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平均电流均流法(ACSS)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由有3个控制环的逆变器模块组成,这3个控制环分别为内部电流反馈环、电压反馈环及外部均流环。引入一种扰动源代替逆变器并联时的电流不平衡因素,建立一种新的逆变器模型,实现负载均分。理论分析证明该并联系统的稳定性好,冗余性强,输出电压精度高。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并联方案可行,具有较好的均流精度,电气性能指标优于单逆变模块。  相似文献   

2.
研究和分析了用于消除电网不平衡时电压源逆变器直流母线脉动电流的补偿控制方法.脉动电流不仅影响传动装置的运行性能,而且降低逆变器的电源品质.控制参数范围的选择取决于变流器抵抗电压不平衡的能力和系统参数.文中讨论和分析了在控制参数范围内控制方法对每相的功率因数和电流幅值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功率因数和前端整流器输入端电流不平衡问题,并提供系统在无补偿控制和补偿控制两种状态下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有源滤波器的无功补偿特性,提出了一种控制电流逆变器型有源滤波器的新方法.电流逆变器是通过储能电感器电流的负反馈改变电压uc的相角进行控制的,这样能维持储能电感电流平均值基本不变.本控制方案是基于对电压uc波形的跟踪控制,它能在不引入阻尼电阻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由等效电感与滤波电容Cc引起的振荡。同时,该控制方法不需检测和计算负载有功功率及其它功率成份.模拟分析的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了电压模块、电流模块混合的并联逆变器系统。模块中增加了主逆变器仲裁电路,使得电压模块在出现故障时可以动态切换。电压控制环和电流控制环均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使得模块鲁棒性增强,对模块间的相互影响不敏感。实验结果验证,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而且使负载平均分配,较好地实现了逆变器的并联。  相似文献   

5.
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是变流器高频化的主要问题。辅助谐振变换极(ARCP)软开关逆变器通过引入辅助元件和谐振元器件来降低开关损耗,但是引入的辅助元件在导通过程中会带来新的开关损耗。为了降低辅助回路的电流应力和主开关的关断电流,提高逆变器的工作效率,通过对分段定时间控制和变时间控制2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综合两者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根据预测电流的原理,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电流预测变时间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稳态负载电流的过零点和幅值,结合电流的正弦特性,预测下一时刻的电流值,准确计算提前开通时间,改变辅助开关管的导通时间进而改变辅助回路电流。该方法将小电流区域计算精度进一步提高,使得辅助回路电压应力随负载电流变化而相应减小,降低了开关器件电流应力,也提高了ARCP逆变器的效率。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模型,搭建ARCP平台进行实验验证,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辅助回路的电流应力和开关损耗,提高了辅助谐振变换极软开关逆变器的工作效率,且运算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一种有源电压逆变器式滤波器的新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有源滤波器的非有功补偿特性,提出了一种控制电压逆变器式有源滤波器的新方法。电压逆变器是通过储能电容器电压和滤波器输入电流及其导数的负反馈进行控制的,它们分别起着维持储能电容器电压和防止由供电系统等效电感与滤波电容Cf引起的振荡的作用,在电路中不需引入阻尼电阻。该控制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检测和计算非有功功率成分而能保持电源功率因数近似为1。模拟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逆变器直流母线电流来获取实际三相输出电流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死区时间对电流获取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仿真表明获取的电流与实际检测的电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8.
磁悬浮列车数字式悬浮控制器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钢  陈强  张琨 《机车电传动》2002,(4):25-26,35
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逆变器直流母线电流来获取实际三相输出电流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死区时间对电流获取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仿真表明获取的电流与实际检测的电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多重化CSI(电流型逆变器)预充电过程以及BBC公司、Seiemens公司的预充电控制方法,提出了采用80C196KB单片机配合外围电路实现的多重化CSI预充电控制器,给出了控制软件流程,经实验运行证明该方法具有控制灵活,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三相四线并联型无功补偿与有源滤波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该装置利用同步旋转坐标变换方法分析系统电压和负载电流,生成实时指令电流,并控制电压源逆变器输出补偿电流,达到综合补偿电力系统的谐波、无功,并解决负载不对称运行等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机车电传动》2007,(3):24-26,45
针对单相三电平变流器采用瞬态电流方法进行四象限控制,使其既能工作在整流状态,又能工作在逆变状态;并且直流电压稳定,人端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或反相位的.同时,控制三电平变流器必须要考虑直流侧电压的中点平衡问题,控制方法是根据直流侧上下2个电容差及中点电流反馈值进行分析,然后对于那些不利于中点平衡的PWM脉冲进行矫正,从而控制中点电压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晶闸管导通压降的温度特性及其对均流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晶闸管正向压降的温度特性做了计算,并在不同温度下测试两只KP600型晶闸管。结果表明,晶闸管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从而引起变流装置的均流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为变流装置的使用和试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容电压的均衡,在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桥臂电流构成成分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基于比例积分(PI)的外加均衡控制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准比例谐振(PR)控制器构建了具有谐波补偿功能的均衡控制内环,最后进行了控制效果的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基于开关函数的电压型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结合瞬态电流控制,搭建了整个基于开关函数的四象限变流器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稳态及动态的仿真,验证了瞬态电流控制是一种较好的控制等路.  相似文献   

15.
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基于理想开关函数的单相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四象限变流器常用的5种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各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预测电流控制和瞬态电流控制可以达到直流侧电压稳定、网侧电流谐波小、网侧单位功率因数等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四象限变流器瞬态电流控制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介绍了一种使用MATLAB软件实现四象限变流器瞬态电流控制的仿真方法,并使用该仿真系统对变流器的动态响应、电流的错层、电流频谱、变流器元件的开关波形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建立是真实、准确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WM调制的三电平四象限变流器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单相电压型三电平四象限变流器工作原理.在分析了SPWM调制方式和瞬态电流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直流侧两电容上电压平衡的方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合理选择电压平衡系数的情况下,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平衡直流侧两电容上的电压,也能够使开关频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相-单相变换器的牵引供电系统及并网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过分相给牵引供电系统带来的问题,研究了三电平三相-单相二极管箝位变换器,把三电平三相-单相变换器用作牵引变电所核心设备,搭建了基于此变换器的贯通式牵引供电系统。分析了三相变换器数学模型,设计了变换器控制系统,研究了单相变换器在贯通式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并网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三变电所贯通式牵引供电系统,仿真验证了该系统架构以及三相-单相变换器的控制性能和并网性能,证明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在背靠背三相四象限变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为两侧VSC分别设计了快速稳定的直流电压和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控制器。针对多重化的背靠背四象限变流器,采用了载波移相控制与改进的SPWM调制相结合的方法,减小了电流谐波,提高了功率交换能力。直流融冰装置的柔性高压直流输电(HVDC)试验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变压器漏抗对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际应用时,四象限变流器可能存在变压器漏抗大的情况.探讨了变压器漏抗对四象限变流器控制的影响并以瞬态电流法为基础,通过引入补偿环节,弥补变压器漏抗大时变流器控制带来的不良后果.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整补偿系数来改善四象限变流器控制性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