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毅 《汽车杂志》2010,(3):47-48
2009年国内车市井喷,销量大幅增加。汽车厂家和经销商赚得盆满钵满。其原因一是汽车销量大幅增加,蛋糕做大了:二是汽车价格相对稳定,不但没有出现价格战,反而出现了久违的加价提车现象。  相似文献   

2.
刚刚过去的5月车市,汽车市场销售势头虽然较4月份有所回落,但总的销售情况不错,由于车价的稳中趋升,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已有缓解。消费行为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购,基本确立了车市回暖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刚刚过去的5月车市,汽车市场销售势头虽然较4月份有所回落,但总的销售情况不错,由于车价的稳中趋升,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已有缓解。消费行为逐渐趋于理性,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购,基本确立了车市回暖的势头。  相似文献   

4.
《汽车导购》2004,(9):46-55
您手中的这期杂志是今年第9期的《汽车导购》了,不知不觉中2004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回首一年中过去的这段时光,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谓跌宕起伏,消费者等候已久的市场充分竞争也在市场,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拉开了帷幕,曾经在家电行业发生的“价格战”充分验证了“车市冷淡”这个不争的事实。直到今天,很多汽车经销商不得不眼望停满仓库的商品车,无奈于笼罩车市的黑幕何时能够打开。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车市波动分析法”(以1系数(扩张系数)+2效应(扩张效应,收缩效应)为工具)分析2009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受国家拉动内需政策促进及车市周期波动的影响,我国第1季度车市开始回暖,但仍在“谷底”运行;4、5月继续回暖。据1—5月统计分析,第2季度末我国车市有望提前走出“谷底”,下半年继续平稳回升,结束第5次波动周期,于2010年进入第6次波动的上升期。  相似文献   

6.
礼文 《汽车情报》2005,(12):1-1
对于2005年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车市应该如何看,业内人士各抒己见。一种认为,开局不利、疲中有升、有喜有忧、大势向好,尤其是从3月下半月起有了回暖迹象,吹起了暖风;另一种则认为,看不出车市有什么暖风吹,车市苦涩,车市疲软。对2005年一季度的车市表现,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不过笔者还是坚持原来观点,对“车市暖风吹”论投上赞成的一票。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2002年的“井喷”式爆发和2003年的持续高速发展后,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四五六月份的表现多少有些令人失望。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上海通用猝然出手,首先挑起降价之战,紧接着,一汽一大众和上海大众也一反常态,联手全线降价。2004年过半,车市仿佛进入了更加让人迷惘的阶段。这次打响的“价格战”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今年车市还会继续高速发展吗?记者约请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副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副部长且小钢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吴勇 《汽车情报》2004,(17):18-20
如果说2003年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是降价的话,2004年,降价依然是我国车市的主旋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4年初以来国内已有20多个品牌的80多种车型有不同程度的降价,一场波澜壮阔的降价狂潮正在席卷全国车市。降价的受益者是汽车消费者,降价告诉人们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市场正在驶入了买方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降价也警示汽车厂家的生存。  相似文献   

9.
礼文 《汽车情报》2004,(35):12-12
猴年马上就要到头了,汽车厂商们又在酝酿上演年终压轴戏。由于12月车市迟迟不见回暖,汽车厂商望眼欲穿的年末热销肯定是没戏了,这任务数字该如何了断才不至于太难堪呢?于是乎,汽车厂商惯用“寅吃卯粮”的年终压轴戏2004年看来不会有例外,又要鸣锣登场了。  相似文献   

10.
速客 《轿车情报》2004,(2):90-91
当许多人还在为车市“价格战”争斗得如火如荼之时,汽车业的另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已经悄然出现。价格战无疑在市场上掀起了消费的高潮,而这么多辆汽车的销售,相应配件的维修、保养乃至零部件更新市场也随之日益放大。与汽  相似文献   

