续机械插板施工的持力层。依托天津南港工业区港区航道、港池挖泥结合吹填造陆工程(B03路西侧造陆3区)软基处理工程,通过试验,对比分析3种浅层超软土加固处理新技术方案,并对3种方案进一步优化组合,在满足一定承载力的前提下,达到不吹填或少吹填粉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的特点,建立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砂井地基的固结理论。该理论的解析解考虑了浅表层超软弱淤泥地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所存在的负压非均匀分布的边界条件问题,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计算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浅表层加固技术是针对吹填淤泥极其软弱的特点,基于真空预压机理提出的一种新技术。针对温州某吹填及软基处理工程中吹填淤泥的物理力学特性、颗粒组成、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对加固过程中的真空度、沉降、孔压进行监测,卸载时进行了静力触探试验、钻孔取样和平板载荷试验。数据表明土体的加固效果很理想,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浅表层快速加固技术是基于真空预压原理针对新吹填淤泥等超软弱土快速加固的一种新技术。依托惠州港荃湾港区软基处理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不同排水板间距对浅表层快速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加固过程中膜下真空度、地表沉降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对惠州荃湾吹填淤泥加固前、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强度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吹填超软土具有高含水率、高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等工程特性,其工程试验是勘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大连某地区吹填超软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配制多组不同含水率的试验样品进行标准固结试验。对含水率变化与固结特性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含水率对其固结指标中的固结系数和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港区新近吹填淤泥形成的超软土地基,在施工机具和设备均无法进入的情况下,先采用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在场地表面形成具有一定承载力的硬层,再按常规真空预压法进行二次处理,采用这种新方法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承载力可提高到80 kPa,地基加固处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沿海吹填超软土特性,通过广东惠州荃湾港区现场试验,采用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包括新型超软土浅层预处理技术、新型高效节能抽真空技术、新型防淤堵塑料排水板技术等。试验区分别通过浅层预处理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深层处理试验评价真空预压新技术加固吹填超软土的效果。根据加固前后现场监测与检测结果,从真空度、沉降量、孔隙水压力、十字板剪切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等指标分析吹填超软土加固效果,证实真空预压新技术在沿海吹填超软土地基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单奕 《港工技术》2009,46(6):33-34
结合天津港东疆港区吹填造陆工程实践,通过对围海造陆各工序的分析,认为吹填和地基处理2道工序是影响工程进度的关键。针对超软粘土地基施工特点,提出新型塑料排水板打设装备的方案,该装备的开发对加快天津港吹填造陆进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超软土采用真空预压法加固后,进行现场电渗法加固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电渗法的能耗情况。通过加固效果检测证明电渗法可以使土体强度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达到真空预压所达不到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港区超软弱吹填土层快速加固技术是针对围海造陆工程中的超软吹填土层直接进行快速加固而无需晾晒硬化的一种技术处理措施,该技术可在短时间内一次性施加荷载而不会引起地基失稳,较传统真空预压法具有极大的工程优势。结合惠州荃湾港软基处理项目,根据经验设计初步确定设计参数,并对表层地基承载力进行预测,对设计参数进一步优化,对比分析3种排水板间距下软基加固的效果,结合工程造价、加固效果及设计安全储备等多方面因素,最终确定了最优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