11.
王文峰 《汽车情报》2003,(36):42-44
2003年车市的异彩纷呈,带给消费者喜悦的同时,也激起了消费者更多的期待,生产厂家无论从市场竞争角度还是从自身的持续发展角度,都会将新车型的推出作为有利的竞争手段,再加上外资汽车生产企业的大举进军中国汽车市场,2004年的新款车型必将延续甚至赶超2003年的热度,  相似文献   

12.
一、政策法规方面2007年对中国的车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中国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自主品牌不仅没有被"狼",而是"与狼共舞",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自主品牌正逐步成为车市的主角。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宠,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样也成为世界汽车交易的主战场,为全球的汽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4,(25):27-34
我国轿车市场在经过了4、5、6月份大幅下滑之后,7月份虽然各汽车厂家及汽车经销商使尽各种办法并联合媒体及行业主管部门制造轿车市场逐步回暖的假象,但消费者就是不买帐,还是不能扭转下滑的态势,当然其中有部分厂家利用暑假进行设备检修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因为市场需求不振,导致产销量继续下降,说明我国轿车市场已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中国车市在2004年突然增速放缓,汽车信贷紧缩、钢价上涨、销量下滑、价格跳水、油价上涨、消费者持币待购观望……,种种影响车市的“变数”在2004年几乎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3年的高速增长后,汽车市场的增速今年开始放缓。产能激增、新品迭出、降价不停换来的不再是消费者蓬勃的热情,而是令厂家和经销商毫无办法的持币待购情绪。2004年5月,国内车市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降价狂潮,业界不禁惊呼为车市“黑五月”。  相似文献   

16.
《轿车情报》2010,(10):239-239
近日,一汽吉林推出“森雅新时‘贷’、无忧欢乐购”个贷促销活动,为消费者“量身定做”汽车个贷服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购车需求。同时,此举将积极推动汽车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通过汽车金融服务撬动车市,引领中国车市向高端化、纵深化、金融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鑫  王伟 《车时代》2009,(3):24-27
2009年,中国车市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年头。在这个汽车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时代,消费者的购车理念越来越成熟了,而质优价廉、实惠实在的家用车正在主导着汽车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8.
文龙 《汽车导购》2004,(11):58-59
“降价”是车市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车价什么时候还降?我该什么时候出手?谁也不能准确地回答消费者经常提出的这些问题。频繁的降价让中国车市的价格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也让老百姓的生活与汽车越来越近。有人预计2005年年初中高级轿车将率先与国际接轨;有人预计2005年进口车的车价会大跌,并给中国的高级轿车市场带来深刻影响;也有人预计10万元将成为家用轿车最集中的区间。2005年各大汽车生产厂仍然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的车市究竟如何?各档次车型会降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从2004年汽车市场的降价趋势上能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9.
《汽车导购》2004,(8):46-48
从5月份开始,没有一个关心汽车市场的人不惊呼,“车市怎么了?为什么车突然卖不动了?”“五一”黄金周和北京国际车展都没能让车市火起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不断增大,叫苦不迭:厂家也联合起来,大规模地调低全系列车型的价格.试图一起来拯救不断下滑的车市。但是,这些行动都没能改变什么,车市依然冷清,消费者仍然持币待购。从2002年的“井喷”到2004年的“持币待购”,刚刚红火了两年多的车市一下子就消沉起来,这似乎让正在不断扩大产量的各大厂家还没有准备好,也令正在加大投资中国这块最广阔市场的国外汽车巨头们感到突然。  相似文献   

20.
与上年的低迷相比,2005年汽车市场有了平稳的回升,车市一直不温不火,由爆发式增长转向平稳发展阶段已成定局。2005年前10个月共累计销售轿车2256511辆,同比累计增长了25.05%。轿车市场走出了2004年低迷的状态,迎来了较高的增长态势。随着年底销售高峰的到来,各乘用车厂家销量纷纷上翘,11月份环比增幅普遍在10%以上,形成为6月、9月之后的第三个销售高峰,这种增长已经超越年初的预期。与2004年下半年车市一路下滑相反,05年下半年以来车市回暖势头逐渐确立,增长率接近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